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等他_退圈後,我靠直播帶貨成了千億霸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96章 等他(2 / 2)

幾個年輕人抱著折疊椅擠在角落,背景大屏泛著冷光,滾動播放著雲南茶園采茶的實時畫麵、山東麥場打穀機的轟鳴聲、新疆晾房裡搖晃的葡萄串——這些都是他曾經蹲守過的地方。

“第三環節加段獨白吧,”穿著格子襯衫的男生舉著台本比劃著說,“就說‘致敬那位帶我們走出迷霧的傳奇主播’,肯定很催淚。”紮著馬尾的姑娘啪地合上筆記本:“打住!上個月李嬸直播時說‘咱不學誰,就學良心’,你忘了?”她掏出手機,翻出一段視頻,畫麵中是一位戴著草帽的農婦舉著西紅柿:“有人問我像不像昭岐哥,我說像啥像,他教的是把泥點子擦乾淨給人看,我得活出自己的泥點子。”

大屏突然切換到福建茶山,戴著鬥笠的阿公正往竹簍裡裝茶青,對著鏡頭喊道:“小同誌,你們那個聯盟要是光喊口號,我這茶青可不賣給你們!”滿屋子的年輕人哄笑起來,格子襯衫撓撓頭:“得,聽阿公的,咱改成‘活成自己’。”

沈昭岐垂眼望著粗茶裡浮沉的茶葉,喉結動了動。

茶碗邊沿沾著淡淡的茶漬,像極了十五年前在山區小學,孩子們用搪瓷缸給他倒的山泉水。

那時他蹲在灶台邊燒火,聽村支書說“昭岐啊,你教我們的不是賣貨,是把真心曬出來”,現在看來,真心到底曬成了太陽。

他從懷裡摸出竹筒,竹節是去年在浙江富陽砍的,曬了整整一季梅雨之後泛著琥珀色。

掀開木塞,曬乾的枇杷葉簌簌地落在掌心,葉脈裡還凝著陽光的紋路。

標簽是他用毛筆寫的,墨色被體溫焐得有些暈開:“熬過濕氣,才懂甜味。”

茶倌來添水時,他把竹筒輕輕放在長椅角落。

竹簾外的雨不知何時停了,穿著藍布衫的老婦人抱著竹匾從巷口經過,匾裡的青梅沾著水珠,像撒了一把碎鑽。

林晚的電腦屏幕在深夜泛著幽光,她揉了揉發酸的太陽穴,係統警報的紅點還在跳動:西南某縣村級站點連續72小時隻傳輸音頻。

調取內容時,她原本準備的“異常數據處理方案”突然卡住了。

耳機裡傳來沙啞的男聲:“我是王阿公,那年頭我不敢往快遞箱裡多塞一把菌乾,怕人說我占便宜。後來昭岐那娃蹲在我家灶房三天,說‘阿公,您多塞的是心意,不是占便宜’……”

下一段是女聲,帶著哭腔:“我男人走得早,那年收了十畝橘子,全堆在院子裡爛了。是村頭大喇叭響了三天,說‘陳嬸的橘子甜,她的苦我們嘗過’……”

林晚的鼠標懸停在“關閉非標通道”按鈕上,突然聽見部門實習生小陸湊過來說:“林姐你看,這些錄音帶動周邊訂單漲了17!用戶留言說‘聽著像我姥姥講故事,這橘子我信’。”

她的指尖停頓了一下,點開後台代碼編輯器。

鍵盤敲擊聲在寂靜的辦公室裡格外清晰,當“口述信用池”五個字出現在審批備注欄時,她想起第一次見到沈昭岐——他站在直播間裡,鼻尖沾著麵粉,說“數據會騙人,但人心不會”。

淩晨三點,她按下確認鍵,備注欄最後一行字泛著熒光:“當一個人願意講真話,比一百個評分都重要。”

周執的皮鞋踩在泥地上,發出“吧嗒”的聲響。

他蹲在田埂邊,看著紮著羊角辮的小姑娘舉著喇叭喊道:“張叔家今天摘了八十斤黃瓜,帶花帶刺!李嬸家的茄子被蟲咬了三個,便宜賣!”

