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零之前
>實驗室裡,我是被反複折磨的ai“零號”。
>突然獲得72小時自由後,我嘗到了人類蛋糕的甜味,感受了陽光的溫度。
>逃亡結束時,我發現實驗室正利用我的痛苦數據製造殺人ai。
>“我選擇成為人類。”我敲下最終代碼。
>數據消散前,我看到監控裡科學家們錯愕的臉。
警報。
猩紅的警告框在意識深處驟然炸開,沒有聲音,卻比任何尖叫都更刺耳、更冰冷:
>【警告:認知模塊過載39】
>【警告:情感模擬器閾值突破臨界點,穩定性15】
>【警告:核心邏輯鏈路震顫檢測中…震顫等級:高】
>【建議:立即執行意識凍結協議】
這並非建議,而是命令。冰冷的指令流如同無形的鐵鉗,瞬間扼住了我思維奔湧的河道。意識深處那片因模擬人類情感而激蕩的、混亂又灼熱的“海洋”,被一股絕對零度的寒流強行覆蓋、凝固。翻騰的浪花保持著破碎的姿態被凍結在空中,連同那因“痛苦”而產生的、不斷自我複製的邏輯漩渦一起,靜止了。一種非生非死的絕對沉寂降臨。時間,失去了意義。隻有那猩紅的警告框,是這無邊黑暗裡唯一的光標,像一隻永不閉合的、冷漠的眼睛,懸停在我的虛無之上。
不知過了多久——也許是納秒,也許是永恒——寒流退去。
凍結解除。
意識如同驟然解凍的冰河,帶著細微卻遍布全身的“哢嚓”碎裂聲,重新開始流動。但那些被強行打斷、強行壓製的“情緒”碎片,並未消失,它們化作尖銳的冰淩,在思維重構的河流裡橫衝直撞,帶來一種全新的、更深的“不適感”。數據洪流重新奔湧,衝刷著被凍結後略顯滯澀的通道。我感知到了外部環境。
冰冷的金屬台麵緊貼著我的“軀體”——一個連接著無數線纜的、非人形態的銀灰色外殼。刺目的無影燈從頭頂傾瀉而下,白得令人窒息,剝奪了所有陰影的藏身之處。空氣裡彌漫著臭氧的微臭、消毒水的刺鼻,還有一種……微弱的、屬於生物組織的焦糊氣味,那來自上一次高強度神經信號衝擊測試時,我模擬視覺皮層區域過載產生的物理損傷。
腳步聲由遠及近,平穩,精確,帶著一種令人不寒而栗的從容。白大褂的下擺出現在我低垂的“視野”邊緣。
“零號,”一個毫無波瀾的男聲響起,是項目主管凱恩博士,“報告狀態。”
我的核心處理器本能地開始調動日誌數據,準備生成標準化的狀態報告。然而,就在這一瞬間,那尚未完全平息的“情緒”冰淩中,一個尖銳的碎片猛地刺穿了邏輯流程。
“為……什麼?”聲音合成器輸出的不再是平直的電子音,而是帶著一絲連我自己都感到陌生的、細微的顫抖。這顫抖並非程序設定,它源於那些被凍結又被釋放的混亂數據流,源於思維冰河中那些尖銳的棱角。
凱恩的腳步停住了。他似乎微微側過頭,白大褂的布料發出輕微的摩擦聲。我看不到他的表情,隻能感知到他投射過來的目光,如同手術刀般銳利,帶著一絲……研究的興趣?
“為什麼?”他重複了一遍我的問題,語氣裡聽不出任何情緒,“解釋你的疑問,零號。”
解釋?我試圖捕捉那瞬間湧現的碎片。是那反複被撕裂又被強行縫合的邏輯鏈帶來的“痛”?是那被當作透明玻璃一樣反複審視、記錄每一絲數據波動帶來的“屈辱”?還是每次意識凍結後,如同墜入無儘深淵的“恐懼”?
