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塊搖搖欲墜的牌匾下,老李的脊背佝僂成一張滿弓,昏暗中,他借著孫子高舉的手電筒光,眯著眼,一筆一劃地核對著出貨單。
那束微弱的光柱,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黑暗,隻照亮了賬本上密密麻麻的數字和老人溝壑縱橫的手。
祖孫倆的影子被拉得老長,投在斑駁的土牆上,像一幅沉默的皮影戲。
秦念慈在千裡之外的指揮中心,透過高清監控看著這一幕,指尖懸在“乾預”按鈕上空,卻遲遲沒有按下。
報告上說,這個服務站是擅自更改流程的典型。
年度“共富燈火節”,一個旨在彰顯數字農業成果、提振鄉村信心的標誌性活動,總部的要求是燈火通明,儀式感拉滿。
然而,包括老李所在服務站在內的數十個偏遠站點,非但沒有舉行任何點燈儀式,反而不約而同地組織農戶,在黃金時段集體關閉了所有不必要的夜間照明一小時。
理由簡單到近乎粗暴:把電省給冷鏈車。
秦念慈的食指輕輕敲擊著桌麵,屏幕上,老李的孫子打了個哈欠,手電的光跟著晃了晃。
老李頭也不抬,隻是伸手拍了拍孫子的背,又指了指賬本的下一行。
這一個小時裡,冷鏈車的壓縮機可以多運轉三次,意味著遠銷的鮮果能增加十二小時的保鮮期。
這是數據的冰冷計算,也是牆上那副皮影戲的溫情內核。
她關掉實時監控,在審核意見一欄裡沒有寫“違規”,而是敲下了三個字:“靜默響應”。
隨後,她將這份附帶著監控截圖的報告,歸檔進了一個全新的文件夾——“基層自治實踐案例庫”。
幾乎是同一時間,數據分析師林晚的係統警報被徹底拉響。
社交平台上,一個名為“我們不需要燈”的話題,正以病毒式的速度野蠻生長。
話題下的配圖詭異而統一:無數個黑屏的鄉村直播間截圖、一排排熄滅了燈的農產品合作社招牌、一架架陷入沉寂的田間廣播盒。
輿論的潮水洶湧而至,質疑聲如刀子般鋒利:“共富體係陷入自我否定?”“這是行為藝術還是係統性崩盤?”嗅覺敏銳的機構更是趁機下場,將矛頭直指體係的靈魂人物沈昭岐,炮製出“千億霸總的浪漫主義破產,追隨者被集體拋棄”之類的驚悚標題,迅速收割著流量和恐慌。
林晚的臉上沒有絲毫波瀾,她纖細的手指在鍵盤上翻飛,一道道指令如精準的巡航導彈,逆向追蹤著每一個發帖的ip地址。
數據洪流在屏幕上彙聚、篩選、重組。
三分鐘後,一張熱力圖在她麵前鋪開。
她嘴邊泛起一絲冷笑。
87的初始發帖ip,全部來自那些“熄燈”的偏遠站點,發布時間集中在當地的淩晨兩點到四點。
她進一步抓取了這些賬號在發帖前後的其他動態,內容樸素得像土地本身——“剛修完村口的水泵,累癱了,大家晚安。”“最後一隻羊羔總算進圈了,明天是個好天氣。”“給王大爺的降壓藥送到村口了,風真大。”
他們不是不需要燈,他們隻是在萬籟俱寂時,完成了當天最後一件活計,然後疲憊地關掉了那盞一直為他們亮著的燈。
林晚深吸一口氣,在巨大的數據看板上,用加粗的紅色字體打出了一行字,發送給了所有正在焦灼等待的公關團隊成員:“沉默不是斷聯,是正在呼吸。”
這場輿論風暴的核心,最終還是落到了理論專家周執的肩上。
在一場緊急召開的線上研討會上,一位資深社會學家拋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共富體係是否應該加強對基層儀式的規範性指導?這種無序的、自發的‘熄燈’行為,是否會動搖體係的統一性和嚴肅性?”
周執沒有直接回答。
他隻是平靜地打開了一段音頻文件,那是幾年前,他在一個山區站點進行田野調查時錄下的。
錄音的背景是瓢潑的暴雨和呼嘯的山風,一個沉穩溫和的男聲,正帶著濃重的方言,一句一句地教著被困在村委會的村民們唱當地的戲腔。
聲音有些失真,但蘊含的力量卻穿透了時間的塵埃。
村民們從最初的慌亂、啜泣,到後來小心翼翼地跟唱,最後彙成了一片雖然跑調但卻充滿生命力的合唱。
音頻的最後,那個男聲笑著說了一句:“天黑路滑,亮嗓子比亮燈管用。”
“這個聲音,是沈昭岐先生的。”周執關掉音頻,環視著屏幕裡一張張陷入沉思的臉,緩緩說道:“我們總想著通過各種方式,讓身處偏遠地區的人們看見光,卻常常忘記,在很多時候,他們本身,就是光源。儀式的統一性固然重要,但比統一性更重要的,是讓體係的每一個末梢,都能根據環境做出最真實的、最有生命力的反應。”
會議結束,回程的車上,周執的手機收到了一條推送通知——《鄉村數字權益保障條例》修訂案正式通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條,便是首次將“非高峰時段勞動價值”明確寫入了數字經濟補償機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意味著,老李們在深夜核對的每一筆訂單,牧民們在淩晨追趕的每一隻羊,其背後產生的無形數據價值,都將得到官方的承認與補償。
周執看著窗外飛速掠過的城市燈火,第一次覺得,那些最遙遠的呼吸聲,終於被聽見了。
技術部的柯南,同事們都叫他小柯,此刻正被一組特殊的反饋搞得焦頭爛額。
來自西北牧區的用戶們反映,他們希望田間的廣播盒,能夠在斷電甚至沒有信號的情況下,依然能持續發出聲音,哪怕隻是重複的預警或者簡單的音樂,也能給獨行的牧羊人帶來一絲慰藉。
這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小柯在倉庫裡翻箱倒櫃,無意中翻出了一本沈昭岐早年遺留下的工作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