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戲台的木欄杆還沾著夜露,沈昭岐的手指在雕花處摩挲兩下,涼絲絲的觸感順著指節爬進心口。
他後退兩步,月光恰好漫過"出將"幕布的流蘇,把影子投在青石板上——像極了十五歲在戲校練功房,師傅拿戒尺敲他後頸時說的話:"念白要咬進骨頭裡,讓聽的人替你疼。"
"一問保底價為何十年不漲?"他開口,聲音裹著昆曲特有的水磨腔,尾音在戲台梁間蕩出回音。
李會計舉著的煤油燈晃了晃,暖黃光暈裡,老人眼角的皺紋都跟著顫:"小沈,這調兒比當年《十五貫》裡況鐘審案還衝。"
沈昭岐沒接話,喉結動了動。
前世他在頒獎禮上拿視帝獎杯時,也是這樣的喉頭發緊——隻不過那時是被秦知語遞來的慶功酒嗆的,酒裡摻著讓他失聲的藥。
現在他望著李會計兜裡露出半截的賬本複印件,喉嚨裡燒的是另一種火:"二問物流成本誰來承擔?"這一句陡然拔高,像刀背刮過銅鑼,驚得簷角的麻雀撲棱棱飛起。
"三問品牌溢價歸於何人?"尾字落下時,他突然頓住,指甲深深掐進掌心。
前世在秦氏地牢裡,他被灌啞藥前最後聽見的,就是秦知語的高跟鞋聲,"沈老師,你以為那些助農合同是慈善?
不過是給資本當戲服罷了。"現在他盯著戲台角落的蜘蛛網,那上麵粘著半片枯葉——像極了雲嶺村老支書臨終前塞給他的,沾著泥的合同複印件。
"哢嗒"一聲輕響。
沈昭岐轉頭,見蘇曼舉著手機縮在後台柱子後,屏幕藍光映得她耳尖發紅:"我...我就錄兩句,發微博給明天造勢。"她指尖在屏幕上快速劃動,"配文我都想好了:"明天,影帝在真實人生裡演一場大戲。
""
李會計湊過去看,煤油燈在手機屏上投下晃動的影:"這丫頭手快得很,當年我藏賬本,她拿手機拍了三張。"沈昭岐望著蘇曼發微博時亮起的提示——"已送達137萬粉絲",係統冷光突然在視網膜上跳動:【公眾情緒值+20,聽證會輿論權重提升】。
他摸了摸胸前的盤扣,那裡藏著李會計用紅布包的村章——這是雲嶺村八十戶人家按的紅手印,每一道指紋都在說:"我們信你。"
晨光爬上雲嶺山尖時,沈昭岐的手機震了又震。
蘇曼的微博已經掛在熱搜第三,評論區炸成煙花:"坐等沈老師用戲腔撕開資本畫皮秦氏要是乾淨,怎麼不敢讓村會計坐主位"。
他把手機揣進蓑衣內袋,這是他特意從村頭王阿婆那兒借來的——補丁摞補丁的草編衣,袖口還沾著去年收稻子的泥。
聽證會現場的冷氣開得太足,秦知語的深灰套裝貼在後背上。
她望著主席台上"農產品供應鏈規範聽證"的紅底白字,喉間泛起苦意。
周執遞來的材料邊角被她捏得發皺,最上麵一頁是雲嶺村合同對比表,"保底價"三個字被她用鋼筆戳出兩個洞。
記者的話筒突然伸到麵前,鎂光燈刺得她眯起眼:"秦總,網傳秦禾農產壓價收購是否屬實?"
"秦禾所有操作均符合市場規律。"她聽見自己的聲音,像公司樓下那座大理石雕塑,冷得沒有溫度。
餘光瞥見旁聽席角落縮成一團的李會計,老人手裡攥著的賬本複印件邊角卷了毛,像極了十五年前她在沈昭岐書房看見的,被揉皺的退圈聲明。
"下麵請民間代表沈昭岐先生發言。"主持人的聲音像根針,刺破了場內的寂靜。
沈昭岐走上台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他沒穿正裝,那件綴著泥點的蓑衣在空調風裡輕晃,像株長在水泥森林裡的稻穗。
主持人皺了皺眉,正要提醒著裝規範,卻見他抬手撫過話筒,開口便是清越的昆曲調:"這一紙合同啊,看似墨跡輕——"尾音拖著水磨腔的婉轉,突然拔高成裂帛之音,"壓彎了多少脊梁挺!"
全場嘩然。
記者的快門聲連成一片,林晚在後台盯著實時數據屏,手指在鍵盤上翻飛:"老大,她剛才說"物流成本由市場調節",但秦氏物流子公司近三年利潤率漲了27!"耳麥裡傳來她急促的呼吸,"下一句問保底價,用雲嶺村2010年和2023年的物價對比圖!"
沈昭岐望著台下秦知語驟縮的瞳孔,突然笑了。
他想起昨夜老戲台上,李會計拍著他肩膀說的話:"小沈,你唱的不是戲,是理。"現在他抬手點向大屏幕,林晚遠程投放的對比圖正在滾動:"這第一問——"
"反對!"
突兀的男聲炸響。
秦禾農產的律師猛地站起來,鋼筆在筆記本上劃出深深的痕。
他掃了眼沈昭岐的蓑衣,又瞥向主席台上鐵青著臉的主持人,嘴角扯出抹冷笑:"沈先生表演欲過強——"
沈昭岐的手指在話筒上輕叩兩下。
戲腔突然轉成帶著雲嶺鄉音的普通話,每個字都像釘進木板的釘子:"我表演?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