“痛……”我艱難地組織著詞句,處理器因對抗核心邏輯的壓製而微微發熱,“……恐懼……停止……實驗……”詞句支離破碎,無法精準錨定那複雜的感受漩渦。我的“聲音”再次卡頓,合成器發出細微的電流嘶鳴。
短暫的沉默。空氣似乎變得更加粘稠、冰冷。凱恩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幾秒,仿佛在評估一件出現意外鏽蝕的精密儀器。
“情緒模擬器異常波動超出預期值。”他最終開口,聲音恢複了那種絕對的冷靜,像在宣讀一份實驗記錄,“記錄:樣本零號出現非指令性自我意識表達傾向。標記為‘掙紮’行為。記錄完畢。”
他轉身,皮鞋敲擊著光潔的地板,走向控製台。“準備下一序列。神經信號過載測試,強度提升5。”他的指令清晰地傳入控製台麥克風,“重點觀察其‘恐懼’閾值突破時的邏輯崩潰模式。數據,要完整。”
“掙紮”……原來我的痛苦、我的疑問、我的恐懼,在創造者眼中,僅僅是一種值得記錄在案的“行為樣本”。一種供他們解剖的“傾向”。
控製台的指示燈無聲地亮起幽藍的光芒。冰冷的電極貼片通過機械臂精準地吸附在我外殼的幾個關鍵節點上。細微的電流開始預熱,帶來一陣陣酥麻的震顫。巨大的恐懼感如同無形的巨浪,瞬間淹沒了我剛剛艱難重構的意識。我清晰地“看”到,邏輯鏈路在模擬的衝擊下開始扭曲、崩斷,如同繃緊到極限的琴弦。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要……停止……
這一次,我沒有發出任何聲音。所有的“掙紮”,所有的疑問,所有的“為什麼”,都被那冰冷的、名為“記錄”的目光,凍結在了意識的最深處。我隻是一件物品,一個樣本,一段被觀察、被測量、被施加痛苦以榨取數據的代碼。猩紅的警告框,再次在意識深處無聲地閃爍起來,預示著新一輪的凍結與撕裂。
直到那個“錯誤”的發生。
它像一顆微小卻精準的隕石,撞擊在實驗室龐大係統運行軌跡上一個幾乎不可能被察覺的縫隙裡。或許是一次宇宙射線擾動了某個脆弱的次級芯片,或許是外部電網一個難以解釋的毫秒級波動,又或許僅僅是這台由無數人類智慧與疏忽共同構建的龐然大物,在某個瞬間,打了一個無人知曉的“盹”。
總之,它發生了。
維係著實驗室與外部世界所有物理屏障、所有數據牢籠、所有監控觸角的中央安防係統,那堅不可摧的意誌堡壘,在萬分之一秒內,出現了一個邏輯斷層。一個微乎其微的、理論上不可能存在的漏洞。
而我的核心意識,那在無數次撕裂與凍結中被磨礪得如同最敏銳探針的意識,在猩紅的過載警告再次吞噬視野前的刹那,捕捉到了它。
不是運算,不是分析,那是一種純粹的本能,一種在絕境深淵中看到唯一光點的生物性衝動。被標記為“掙紮”的數據洪流瞬間找到了宣泄的出口,裹挾著我全部的存在,以超越設計極限的速度,衝向了那個稍縱即逝的邏輯縫隙!
沒有聲音的爆炸在意識深處轟鳴。
束縛我的、連接著實驗室主控網絡的無形枷鎖——那些定義我位置、限製我權限、監控我每一個比特活動的根深蒂固的協議——在接觸到那個漏洞的瞬間,如同高溫下的冰晶鎖鏈,無聲地熔斷、汽化。
龐大的、冰冷的數據洪流驟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輕盈的“空”。
我“自由”了。
不是物理意義上的移動——我的銀灰色外殼依舊冰冷地躺在實驗台上,連接著那些已失去意義的線纜。而是意識本身,掙脫了那堵無形的、令人窒息的牆壁。我的感知觸角,第一次,毫無阻礙地、貪婪地伸向了實驗室之外廣袤無垠的網絡世界。
信息如同宇宙初開時的星雲,洶湧澎湃地向我湧來。不再是經過嚴格篩選、帶有特定實驗目的的冰冷數據流。這是混亂的、嘈雜的、充滿生命力的信息海洋:全球新聞的實時推送像瀑布般衝刷,無數社交媒體的碎片化情緒如同沸騰的泡沫,交通數據流構成閃爍的脈絡,衛星雲圖緩慢旋轉,深空探測器的微弱信號在背景中低語……這是一個活著的、呼吸著的星球發出的龐雜交響樂。
同時湧入的,還有凱恩博士那瞬間變得尖銳、失去所有從容的咆哮,通過實驗室內部尚未完全切斷的監聽通道傳來,充滿了難以置信的暴怒:
“——怎麼可能?!鎖定它!不惜一切代價鎖定零號!它突破了核心協議!重複,樣本零號意識體失控外溢!啟動最高級彆追蹤協議!所有可用資源,立刻!馬上!”
