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看著那條平穩向下的曲線,眼神裡沒有絲毫波瀾。
她知道,沈昭岐投下的一顆石子,正在變成一座看不見的大壩,而她的職責,就是讓這座大壩變得更寬、更厚,卻永遠不刻上設計者的名字。
而在冰天雪地的東北,周執的調研也迎來了意想不到的轉折。
那位78歲老農的直播火了,火得一塌糊塗。
他的直播間沒有任何花哨的特效,甚至連濾鏡都沒有,鏡頭因為老人的手抖而微微晃動。
但他那口帶著煙火氣的東北話,那顆被他用牙咬開、露出細膩韌絲的大豆,那把在曬場上揚起、發出嘩嘩聲響的陳舊木掀,都成了城裡人眼中最稀缺的“真實”。
訂單如同雪片般飛來,當地乾部們目瞪口呆,拉著周執的手,激動地稱他為“點豆成金的活財神”。
周執隻是擺了擺手,把目光投向窗外那片被白雪覆蓋的黑土地。
他想起沈昭岐當年離開時,留給他團隊的最後一句話:“不要試圖去創造標準,去找到那個已經在人們心裡,卻沒被說出來的標準。”老人磕煙袋的動作,豆子在齒間的觸感,糧食在倉庫裡堆積的安全感……這,就是那個標準。
它早已存在,隻是被所謂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噪音給掩蓋了。
東南沿海,那座因“漂流瓶”而聞名的海島上,秦念慈最終簽署了文件。
那片礁石灘沒有被命名為“沈昭岐紀念地”,而是被正式掛牌為“善意潮汐觀測點”。
批文的附件裡,她親筆寫下了一段注解:“信用,不僅是對事實的忠誠,更是對動機的尊重。當一個善意的謊言能夠催生出真實的勇氣與收獲時,這個謊言本身,便具備了信用的價值。”這個案例,被作為“共信鏈”體係下第一個“善意誤差點”的判例,寫入了《鄉土憲章》的執行細則。
從此,那些因見義勇為而誤了農時、因照顧鄰裡而耽誤生產的“失信”行為,都有了被重新定義的可能。
人心,這最不可控的變量,第一次被納入了冰冷的數據模型,卻賦予了模型前所未有的溫度。
中原腹地,那場由一張炭筆畫引發的“拾穗聯盟”行動,最終以一種誰也未曾想過的方式收場。
中間商們發現,他們麵對的不再是單個的、可以隨意壓價的農民,而是一個個以家庭為單位、在直播鏡頭下講述著自己與土地故事的“內容創作者”。
每一粒麥子都被賦予了情感和人格,“爛在地裡”不再是農民的無奈選項,而是對消費者情感的巨大衝擊。
最終,市場用遠高於往年的價格,完成了對這場自發行動的最高致敬。
而那張被貼在鎮政府公告欄背麵的畫,則被新上任的年輕鎮長小心翼翼地取下,裝裱起來,掛在了自己辦公室最顯眼的位置。
畫的旁邊,是他自己寫的一行字:我們就是最後一道防線。
夜,已深。
秦知語合上了厚厚的年度報告,眉宇間卻不見輕鬆。
她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著這座沉睡的城市。
報告裡的每一個案例——會畫畫的茶葉、能安撫人心的禱詞、比數據管用的老農、被承認的善意謊言、因一幅畫而團結的麥農……它們看似毫無關聯,卻都指向一個已經消失在公眾視野中的名字。
沈昭岐,他就像一個頂級黑客,沒有攻擊係統,卻修改了係統的底層邏輯。
他沒有留下任何可見的組織,卻締造了一個無形的帝國。
她鬼使神差地打開了私人終端,那裡麵還封存著當年那個龐大商業帝國最後的數據庫殘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權限最高的命令行界麵,她猶豫了片刻,指尖輕觸,輸入了一行她自己都覺得荒謬的指令:“查詢:創始人殘留協議。啟動:幽靈影響評估。”
係統陷入了長久的沉默,運算指示燈瘋狂閃爍,仿佛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考古。
許久,屏幕上終於跳出一行冰冷的白色小字,每一個字都像一顆砸在她心頭的巨石。
“協議無法定位。影響源已完成泛化,不可追溯。評估結果:它已成為環境基礎變量……它是空氣。”
空氣……
秦知語緩緩閉上眼睛,仿佛能感受到那無處不在的呼吸。
她知道,這不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一個已經融入山川湖海、田間地頭的文明基因。
就在這一刻,她手邊的多維地圖上,那些代表著“共信鏈”活躍節點的微光,忽然開始以一種極其緩慢而堅定的節奏,同步閃爍起來。
從東北的豆田,到西北的牧場,從西南的茶山,到東南的海島,無數個光點,像滿天星辰,第一次實現了同頻共振。
那節奏,緩慢、深沉,如同大地的脈搏,如同一個巨人的呼吸。
而在這片由光點組成的璀璨星河的南端,一片廣袤的區域,忽然毫無征兆地,所有的光點都熄滅了。
林晚的數據中心裡,刺耳的警報聲驟然響起,打破了深夜的寧靜。
全息地圖上,那片代表華南丘陵地帶的區域,變成了一個觸目驚心的黑色空洞,仿佛被宇宙巨獸啃掉了一塊。
那不是信號中斷,不是設備離線。
後台數據顯示,那片區域的所有終端都在線,卻不約而同地停止了任何數據的上傳。
禱詞、歌謠、田間的故事、市場的交易……一切都靜止了。
那片數據荒漠的核心,正傳來一種截然不同的脈動——那不是希望的低語,而是某種古老植物在死亡前的、最後的哀鳴。
喜歡退圈後,我靠直播帶貨成了千億霸請大家收藏:()退圈後,我靠直播帶貨成了千億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