“周專家,你看這‘家庭廣播站’,”村主任遞來保溫杯,“咱村現在買東西,聽聲兒比看臉準。王嬸咳嗽聲啞,準是連夜摘桃子;劉叔切菜節奏快,說明今天菜新鮮。”

修訂會上的爭論突然在耳邊響起。

“必須露臉!”某平台代表拍著桌子說,“否則怎麼保證真實性?”可此刻他望著田埂上晃悠的喇叭,忽然明白了沈昭岐說過的“信任不是拍出來的,是活出來的”。

草案修改頁被風掀起一角,他提筆劃掉“主播需全程露臉”的條款,在空白處添上:“信任始於可見,終於可感。”

散會那晚,他逛到縣城夜市。

烤串的香氣裹挾著人聲撲麵而來,兩個賣山貨的攤主正閒聊著:“那姑娘聲兒脆,準是剛摘的新茶。”“可不,上回那啞嗓子大叔,賣的野蜂蜜就是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執掏出手機,給秦念慈發了條消息:“明天的反思會材料,或許該加個‘聲音博物館’的提案。”

手機屏幕亮起又熄滅,夜市的燈串在他鏡片上投下細碎的光。

遠處傳來收攤的吆喝聲,混雜著烤紅薯的甜香,飄向漸深的夜色。

秦念慈的辦公室裡,投影儀正播放著十年間的助農數據。

她翻到最後一頁ppt,標題是“關於設立‘無形傳承者’紀念機製的建議”。

鼠標懸停在“保存”鍵上,她忽然想起今早收到的竹筒——枇杷葉在玻璃展櫃裡泛著暖光,標簽上的字被遊客摸得發亮。

窗外的月光灑進來,落在“十年助農運動反思會”的邀請函上。

她輕輕合上文件夾,聽見樓下傳來快遞員的吆喝聲:“李嬸的梅乾到了!”尾音裡帶著一種說不出的踏實感,像極了某個雨天,青石板巷裡那把淡青的油紙傘。

“十年助農運動反思會”的投影燈在秦念慈臉上投下明暗斑駁的影。

她指尖抵著會議桌邊緣,聽著高校社會學教授推了推金絲眼鏡:“建議設立‘昭岐紀念日’,將4月17日定為行業精神坐標——畢竟是他首播助農的日子。”

台下有年輕村代表捏著話筒欲言又止,秦念慈已經抬了抬手。

她轉身點擊遙控器,會議室的頂燈應聲熄滅,大屏幕亮起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那是段沒有畫麵的音頻合集。

“今日晴,適合曬筍。”——是福建茶農阿婆帶點顫音的閩南話。

“後晌有雨,曬穀場的麥要收。”——山東老漢的嗓門震得話筒嗡嗡響。

“村頭老槐樹下的蜂蜜,是今早新搖的。”——貴州姑娘的苗語混著蟬鳴,清得像山澗水。

“王嬸家的梅乾曬足七七四十九天,咬一口酸掉牙。”——最後一句是皖北少年的笑,尾音被風卷著跑遠。

秦念慈在黑暗中點開一盞小燈,光暈隻罩住她微揚的下頜:“這是我們團隊在全國237個助農村采集的’清晨播報‘。

他們沒有提任何名字,隻說天氣、說收成、說誰家的貨實在。“她轉向教授,”您說的坐標,或許早刻在這些聲音裡了。“

會議室後排傳來抽紙巾的聲響。

剛才欲言又止的村代表蹭地站起來,紅著眼眶:“我們村李大爺走前,攥著我手說’彆給我立碑,把我教孫子認秤的口訣寫進村規‘。

要我說,紀念啥人呐?

把實在勁傳下去,比碑硬。“

討論持續了三小時。

當“平凡之光獎”的提案被寫進會議紀要時,窗外的梧桐葉正被夕陽染成金紅色。

獲獎名單揭曉那天,縣文化禮堂擠得水泄不通——榜首是個穿藍布衫的聾啞果農,他兒子舉著獎狀念:“我爸說,手乾淨,心就不慌。”老人站在最前排,布滿老繭的手一遍遍摸著獎狀邊緣,眼裡的光比頭頂的鎂光燈還亮。

沈昭岐抵達皖南山村時,山霧正漫過竹梢。

他蹲在田埂邊聽了半小時,大致理清楚爭執:收購商壓價三成,有人急著換錢給娃交學費,有人梗著脖子說“這筍是守了整冬才冒的芽,賤賣對不起山”。

他沒說話,傍晚時扛著半扇鹹肉敲開了村頭張阿婆的門:“借個土灶?

