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的濕熱空氣,仿佛被那一聲聲尖銳的爭吵煮沸了。
“我的銅秤,跟了我阿爺一輩子,稱的是良心!”一位皮膚黝黑、指甲縫裡嵌著泥土的老農,死死護住身前那杆磨得鋥亮的銅秤,渾濁的眼睛裡燃燒著倔強的火焰,“你們的電子秤,按幾下就變個數字,比人心還貪!這叫共同富裕?這是要把我們這些老骨頭口袋裡最後幾個銅板都刮走!”
他對麵,二十幾戶果農圍著各自的電子秤,臉色漲紅。
他們同樣委屈,辛辛苦苦種出的果子,誰不想賣個公道價?
可現在,他們卻成了“用科技欺負老實人”的靶子。
網絡直播的鏡頭毫不留情地記錄下這一切,彈幕如潮水般洶湧。
“2024年了還用古董秤?夢回清朝?”
“支持大爺!高科技的鐮刀最鋒利!”
“共同富裕集市?我看是混亂集市!監管部門在哪?”
輿論的烈火,瞬間燎遍全網。
就在這時,一個清冷而堅定的聲音穿透了嘈雜。
“我是駐點協調員,秦念慈。現在,所有秤具,無論新舊,全部就地封存。”
人群靜了一瞬,目光齊刷刷地投向這個穿著簡單白襯衫的年輕女人。
她沒有多餘的廢話,眼神銳利如刀,直接指揮工作人員拉起警戒線,將二十四台電子秤和那杆孤零零的銅秤小心翼翼地收攏。
緊接著,她轉身撥通了一個加密線路:“林晚,我要‘共同富裕鏈’上這個鎮近三年的全部交易數據,特彆是高溫時段的重量浮動記錄,十五分鐘內給我。”
十五分鐘後,遠在千裡之外的一間數據中心內,林晚的指尖在鍵盤上化作一道道殘影。
海量的數據流在她眼前瀑布般傾瀉,最終,一條微不可察的異常曲線被她精準捕捉。
高溫環境下,電子秤的讀數確實存在規律性的、毫厘之間的漂移。
這是物理現象,但背後一定有人為的漏洞。
林晚沒有停下,她順著數據的脈絡逆流而上,像最頂級的獵犬,精準地嗅到了那串隱藏在固件底層的代碼。
一個區域性校準漏洞,隻在特定溫濕度下被激活。
她瞳孔驟然收縮,因為這個固件的供應商——“星衡科技”,正是三年前“青年助農創新基金”重點扶持推廣的明星企業。
而那個基金,最大的出資方,姓秦。
林晚的呼吸停滯了半秒。
她沒有向任何人彙報,而是將完整的證據鏈、數據模型和一條直指“星衡科技”背後股權結構的線索,打包成一個加密文件。
她沒有上傳到公司內網,而是直接將其掛載到了麵向所有農戶開放的公共審計鏈上。
在文件的備注裡,她隻留下了一句話:“秤準不準,請交給用秤的人自己來判。”
幾乎在林晚上傳文件的同時,一場特殊的線上聽證會在“共同富裕”體係的內部頻道召開。
主持人周執的表情嚴肅,屏幕上,一邊是國家計量局的專家和物理學教授,另一邊,是十位從全國各地隨機抽選的一線果農,他們的臉龐在攝像頭的映照下,顯得樸實而緊張。
“根據上個月剛通過的《促進農產品交易標準化條例》第七條,我們可以直接裁定,所有交易必須使用經過官方認證的計量設備。”一位專家條理清晰地陳述。
這意味著,老農的銅秤,從法理上已經輸了。
周執沉默地聽著,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
他看著屏幕上那些農民局促不安的臉,最終,他打斷了即將開始的表決程序。
“規則是冰冷的,但人心是熱的。我提議,暫停表決,實地重測。”
他的決定讓所有人愕然。
這意味著巨大的工作量和不可控的變數。
但周執的目光不容置疑。
很快,三十七名來自不同行業的誌願者冒著滇南的滂沱大雨,在那個爭執發生的小鎮,開始了嚴苛到近乎偏執的重複稱重實驗。
他們在不同時間、不同溫度、不同濕度的環境下,用同樣的果子,反複測試那二十五杆秤。
三天後,一份長達六十頁,附帶上千組原始數據的《非標準化環境下的公平計量建議稿》擺在了周執的案頭。
這份浸透著汗水和雨水的報告,一周後,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列為修訂計量法規的重要參考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