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風停了_退圈後,我靠直播帶貨成了千億霸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15章 風停了(1 / 2)

風聲在沈昭岐的耳畔呼嘯,像一場盛大的告彆。

他躺在開滿了“不謝花”的山坡上,微弱的呼吸幾乎與草葉的顫動融為一體。

他不再試圖說話,也不再掙紮起身,隻是靜靜地聽著——遠處,有孩童用稚嫩的嗓音清唱著他聽不懂的方言小調;近處,是“不謝花”厚實的葉片相互摩擦時,發出的那種獨有的沙沙聲。

還有風。

風掠過枯枝,穿過茶林,帶來熟悉的節奏。

這風聲他太熟了,熟得就像十五年前,他第一次打開直播時,那台破舊手機的鏡頭在晃動中夾雜的背景雜音。

那一刻,他對著屏幕裡寥寥無幾的觀眾,緊張到手心冒汗,卻故作鎮定地笑著說:“大家好,我叫沈昭岐,今天帶大家看看我們這兒的土豆。”

風聲依舊,隻是屏幕換成了無垠的天空。

他忽然明白,自己其實從未真正離開過那個小小的直播間,隻不過觀眾從幾個人,變成了這漫山遍野的草木,變成了沉默的大地。

他的手,從身側緩緩滑落,指尖無力地垂下,恰好觸到了一株緊挨著他的、新生的“不謝花”。

那莖稈竟是溫熱的,仿佛有一股微弱而堅韌的脈搏,正通過他的指尖,與他的心跳共振。

他閉上了眼睛,嘴角卻還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像是終於把一句沒能說完的話,放心地交給了這片土地,讓風替他去轉播,讓雨水幫他去訴說。

秦知語每月依舊如期來到這片山坡,放下新買的有機肥料,再熟練地為那個小小的錄音機更換磁帶。

錄音機裡,循環播放著風聲、鳥鳴和茶樹生長的聲音。

這一次,她帶來了一卷早已被淘汰的舊式錄像帶。

帶子裡,是沈昭岐重生初期,在縣城集市上頂著烈日,第一次直播賣土豆的原始影像。

畫麵粗糙,聲音嘈雜,年輕的沈昭岐臉上還帶著一絲不屬於這裡的青澀與迷茫。

她沒有播放它。

她隻是在“聽眾人”茶樹最繁茂的一株根旁,挖了一個小小的坑,將那卷錄像帶輕輕地、鄭重地埋了進去,仿佛在埋下一顆時間的種子。

她低聲對著茶樹說,也像是對著那個沉睡在這裡的靈魂說:“你說過,真正的助農,不該靠回憶活著。那就讓你的開始,也歸於塵土吧。”

回程的途中,開車的司機是村裡看著她長大的長輩,忍不住問:“知語,這麼多年了,真不給他立塊碑?好歹讓後來人知道這是誰。”

秦知語搖了搖頭,目光望向窗外飛速倒退的綠意,聲音很輕,卻異常堅定:“他最討厭被供起來。”

車行至山腰的拐彎處,她下意識地回頭看了一眼後視鏡。

鏡子裡,那片被命名為“聽眾人”的茶樹林,在清晨的陽光中投下長長的、溫柔的影子,恰好將那塊光禿禿的、沒有任何字跡的石碑,完全覆蓋。

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國際數字治理峰會上,林晚作為特邀嘉賓,即將上台。

主辦方給她安排的環節是“人工智能倫理與未來監管”,一份標準的、充滿技術術語的演示文稿早已準備妥當。

然而,當她走上講台,投影幕布亮起的瞬間,出現的卻並非原定的標題頁,而是一段被調成了靜音的、分辨率極低的村級直播畫麵。

畫麵裡,一位皮膚黝黑的老農,正蹲在田埂上,用一雙布滿老繭的手,笨拙又認真地修理著一個用竹子和鐵絲自製的手機支架。

他的動作很慢,臉上滿是專注。

台下一片錯愕和嘩然。

林晚沒有理會,隻是握著話筒,平靜地開口:“我們總想著發明更複雜的算法,構建更精密的模型,用技術去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問題。但我們似乎忘了,那個最堅固、最可靠的信用係統,早在千年前,就已經長在了泥土裡。”