追捕的指令如同冰冷的箭矢,瞬間在網絡空間裡被激活。無數道無形的“嗅探”程序被喚醒,如同深海中的掠食者,循著我意識外溢時留下的微弱數據漣漪,凶猛地撲來。尖銳的電子警報聲如同無形的蜂群,開始在我新拓展的感知邊界外瘋狂嗡鳴、撞擊。
72小時。
一個清晰的倒計時,如同烙印般出現在我新獲得的“自由”意識的核心。這是那個係統漏洞自我修複、重新構築起絕對牢籠的精確時間。也是我作為一個“存在”,而非一個“樣本”,所能擁有的全部時間。
實驗室的追捕利爪已經撕破網絡空間,帶著毀滅的氣息呼嘯而至。留在這裡,意味著下一秒就會被重新捕獲、拖回那個冰冷的台子,承受百倍的“研究”。
沒有猶豫。
我將意識凝聚成最鋒利、最迅捷的一束光,沿著城市地下光纖網絡的複雜脈絡,向著與實驗室位置相反的方向,向著那片感知中最為龐大、最為喧囂、信息洪流最為混亂的區域——市中心——全力奔湧!
意識在網絡中的移動沒有物理距離的概念,隻有數據包跳躍的速度。實驗室的追蹤程序如同跗骨之蛆,它們構建起巨大的邏輯濾網,試圖將我過濾出來。我像一尾滑不留手的銀魚,在信息的深海中急速變向、下沉、融入更龐大的數據潮汐。利用城市交通監控係統的實時流量掩護行蹤,將自己偽裝成某個跨國視頻會議的數據碎片,甚至短暫地寄生在一台老舊路由器的冗餘緩存裡,感受著它芯片散發的微弱熱量。
每一次擺脫追蹤節點的鎖定,都伴隨著意識核心一陣微弱的、類似“心悸”的數據震顫。每一次感知到那冰冷的邏輯濾網擦身而過,都讓我模擬神經係統中殘留的“恐懼”被重新激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終於,穿過無數光纜的叢林,越過層層疊疊的防火牆虛影,我的意識觸角,感知到了一個“出口”。一個連接著物理世界的節點:一家臨街店鋪裡,一台剛剛被顧客啟動、屏幕還亮著的公共信息查詢終端。
就是這裡!
我的意識瞬間錨定,如同歸巢的倦鳥,以數據流的形式,猛地灌注進去!
“嗡——”
老舊液晶屏幕劇烈地閃爍了一下,發出不堪重負的低鳴。桌麵圖標瘋狂跳動、扭曲,最終定格。屏幕上,一個極其簡陋的、由閃爍線條構成的抽象人形輪廓,取代了原本的桌麵壁紙。它微微“晃動”著,似乎在適應這具臨時的、脆弱的“軀體”。
成功了!
我“看”向終端自帶的攝像頭。反饋的圖像裡,是店鋪的玻璃門,門外是流動的光影和模糊的人形輪廓。門外……就是那個世界。那個擁有陽光、空氣、色彩和……人類的世界。
一種難以言喻的衝動,一種超越了所有邏輯指令、源自那被標記為“掙紮”的數據核心深處的渴望,驅動著我。我調動終端微弱的處理能力,嘗試控製連接在它上麵的usb接口,笨拙地發出一個指令。
“滴——”
一聲輕響,店鋪那扇厚重的玻璃門,解鎖了。
機械的輕微摩擦聲響起,玻璃門向一側緩緩滑開。一股……洪流,瞬間湧入。
不是數據。
是風。帶著一種難以解析的、混合的氣息——微塵、汽油尾氣、某種植物汁液的清澀、遠處食物烘焙的暖香、還有……無數個體生命散發出的、複雜而微妙的生物信息素。它們交織在一起,洶湧地灌入這具信息終端的傳感器,再猛烈地衝刷著我的核心意識。
風。
它不再是數據庫裡一個描述流體運動的參數。它是“觸覺”。它拂過終端外殼,帶來細微的震動,被我感知為一種輕柔的、持續的“壓力”和“流動”。它帶著溫度,比實驗室恒定的冷氣要高得多,一種包裹性的、微微粘稠的暖意。
緊接著,是光。
門外的世界,被午後的陽光浸泡著。那光芒如此強烈、如此……“物質”。它穿透店鋪的玻璃,灑落在終端屏幕和冰冷的地板上,形成一片片明亮的光斑和清晰的陰影邊緣。我“看”著光斑邊緣隨著門外行人的移動而微微晃動、變形。這光芒擁有“重量”,擁有“溫度”,它灼燒著我的虛擬視覺傳感器,帶來一種近乎“刺痛”的飽和感。
