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子,簡直就是煎熬,這次還不確定是不是懷上,已經開始享受上孕婦待遇了?
潘高園也是個要強的,汪細衛出門去弄木頭,她還是帶著大狗子下地,把大狗子放在緩坡草坪上,讓他自己玩耍,她繼續整理這片沙碩地,隻是不像以前那樣拚命乾了。
經過這些天的努力,這片地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前麵弄出來的那片地,已經種上了些耐寒的種子,邊角都留好了種瓜種豆的區域。
等氣溫穩定了,她就準備在周邊搭上架子,再把黃瓜、南瓜、四季豆、豇豆那些種子種下去,等到夏天,這裡的菜就夠家裡用工吃了。
一晃眼,一個月過去了,汪細衛在計劃中要做地基的時間到了,地裡那些白菜長勢正好,樹葉都抽芽了,到處是一片翠綠的顏色。
山上的野櫻桃花開的正旺,百姓春耕已經忙過,玉米該種的種了,土豆該除草的也忙過,這正好是農閒的一個季節,汪細衛家弄房子地基的日子定了下來。
農村頂大的幾件事:婚喪嫁娶、添丁進口和建房喬遷,汪細衛要建房喬遷,引動了村裡人的心思。
楊春燕和她媽媽背著地裡的各種菜肴,給汪細衛家送了過來,還有一個白豆腐。
潘高潔也背了一背簍過來,潘高潔問還需不需要白豆腐,被潘高園阻止了,潘高園知道老楊家要送一個,就讓姐姐等些日子幫忙在做。
潘高園的媽媽也背了一背簍過來,都是地裡的菜苔、還能吃的白菜梆子和青菜等,有一個魔芋豆腐。
這些菜是夠吃了,真到了開工的日子,鄉鄰來的人是真的多,汪細能已經拆掉了夾板,杵著拐杖也來了汪細衛這片沙碩地。
汪細衛可不敢讓他勞動,就讓他老老實實的在家坐著,村裡人也和汪細能詢問他腿的恢複情況,看見他能撒開拐杖行走,隻是為了保險才帶上拐杖,也是驚奇不已,連連感歎他這是撿回了一條腿。
農村裡趕地坪動土要注意日期,這個汪細衛看了。
如今動地基那是大事,他特意請了師傅上門,師傅帶上他全套東西上門,這個是要確定屋子方位的。
當然還有很多東西是老傳統,李池衛礙於社會環境,沒有教汪細衛,所以汪細衛並不知道師傅的厲害。
李池衛很早就來了汪細衛的木屋裡,進屋就喝了一口茶,自己揣著煙袋就出門,帶著汪細衛開始勘探地形地勢。
這次不是上次那樣觀山望,是實實在在的用用上了羅盤,上麵的那些字符汪細衛完全看不懂,更彆說那些密密麻麻的刻度。
以前不是沒見師傅用過,今天看用在自己的房屋地基上,一種想要學習的欲望突然從他心裡竄出來。
“師傅,這個我想學呢。”
“想學?先把這些字給認清楚了再說!”
汪細衛摸摸自己的腦袋:“行,我晚上抄下來背。”
奠基儀式非常簡化,但是三畜還是備了,香燭鞭炮也備好了,一群人看著李池衛師傅現場做法。
沒有念念有詞,就是簡單的儀式,許多東西現在雖說不限製了,需要真正用功的東西早就在早上的時辰弄過了。
現在是奠基儀式,李池衛帶著汪細衛做了一個簡單的儀式,緊接著就是用汪細衛在師傅的指點下用鏟子挖土。
這一鏟子下去,鞭炮一響,其他人就可以按照石灰線開始挖土。
這裡是沙碩地,好多人都準備了鋼釺過來,這就是農民的智慧,不用老板多說,自己今天該乾啥,東西自己都預備著,免得老板手裡沒工具,耽擱工時。
好些人都是在工地上跟著李池衛掙錢的,汪細衛是李池衛的徒弟,也是工地上的工頭,沒少受汪細衛和李池衛的照顧和指點,給汪細衛乾活,就跟自家做事一樣認真。
中途錢左秀還攙扶著老汪頭也過來看了一眼,看完就想回家去,被潘高園攔了下來,這麼多工人在現場看著,老人如果回家不留飯,明天不知道村裡會傳成啥樣。
潘高園也看出崔詠梅的臉色有些不對,私下還問過,她支支吾吾的不說實話,潘高園自己的事情都忙不過來,也就失去了深問的興趣。
人多就是力量大,沙碩地的施工肯定沒有純土的地方好施工,可是人多,很快就把地基溝給弄好了,接著就是抬石頭往溝裡砌。
這裡最不缺的就是石頭,挖地基刨出來的石頭都留著,就是為了砌地基和牆角用的,不夠的在中間隨便刨刨,都是石頭!
這裡也不缺砌地基的技術工人,技術好的都被李池衛拉進了他們的建築隊伍,這次都很給麵子的過來了。
地基砌的寬且穩,就算是李池衛師傅看完都點頭,彆說隻是農家用的兩層房子,這地基起個四層,地基的承重都沒有任何問題。
吃飯由於人太多,都做成了流水席,大小桌吃完了繼續乾,另一撥繼續吃,整整換了三次,做了六桌,才將地裡乾活的人伺候完。
潘高園重新做了一桌,老汪家宅子四個人加上楊春燕母子和潘高園,正好又湊了一桌。
錢左秀看著這裡乾的熱火朝天,心裡很不是滋味。
可惜了,現在她完全享受不到當婆婆的滋味了,潘高園和大兒子飛了,來這裡修自己的新房子。
崔詠梅懷孕後確實不和她吵架了,可是不吵架比吵還讓她難受。
因為崔詠梅除了伺候一下汪細能的事情,其他事情都說身體不適做不了,可不像潘高園那時頂著個大肚子都還要下地乾活。
錢左秀又要做飯,又要下地,吵架都沒力氣吵了……
要是沒分家,要是大兒子和潘高園還在一起,該多好啊!
感謝各位一直以來的陪伴,如果您有時間,麻煩您幫我給個五星好評,謝謝您!
喜歡山裡那點破事請大家收藏:()山裡那點破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