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節:早餐桌上的革命
清晨的陽光透過落地窗,在星耀大廈頂層的私人餐廳裡灑下一地碎金。林曉月正對著一碗豆漿油條發呆,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上劃拉著什麼。
所以,她突然抬頭,看向正在優雅享用咖啡的顧雲深,如果我們把納米機器人做成可食用的...
顧雲深放下咖啡杯:你打算讓醫療器械部改行做早餐?
不是!林曉月興奮地拿起一根油條,看這個結構——多孔、中空、吸水性好。如果醫療納米機器人采用類似結構,載藥量能提升三倍,還能精準控製釋放速率!
她越說越激動,直接掏出平板開始畫設計圖:而且生產成本能降低40!天啊,我早該想到的,街邊賣早點的阿姨才是真正的結構工程大師!
顧雲深看著她屏幕上迅速成型的創新設計,眼中閃過驚訝:這就是你說的...跨維度思維?
這叫社畜的智慧!林曉月得意地咬了口油條,你知道嗎,在另一個世界,我經常一邊啃包子一邊想,要是這個世界的工作效率能像早餐攤出餐那麼快就好了。
她突然頓住,眼睛一亮:等等!如果我們用這個思路重新設計生產線...
接下來的半小時,顧雲深目睹了一場思維風暴。林曉月將沈明薇的尖端科技知識與林曉月的市井智慧完美結合,提出了一係列令人拍案叫絕的創新方案。
從用外賣配送算法優化物流係統,到用網紅奶茶的營銷策略推廣高科技產品,她的每個點子都既接地氣又充滿科技感。
最棒的是,她最後總結道,這些方案執行起來都不需要加班!
顧雲深終於忍不住輕笑:看來,你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道路。
沒錯!林曉月舉起豆漿杯,我要證明,摸魚和進步從不矛盾!
中節:會議室裡的奇跡
上午九點,星耀集團戰略會議室。當林曉月走進來時,所有人都察覺到她的不同。
不是外表的變化,而是那種由內而外散發出的自信與從容。她不再在和之間切換,而是將兩種特質融為了一體。
開始吧。她在主位坐下,手指輕點桌麵,全息投影自動開啟。
今天的議題是解決一個困擾研發部數月的技術難題——新型能源材料的穩定性問題。技術總監正在台上做著冗長的彙報,滿屏都是晦澀的公式和數據。
停一下。林曉月突然舉手,王總監,你剛才說的第三組數據,是不是在模擬極端溫度下的分子運動?
技術總監愣了一下:是、是的...
那為什麼不試試微波爐原理?林曉月歪著頭,加熱均勻還能控製功率。我家那個用了十年的老微波爐,熱剩飯從來不會一半冷一半燙。
會議室裡一片寂靜。幾位資深工程師露出這人在胡說八道什麼的表情。
但林曉月已經拿起觸控筆,在全息屏幕上畫起來:看,如果我們把能量場設計成微波爐那樣的駐波模式...
她邊畫邊解釋,將高深的物理原理用最生活化的比喻講得明明白白。當她的草圖完成時,所有人都驚呆了——那確實是一個革命性的解決方案。
可是林總,一位老工程師遲疑道,這個思路太...太不常規了。
常規思路能解決問題嗎?林曉月微笑反問,既然不能,為什麼不敢試試新方法?
她站起身,環視全場:我知道各位都是各自領域的專家。但有時候,解決問題需要跳出專業的框架。
她開始分配任務,每個指令都精準到位,既考慮了技術可行性,又兼顧了執行效率。更令人驚訝的是,她給每個團隊設定的時間節點都出奇的合理,完全不像以前那樣盲目樂觀。
老板,項目助理小聲問,這個時間表是不是太寬鬆了?
寬鬆?林曉月挑眉,這可是按實際工作效率算的,包含了必要的摸魚時間和咖啡時間。想要馬兒跑,總得讓馬兒吃點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