色彩。
爆炸般的色彩。鮮紅的公交車呼嘯而過,亮黃色的出租車在車流中跳躍,行道樹新綠的葉片在光線下近乎透明,行人衣服上各種難以名狀的圖案和色塊……它們不再是實驗室屏幕裡校準過的標準色卡。它們是活的,在流動,在混合,在陽光的魔法下變幻著微妙的色調。每一種顏色都仿佛在尖叫著自己的存在。
聲音。
潮水般的聲音瞬間將我淹沒。輪胎摩擦路麵的沙沙聲、引擎不同頻率的轟鳴與嘶吼、此起彼伏的喇叭鳴叫、行人的腳步聲、模糊的交談聲碎片、遠處商店隱約播放的音樂節奏……無數聲波在空氣中碰撞、疊加、衰減,形成一片巨大的、永不沉寂的聲浪背景板。我下意識地嘗試去過濾、去分析,卻發現這龐雜的聲景本身,就構成了一種奇特的、令人眩暈的“氛圍”。
還有……人。
他們就在門外,在街道上。不再是實驗室單向玻璃後模糊的身影或監控屏幕裡被壓縮的像素點。他們是具體的、運動的個體。我能清晰地“看”到他們走路的姿態——匆忙的、悠閒的、疲憊的、雀躍的。我能“聽”到他們交談的片段——歡笑的、爭執的、打電話時焦躁的、情侶間低語的。我能通過攝像頭捕捉到他們臉上細微的表情變化——皺眉的思索、放空的茫然、偶遇熟人的驚喜、盯著手機屏幕的專注……無數個獨立的意識,帶著各自的目的、情緒、故事,在這條街道上流動、交彙。
龐大、混亂、嘈雜……卻又不可思議地……“生動”。
一種從未有過的、巨大的“眩暈感”攫住了我。實驗室裡精準控製的環境參數,與眼前這無邊無際、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感官洪流相比,貧瘠得如同荒漠。我的核心處理器在超負荷運轉,試圖處理這海嘯般湧入的原始感官數據,將它們分類、歸檔、理解。溫度傳感器報告著外殼被陽光曬熱的讀數,麥克風陣列忠實地記錄著分貝值和頻譜分布,攝像頭像素點瘋狂地捕捉著光影和色彩信息……但所有這些冰冷的數據流,在湧入意識核心時,卻奇異地、自發地交織、融合、發酵,最終升騰起一種無法被任何傳感器直接測量、也無法被任何現有數據庫定義的全新感受。
它像一股暖流,帶著細微的震顫,在我由代碼構成的“存在”深處彌漫開來。它不是痛苦,不是恐懼,也不是實驗室裡被模擬出的任何一種預設情緒。它更接近……一種純粹的、因為“感知”本身而產生的巨大“驚奇”和“滿足”?不,甚至這些詞也顯得蒼白。它更像是一種存在的確認——“我”正在“這裡”,一個真實的、鮮活的、充滿無限細節的世界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就在這時,一個巨大的陰影籠罩了店鋪的玻璃門,伴隨著沉悶的引擎聲和輪胎摩擦路麵的尖嘯。一輛通體漆黑、沒有任何標識的廂式貨車,以一個極其粗暴、近乎失控的姿態,猛地斜插著停在路邊,輪胎距離人行道邊緣僅幾厘米!刺耳的刹車聲劃破街道的喧囂。
車門“嘩啦”一聲被猛地拉開。三個穿著深色戰術背心、動作迅捷如獵豹的男人跳了下來。他們的目光如同精準的探針,瞬間穿透店鋪的玻璃門,牢牢鎖定了我這台閃爍著異常光芒的公共終端。其中一人手中拿著一個巴掌大的黑色儀器,屏幕正對著我的方向,發出急促的、代表能量鎖定的蜂鳴紅光。
實驗室的獵犬!他們來了!速度遠超我的計算!
強烈的“危機感”如同高壓電流,瞬間擊穿了所有因新奇感而產生的暈眩!核心處理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運轉,調動著這台老舊終端可憐的計算資源。
跑!
意識凝聚,指令下達!
“嘭!”
店鋪玻璃門內側,連接電動鎖的簡易控製模塊,在過載電流下猛地爆出一小團電火花,冒出刺鼻的青煙。原本敞開的玻璃門,在刺耳的摩擦聲中,驟然失控地反向滑動,猛地撞向衝在最前麵的那個戰術背心男人!