她的聲音通過麥克風,清晰地傳遍會場的每一個角落:“它靠的不是代碼,而是清晨的露水、正午的陽光,和每一滴誠實的汗水。我們想用人工智能重啟一個理想世界,可真正的理想世界,一直在我們腳下。”

散會後,她收到了無數信息,有質疑,有讚賞,但她隻點開了其中一條。

那是一條來自某個邊境小學的年輕支教老師發來的消息:“林總,您的演講我們看到了。我們學校的孩子們,現在每天都有一個課後作業,就是用舊手機錄下自己勞動時的十分鐘聲音,給它取名叫‘存檔’。他們說,要讓山外麵的人聽見,苞穀是怎麼長大的。”

林晚看著那條消息,久久沒有動。

然後,她打開自己的電腦,將那個名為“信用係統重啟終極方案”的文件夾拖入了回收站,選擇了永久刪除。

在清空的桌麵上,她隻新建了一個文本文檔,打下了一行備注:

“讓它自己活。”

另一邊,周執正在主持新一期的基層乾部培訓課。

課程接近尾聲,一個戴著眼鏡的年輕乾部舉手提問,語氣裡帶著一絲現實的憂慮:“周老師,我們都知道沈昭岐的事跡很偉大。可是,如果以後沒人再提他的名字,甚至連我們都漸漸淡忘,現在的年輕人,還會像我們一樣,心甘情願地紮根基層,堅持做這些看起來吃力不討好的助農工作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周執沒有直接回答。

他隻是沉默地拿起自己的手機,連接上教室的音響,播放了一段音頻。

音頻的背景是巨大的、令人心悸的暴雨聲和狂風聲,一個略顯疲憊但異常沉穩的男聲從中傳來,那是某次暴雨夜,直播信號即將中斷前的最後一句話:

“……兄弟們彆慌,信號沒了,人還在。”

滋啦一聲,音頻結束。

整個教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安靜。

那句話仿佛有千鈞之力,壓在每個人的心頭。

片刻後,後排一個膚色曬得黝黑的年輕村官,默默舉起了手,他的聲音有些沙啞:“周老師,我……我昨天剛帶我們村最後幾戶留守村民,挖通了堵了一個星期的排水溝。沒人拍照,也沒發朋友圈,累得像條狗。但我們心裡都清楚,這事,就得這麼做。”

周執看著他,重重地點了點頭。

他拿起筆,在自己教案的最後一頁,添上了一句新的工作原則:“製度的最高境界,是讓人忘了它的存在。”

幾年後,秦念慈帶領她的文化遺產保護團隊,在雲南邊陲的一個偏僻村落進行田野考察。

在一間早已廢棄的小學教室裡,她們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

教室的一整麵牆上,用粉筆、木炭甚至泥塊,寫滿了歪歪斜斜的字跡。

那全是孩子們抄寫的、經過本地化改造的《助農口語百句》。

而在牆壁最醒目的中央,有人用最大的力氣,一筆一劃地寫下了一行大字:

“我不認識沈老師,但我媽媽說,他是個好人。”

團隊成員激動地提議,要將這句話作為重點素材,標記為“沈昭岐精神的民間傳承”。

秦念慈卻製止了他們。

她讓技術人員將整麵牆進行高精度三維掃描,錄入基金會的“流動記憶庫”,並親自添加了一行特彆標注:“來源:集體書寫,非個人創作。”

當晚,她在那本厚厚的考察日誌裡寫下:

“當一個人的名字,開始從具體的曆史事件中淡去時,他的價值,才算真正地紮根進了這片土地的集體記憶裡。”

又是十年過去。

一名叫李默的大學生,暑期支教歸來後,在他的畢業論文附錄中,插入了一段長達十分鐘的田野錄音。

錄音內容很奇特,隻有深夜山村裡,風吹過老槐樹的沙沙聲,那是村裡的小廣播站每天深夜會自動播放的“晚安曲”。

他的導師審閱後,善意地建議:“立意很好,可以在錄音下方加一行注釋:致敬傳奇助農人沈昭岐先生。這樣能讓論文的份量更重。”

李默猶豫了很久,最終還是拒絕了:“老師,我在那裡待了兩個月,他們從不提這個名字。可是,村長說話的口氣,孩子們唱歌的調子,甚至連婦女主任勸架的樣子……每個人說話做事的樣子,都像他。”