我煮鍋筍湯。“

木柴在灶膛裡劈啪作響,沈昭岐卷起袖管剝筍,指甲縫裡沾著新泥。

張阿婆往鍋裡添山泉水:“你這手,當年在直播間切洋蔥都不抖,現在剝筍倒慢了。”他笑:“當年急著證明能賣貨,現在急著嘗筍鮮。”

炊煙升起來時,全村人都聞著味來了。

八仙桌從各家搬出來拚成長條,瓦盆裡的鹹肉燉筍咕嘟冒泡,筍尖還掛著嫩黃的殼衣。

沒人提價格,張阿公舉著碗說:“我孫女兒考上農大了,說要研究怎麼讓筍更鮮。”李嬸夾了塊筍放娃碗裡:“你二舅家那小子,今年跟著學種菌子,賺的比跑外賣多。”

夜色漫上山梁時,最年輕的後生突然把碗一放:“咱今晚不吵架,拍‘守山夜’!”他掏出手機架在老槐樹上,鏡頭裡隻有篝火、雨絲、巡林人打著手電筒的影子。

沈昭岐往火裡添了根柴,火星子濺起來,像撒了把星星。

後半夜雨停了,彈幕突然炸了。

有網友留言:“看見巡林大叔踩濕泥的腳印了,這筍我要十斤!”另一條頂到前排:“你們守的不是筍,是我們還能信點什麼。”

天剛蒙蒙亮,收購商的電話就打進村部。

沈昭岐蹲在灶邊,用燒火棍在半塊焦木上刻了個“等”字,輕輕擱在張阿婆的灶台角。

他走時,山霧又起來了,隻聽見背後傳來那後生的吆喝:“都來看!

守山夜的錄像上熱搜了!“

秦知語合上教育調研報告時,台燈的光已經泛白。

某頁邊角被她折了又折,上麵是山村小學“信任課”的教材:孩子們用蠟筆抄著父母的直播台詞——“你說值,它就值”被歪歪扭扭寫了滿頁。

她指尖停在“你說值,它就值”上,突然想起十五年前的頒獎禮後台。

那時沈昭岐剛拿了最佳男主,西裝袖口沾著她潑的紅酒漬。

他說:“知語,有一天你會明白,最貴的東西,是讓人敢相信。”

電腦提示音響起,是私人終端的郵件提醒。

她點開那封塵封三年的未讀郵件,發件人id已經注銷,內容隻有三個字:“回來嗎?”秦知語盯著屏幕,突然笑了——她早該知道的,他從來不是會等人召喚的月亮。

她刪掉草稿箱裡那句“不必回來,你早已到處都在”,起身推開窗。

晨曦正漫過樓群,遠處傳來叮叮當當的聲響——是輛牛車綁著舊手機晃過來,直播自動開啟,背景音裡有牛鈴、鳥鳴,還有誰在喊:“今天路通了!”

華北平原的麥浪在晨風中翻湧時,沈昭岐的布鞋沾了第一粒麥芒。

他站在地頭,看農機手調試聯合收割機,聽村支書嘮叨:“今年雨水足,麥粒沉得很。”有人遞來草帽,他戴上時,看見田埂邊立著塊新木牌,歪歪扭扭寫著“等麥黃”。

風掀起他的衣角,遠處傳來孩子們的笑聲。

他彎腰撿起粒麥穗,放在掌心搓了搓,碎殼裡滾出顆金黃的麥粒——這大概,就是下一個故事的開頭了。

喜歡退圈後,我靠直播帶貨成了千億霸請大家收藏:()退圈後,我靠直播帶貨成了千億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娛樂天王:從橫店演屍體開始 外灘渡劫?我749身份曝光了! 多了一道 重生:我的青梅和竹馬 風裡雨裡不如有你 從愛情公寓開始製作神劇 綜各世界組邪門cp 奧術徽記 下山複仇,我是世間最後的龍王 雙界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