第三十四章:崤山血刃,暗謀得逞
崤山深處,殺機如同積蓄的雷霆,終至爆發之日。秦軍主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自恃兵強,又欺晉國新喪,全然未料晉軍竟敢主動出擊,且精準地埋伏於崤函天險最為險要的“絕魂澗”與“墜馬崖”兩處。當秦軍長長的隊伍如同長蛇般蜿蜒進入伏擊圈時,先軫立於高處,令旗揮下,霎時間,滾木礌石如同山崩般傾瀉而下,箭矢密如飛蝗,從兩側山崖激射而至!
狹長的山穀瞬間變成了死亡的陷阱。秦軍猝不及防,人馬相踏,亂作一團。晉軍伏兵則居高臨下,以逸待勞,儘情收割著生命。戰鬥幾乎呈現一邊倒的態勢,秦軍雖奮力抵抗,然地形不利,指揮失靈,最終全軍覆沒,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員大將儘數被俘。崤山之穀,屍橫遍野,血流成渠,慘烈之狀,目不忍睹。
消息傳回,晉國朝野振奮,認為此舉大大扞衛了霸主的尊嚴,沉重打擊了秦國的囂張氣焰。然而,親自潛入戰場邊緣,目睹了這場血腥屠戮的燧燁,心中卻無半分喜悅。他清晰地感知到,在無數生命凋零、血氣衝天的那一刻,那些他之前發現的、被“幽泉”門徒刻畫在險隘岩石上的黑暗符文,竟如同被激活的吸血水蛭,貪婪地汲取著戰場上彌漫的死亡、恐懼與怨恨之氣!這些負麵的能量被符文引導,並未消散於天地,而是化作一道道無形的暗流,遵循著某種預設的軌跡,悄無聲息地向著西北方向流去!
果然如此!“幽泉”慫恿秦國出兵,根本目的之一,便是利用這場不可避免的血戰,進行一場規模浩大的遠程“血祭”與“能量采集”!晉軍的勝利,秦軍的覆滅,都在他的算計之中,甚至可以說是他精心策劃、樂於見到的結果!這數以萬計將士的死亡與痛苦,成為了他進行某種邪惡儀式、或為“古雍之墟”提供能量的養料!
燧燁嘗試著去破壞幾處關鍵的符文節點,然而這些符文設計得極為刁鑽,與山石地脈隱隱相連,強行破壞不僅困難,還可能引發小範圍的山崩,造成更多無謂的傷亡。他隻能眼睜睜看著那龐大的負麵能量被源源不斷地抽走,心中充滿了憤怒與無力感。
更讓他憂心的是,在能量被引動的同時,他隱約感覺到,崤函之地那本就活躍的地脈,似乎與遙遠西北的“古雍之墟”產生了一絲極其微弱、卻真實存在的共鳴!這證實了他的另一個猜測:崤函之地,確實是連接中原與那遠古廢墟的另一個重要能量節點,“幽泉”在此地的布置,絕非臨時起意,而是其龐大計劃中的一環。此次血祭能量被引導過去,無疑會加速他們在西北的進程。
晉國贏得了戰術上的輝煌勝利,卻在不知不覺中,為潛在的文明浩劫,添上了一捆致命的乾柴。
燧燁知道,此地已不可久留。他必須立刻動身,再次西行。崤函的迷霧暫時散去,露出了“影”之陰謀的冰山一角,而真正的風暴中心,始終在西北。他需要弄清楚,“幽泉”此次不惜挑起兩國大戰所收集的能量,究竟要用在何處?是試圖強行開啟“古雍之墟”的通道?還是為了喚醒或控製那廢墟深處被封印的恐怖存在?
他沒有返回絳都向晉襄公及狐偃等人彙報,時間已然來不及。他隻通過最隱秘的渠道,向狐偃送去了一份極其簡短的警示:“崤戰之勝,或中敵計。秦必複仇,然真正大患在西。文將再往,探尋根源,望國內謹慎,固本培元,以備不測。”
做完這一切,燧燁便孤身一人,如同一個執著追尋真相的孤魂,再次踏上了西去的漫漫長路。身後,是崤山尚未散儘的硝煙與血腥,以及即將因這場大敗而徹底轉向、陷入長期對抗的秦晉關係;前方,是茫茫的未知與幾乎可以肯定存在的致命危險。但他彆無選擇,文明的守望者,注定要行走在光明與黑暗的邊緣,在曆史的夾縫中,為那微弱的火種,尋找延續的可能。
他的身影消失在崤山西麓的群山之中,而遙遠的西北天際,陰雲似乎正緩緩彙聚,預示著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喜歡重生從三皇五帝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從三皇五帝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