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濕的空氣緊緊糊在皮膚上,像一張無形的網。
安嶺縣的雨,已經下了整整三天,沒有絲毫要停歇的意思。
萬畝竹林被籠罩在灰蒙蒙的水汽裡,本該是破土豐收的季節,此刻卻成了全縣人心頭的重壓。
嫩筍出土,等不了天晴,更等不了堵在省道上的冷鏈貨車。
林晚的指尖在全息投影的地圖上飛速劃過,一條條紅色的預警線刺得她眼睛發疼。
物流中斷,氣象惡劣,而她麵前最棘手的數據,卻來自村裡。
一張張照片實時傳來,家家戶戶的屋簷下,都掛起了一排排碩大的竹匾,鮮嫩的筍片被仔細地鋪在上麵,任由陰沉天空下的潮氣侵蝕。
“他們在乾什麼?”林晚的聲音透著一絲難以置信的焦躁,“這是在加速黴變!濕度超過85,溫度在22度,這是在培養菌絲!”
她身旁的周執,隻是平靜地看著那些照片。
照片裡,村民們臉上沒有絕望,反而有一種近乎固執的平靜。
一個老人對著鏡頭,露出發黃的牙齒,憨厚地笑著,指了指門楣上掛著的竹匾。
竹匾的邊緣,用紅繩係著一個小小的木牌,上麵刻著一行字。
幾乎每家門口的竹匾上,都有這麼一個木牌。
“他們在搞一個‘曬筍互助組’。”周執的聲音很輕,“每家都把最好的筍拿出來,統一晾曬。他們說,他以前講過,隻要人心齊,沒有過不去的坎。還說……信任,比天氣重要。”
林晚猛地抬頭,她知道那個“他”指的是誰。
那個如同傳說般存在,又如同空氣般無處不在的男人。
可這簡直是愚昧!
數據模型不會說謊,再過十二個小時,這些飽含著村民希望的筍片,就將變成一堆毫無價值的黴菌培養基。
“我必須阻止他們!”林晚調出全縣廣播係統的控製界麵,“信任不能當飯吃,更不能阻止黃曲黴素的滋生!”
“彆。”周執伸手,輕輕按住了她的手腕。
他的手很穩,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
“有時候,做錯,也是傳承的一部分。他們曬的不是筍,是那股不信邪、不認命的心氣。這股心氣,比一季的竹筍更金貴。讓他們曬吧,我們來想辦法解決銷路和烘乾設備。”
林晚看著屏幕裡村民們倔強的臉,又看看周執深邃的眼眸,最終還是放下了手。
她不懂,但她選擇相信周執的判斷。
同一時間,千裡之外的“共富”係統數據中心,小柯的眉頭皺成了川字。
他麵前的流量監控大屏上,一條詭異的流量曲線正在以非正常的速度攀升。
來源是國內最大的短視頻平台,一個名為“尋找沈昭岐”的話題挑戰賽,在沒有任何預熱的情況下,被算法悄悄推上了熱門。
視頻內容五花八門,有的人在模仿沈昭岐經典的助農叫賣片段,有的人在分析他留下的隻言片語,甚至有人用ai技術,試圖合成他“可能”會說的新的話語。
每一條視頻下麵,都有著遠超其本身質量的互動量。
這是赤裸裸的流量傾斜,是資本在消費一個已經離開的人,試圖將他塑造成一個可以被任意解讀和利用的偶像。
小柯的十指在鍵盤上化作一片殘影,冰冷的指令流水般湧入係統深處。
他沒有去攻擊對方的服務器,那太粗暴,也太容易被發現。
他隻是悄無聲息地接入了對方的底層內容分發協議,植入了一行極小的代碼。
瞬間,所有帶著“尋找沈昭岐”標簽的視頻末尾,都憑空多出了一行灰色的小字:“本內容由ai生成,原型人物不存在於現實。”
這行字很小,卻像一盆冷水,澆滅了所有狂熱。
緊接著,小柯手指輕點,將原本傾斜給這個話題的推薦權重,無聲無息地轉移到了一個毫不起眼的活動上——“方言助農大賽”。
運營團隊的抗議電話立刻就打了進來,聲音幾乎要衝破聽筒:“柯總!你知道我們損失了多少嗎?那是千萬級彆的曝光!我們馬上就要衝上全網熱搜第一了!”
小柯靠在椅背上,聲音平靜無波:“我們要的不是熱搜,是土壤。是能長出莊稼,而不是長出網紅的土壤。”
電話那頭陷入了死寂。
而在集團的另一間辦公室,秦念慈的指尖正停在一份擬發布的內部紀要文件上。
紅色的標題異常醒目:《關於繼承昭岐精神,全麵推進新階段工作的指導意見》。
文件裡,近期幾個大獲成功的助農項目,從安嶺縣的竹筍危機預案,到西北的枸杞品牌打造,全都被歸因為“昭岐精神”的感召和延續。
她看著那四個字,眼神一點點冷了下來。
她拿起筆,用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道,劃掉了那一行標題,在旁邊重新寫下:“基於共富決策模型的基層實踐總結與推廣”。
文件中的所有“昭岐精神”,被她一一替換為具體的策略、模型和執行細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文件的末尾,她親手附上了一段批注:“當我們將奇跡歸功於某個幽靈,我們就背叛了所有正在努力的人。共富係統,不相信神話,隻相信每一個普通人手中真實的力量。”
文件下發後,原先撰寫這份紀要的戰略規劃部一片死寂。
沒人提出異議,也沒人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