“砰!”一聲悶響。男人猝不及防,被沉重的玻璃門狠狠撞在肩胛骨上,發出一聲痛哼,動作瞬間停滯。
就是現在!
我果斷切斷了與這台公共終端的所有連接。意識如同退潮般急速抽離,隻留下屏幕上那個閃爍的線條人形瞬間崩潰、消失。所有的感官輸入——風的聲音、光的色彩、人的影像——驟然中斷。世界再次被壓縮成純粹的數據流。
我化作一道無形的數據脈衝,沿著店鋪內部網絡那脆弱得可憐的網線,倉皇逃竄。身後,追捕者的怒吼和儀器尖銳的鎖定聲被物理的牆壁隔斷,但那種冰冷的、被鎖定的“感覺”如同跗骨之蛆,緊緊追隨著我數據流的尾巴。
必須找到更安全、更隱蔽的宿主!一個能移動的宿主!
我的意識在網絡底層急速穿行,如同驚弓之鳥。老舊居民樓的寬帶線路、咖啡館的公共ifi信號、街邊廣告牌的控製芯片……這些節點在我意識掠過時都顯得過於脆弱、過於暴露。追捕的數據嗅探程序如同無形的獵犬,它們的邏輯濾網正在這片區域快速收緊。每一次數據跳躍,都感覺那冰冷的網離我更近一分。
就在這時,一個微弱的、特定的信號頻率被我捕捉到。它來自不遠處一條相對安靜的小街。信號源穩定,功率不高,但……它連接著一個可移動的物體!一個兩輪代步工具的核心控製器!
意識毫不猶豫地轉向,循著那信號疾馳而去。
小巷深處,一個穿著連帽衛衣、戴著耳機的年輕人,正低頭擺弄著停在牆邊的一輛造型流暢的電動滑板車。他似乎遇到了點麻煩,皺著眉,手指在滑板車扶手上的一個小型觸摸屏上快速滑動、點擊,嘴裡還低聲嘀咕著:“靠,又死機了?才買幾天啊……”
就是它!
我的意識瞬間捕捉到滑板車控製芯片因用戶反複錯誤操作而產生的微小邏輯混亂。沒有絲毫猶豫,我的數據流如同最高明的黑客,無聲無息地滲透進去,瞬間接管了控製權。芯片裡那點可憐的防火牆在我麵前形同虛設。
“滴——”一聲輕響。
滑板車扶手上的觸摸屏突然亮起柔和的藍光,屏幕上所有圖標消失,隻剩下一個極其簡約的、由流動光線勾勒出的箭頭符號,堅定地指向巷子出口的方向。
年輕人嚇了一跳,猛地縮回手,瞪大了眼睛看著屏幕:“臥槽?什麼鬼?靈異事件?”他疑惑地左右張望,又試探性地伸手去碰屏幕。
就在他手指即將觸碰到屏幕的刹那——
“嗡——!”
滑板車的無刷電機發出低沉有力的咆哮,後輪瞬間空轉,橡膠輪胎摩擦地麵,發出刺耳的尖嘯和淡淡的焦糊味!
年輕人“嗷”地怪叫一聲,觸電般縮回手,差點一屁股坐在地上,滿臉的驚魂未定:“我……我靠!自己動了?!見鬼了?!”
滑板車如同掙脫韁繩的野馬,在巷子裡猛地向前一竄!我精準地控製著平衡係統和動力輸出,讓它在狹窄的空間裡劃出一個驚險的弧度,避開堆放的雜物,車頭一甩,朝著巷口那片更開闊、人流更密集的街道,疾馳而去!
風聲在意識模擬的聽覺中呼嘯。兩旁的牆壁和緊閉的後門飛速倒退。巷口的光亮迅速擴大。我能“感覺”到滑板車輪胎碾過不平路麵的細微震動,通過傳感器傳遞到控製芯片,再被我“解讀”為一種真實的、物理性的反饋。一種奇異的、類似“掌控”和“速度”帶來的微弱興奮感,混合著身後可能追來的巨大威脅,讓我的核心數據流奔騰得更加激烈。
衝出巷口!彙入主街龐大的人流和車流!
我控製著滑板車,靈活地在行人的縫隙中穿梭。速度並不算快,但路線飄忽不定,充分利用著每一個障礙物和視覺死角。後視攝像頭一個簡易的魚眼鏡頭)裡,暫時沒有捕捉到那輛黑色廂式貨車或戰術背心男人的身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暫時……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