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行字,林晚看到的是審計鏈,而秦知語此刻看到的,是一個父親的笑臉。
她的手指飛速敲擊,接入了政策研究室的會議存檔。
法務顧問周執在新版《鄉村共治數據管理規範》評審會上的發言錄音被調出。
最初,反對“雙軌並行條款”的聲音幾乎淹沒了整個會場。
直到周執播放了那段錄音。
一個孩子清脆的聲音響起:“媽媽今天記賬的時候笑了。”
全場沉默。
秦知語也沉默了。
她看著屏幕上跳動的聲波,仿佛能看到那個孩子仰著的、充滿期盼的臉。
最後,她打開了技術部的開源係統日誌。
開發者小柯,那個永遠頂著黑眼圈的年輕人,在一個月前強行上線了“聲音日記模塊”。
當時她還認為這是畫蛇添足,浪費算力。
但現在,她讀著那條來自黔東南的匿名反饋:“能不能讓不會打字的人也能‘寫’?”她聽著那段帶著咳嗽聲的獨白:“今天風大,但貨走得快,我挺得住。”
原來如此。
秦念慈的異常、林晚的困惑、周執的堅持、小柯的靈感,以及那個自稱“擺渡人”的沈昭岐在川西廢棄郵局裡點燃的燭火……所有線索,在這一刻彙聚成一條完整的邏輯鏈。
他們所有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座冰冷的數字大廈,注入最原始、最滾燙的人心。
他們試圖彌合的,不是係統漏洞,而是科技與人情之間的溝壑。
秦知語緩緩靠在椅背上,長長地吐出一口氣。
她看著窗外,天色已現魚肚白。
一縷晨光斜斜地照進辦公室,剛好打在她桌上的那盆小小的枇杷樹盆栽上。
那是她去年去滇南出差時,當地村民硬塞給她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樹影落在光潔的桌麵上,像一道意味深長的、未完待續的批注。
就在這時,桌上的手機猛烈震動起來,屏幕上跳出一個係統強提醒。
“青年助農創新基金”本年度申報量突破十萬份。
秦知語順手點開,一行加粗的備注信息讓她瞳孔驟然一縮——百分之九十三的申請材料,附有手寫簽名和推薦信。
最堅固的審計鏈,是寫在紙上的日子。
最強大的驅動力,是藏在字裡的鄉愁。
她終於明白了。
她所構建的,不應是一個隻有0和1的冰冷帝國,而應是一個能承載無數悲歡離合的、活生生的生態係統。
心中的壁壘轟然倒塌。
秦知語拿起手機,正準備給秦念慈發去一條信息,重新定義“數據異常”的評判標準。
然而,秦念慈的電話卻先一步打了進來,鈴聲急促得像戰場的鼓點。
秦知語按下接聽鍵,聽筒裡傳來秦念慈壓抑著怒火、卻又帶著一絲困惑的急切聲音。
“知語,出事了。有人……有人正打著我們共富平台的名義,在下麵搞一場大規模的運動。”
“什麼運動?”
“他們讓農戶們……尤其是孩子們,用筆寫東西。不是記賬,是寫彆的東西。”秦念慈的聲音頓了頓,似乎在尋找一個準確的詞,“他們管那東西叫……一種新的‘憑證’。”
喜歡退圈後,我靠直播帶貨成了千億霸請大家收藏:()退圈後,我靠直播帶貨成了千億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