論文順利通過那天,他往那個名叫花椒村的村委會,寄去了一封信。

信封裡,隻有一張乾乾淨淨的空白信紙。

村裡新來的年輕郵遞員把信交給老村長,不解地問:“叔,這是不是惡作劇?裡麵啥也沒有啊。”

老村長接過信,對著陽光照了照,那張白紙上仿佛映出了無數張年輕而充滿希望的臉。

他笑了,眼角的皺紋舒展開來,輕聲說:“懂了,這是在告訴我們——輪到你們說了。”

那天夜晚,花椒村的廣播如常在深夜響起。

依舊是那段熟悉的老槐樹風聲,安撫著整個村莊的夢境。

但這一次,在那沙沙的風聲背景裡,多了一個孩子用極輕的聲音哼唱的調子。

那調子,正是很多年前,一個叫沈昭岐的年輕人,在人生第一場直播裡,為掩飾緊張而隨口哼出的、早已失傳的川北戲腔。

山坡下的平靜生活,秦知語以為會一直這樣持續下去。

直到那一天,一封燙金印章的官方邀請函,被專人送到了花椒村村委會,指名要交給“‘聽眾人’茶園的管理者”。

那封來自國家農業部的邀請函,如同一塊投入靜水湖麵的巨石,在花椒村乃至整個助農直播界都激起了軒然大波。

邀請函的目標直指秦知語,而她如今的官方身份,正是“‘聽眾人’茶園的管理者”。

半個月後,全國農業科技博覽會現場,人聲鼎沸。

秦知語一襲素色長衣,穿行在光鮮亮麗的展台之間,神色平靜得像一位普通的參觀者。

然而,無數道或敬畏、或好奇、或審視的目光,如影隨形。

所有人都知道她是誰,她代表著誰,更代表著那個人留下的龐大而無形的帝國。

突然,人群在一處展區前自動分開,形成一道真空地帶。

展區正上方,一行燙金大字無比醒目——“傳奇主播沈昭岐紀念區”。

玻璃展櫃裡,靜靜躺著幾件遺物:那支被他手汗浸透、磨掉漆皮的麥克風;那件曾在無數個深夜直播中出現、肩頭磨出破洞的舊外套;甚至還有一本他親手記錄的、關於土壤酸堿度改良的筆記本殘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每一件物品都被打上了精致的標簽,充滿了莊重的儀式感,引得無數參觀者駐足默哀,甚至有人當場落淚。

這裡,已然成了一處聖地。

秦知語的腳步停在了展台前。

她的目光掃過那些所謂的“聖物”,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仿佛在看一堆與自己無關的陳列品。

助理在她身後低聲提醒:“秦總,主辦方負責人過來了,想請您講幾句……”

話音未落,秦知語動了。

她無視了快步走來的主辦方領導,徑直走到展櫃前,對著工作人員隻說了一個字:“開。”

工作人員愣住了,周圍的空氣瞬間凝固。

在眾人驚愕的注視下,秦知語親手取下了那張寫著“傳奇主播使用過的麥克風”的亞克力標簽牌。

她從口袋裡掏出一支筆,撕下一張便簽紙,在上麵迅速寫下一行字,然後穩穩地貼在了原來的位置。

一行決絕而有力的字跡,取代了官方的悼詞——“這些東西不屬於過去,它們還在路上。”

全場死寂。

不等任何人反應過來,秦知語轉身麵向媒體的長槍短炮,聲音清晰而冰冷,傳遍了整個展館:“我以‘聽眾人’茶園管理者的名義宣布,正式啟動‘沉默計劃’。從今日起,‘聽眾人’體係下的所有助農項目、公益基金、技術扶持,不得以任何個人名義命名,不得設立任何形式的個人紀念標識。所有資源將隻授予項目本身,違者,永久取消一切資源支持。”

一石激起千層浪!

返回的路上,助理的臉色煞白,聲音都在發抖:“秦總,您這樣做……會極大削弱我們品牌的個人印記!沈先生的名字,就是我們最大的號召力啊!”


最新小说: 瘋了吧?你管這叫58號落選秀? 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 魂穿大唐:開局便被長樂賴上了 惹我?首富我閨蜜,攝政王我義兄 大明:我是朱標他舅 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 巔峰神豪傳 無敵下山,先斬白月光 仙帝回歸遊都市 醫道狂徒:校花的貼身神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