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虹橋飛架連阡陌,尺素量儘千重浪
一九九一年五月八日,天光未亮,登高橋已被晨霧繚繞,遠遠看來,彩虹般的橋身非常壯觀。
新澆的橋麵還沁著露水,青灰色的水泥地像塊巨大的硯台,靜靜臥在潺潺河流之上。
李池衛天沒亮就來了,布置完現場,天已經大亮,陽光也越過山頭,照在登高橋上。
他手指一遍遍撫過橋欄上雕刻的雲紋,腳下這座橋那是他帶著工人們連夜趕工的印記。
汪細衛跟在後頭,嶄新的解放鞋踩在橋麵,留下淺淺的濕印。師徒倆誰都沒說話,隻聽見河裡早起的鴨群撲翅聲。
鄉裡的領導也到了現場,隨後觀禮的百姓也陸陸續續的到達,現場開始熱鬨。
“縣裡領導的車隊快到了!”小會計騎著二八大杠衝來,車鈴鐺搖得山響。
魏鄉長穿著難得熨燙的中山裝,正指揮人在橋頭拉紅綢:“左邊再高點!對,就這個位置!”
現場安靜下來的時候,三輛吉普車卷著塵土駛來。
宋縣長下車時扶了扶眼鏡,鏡片後的眼睛笑成兩道縫:“老鄒,老魏,你們這是給臨鄉插上翅膀了啊!”
目光掃過橋麵上候著的工人和圍觀群眾,在汪細衛沾著水泥點的褲腳頓了頓。
典禮台是臨時搭的木板台,鋪著紅絨布。縣長講話時,話筒發出刺耳的蜂鳴,驚飛了歇在電線上的麻雀。
“同誌們!”宋縣長的手揮過藍色的天空,“這座橋連接的不隻是兩岸,更是連接黨和人民的心!”
……
汪細衛站在台側,手心全是汗,鏡頭閃過白光時,他下意識挺直背脊。
輪到魏鄉長發言,他掏稿子的手有些抖,講稿被風掀開一頁,他趕緊壓住。
汪細衛聞到鄉長身上淡淡的樟腦丸味,分明是才從箱底翻出的禮服。
最意外的是請了放羊的老漢上台,老漢攥著話筒像攥羊鞭。
黝黑的臉上褶子都在發亮:“俺家十六隻羊,以前蹚水病死了三隻……”
聲音突然哽住,台下響起零星掌聲,漸漸彙成雷動。
“現在有橋了呢,不怕洪水了,感謝政府!”
老漢突然朝縣長鞠躬,破氈帽掉下台子,被眼疾手快的汪細為接住。
鞭炮炸響時,煙霧彌漫,崔詠梅護著肚皮藏在了汪細能的背後。紅色碎紙屑雪片般落下,粘在縣長肩頭,像綴了朵朵梅花。
三塊石碑揭紅布時,臨鄉眾人才看清正中那塊刻著建橋日期,看到自己名字或者單位的人都在咧著嘴樂。
縣長撫著石碑點頭:“字刻得有力道!是請縣文化館的老先生寫的?”
魏鄉長笑著指向李池衛:“除了登高橋三個字,都是咱們李師傅的手筆!他年輕時一手正楷可是相當的好。”
宋縣長驚訝地打量老匠人布滿老繭的手,忽然鄭重握住:“這就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藝!”
車隊揚塵遠去時,工人們和來圍觀的群眾都鬆了口氣。
臨鄉幫忙采購東西的老萬一屁股坐在水泥地上扯開衣領:“可算演完了!俺腮幫子都笑僵了。”
突然摸出個紅雞蛋塞給李池衛和汪細衛:“俺媳婦昨兒生的帶把的!沾沾喜氣!”
工人最後拆除了所有工棚,將東西歸整好,可用的全部塞上老馬的貨車,沒用的當地人自己拾撿回家。
工人們都坐上老馬的貨車車廂,返回蛟鄉了,汪細衛和師傅還不能走,他們被邀請參加午宴。
李池衛則是還要去鄉裡結算尾款,趁著魏鄉長還在這裡,先把款項結清,免得到時候換了人,節外生枝。
鄉裡的午宴沒什麼吃頭,汪細衛覺得和潘高園的手藝比,相差的太遠,草草吃了兩口,又和來敬酒的領導喝了一杯,就坐在座位上,看大家去給領導敬酒。
李池衛見臨鄉各單位都露過臉後,他才拉著汪細衛,兩人端著酒杯,汪細衛手裡還拿著一瓶西鳳。
李池衛笑著對縣長彎腰:“難得見到縣老爺,今天借著臨鄉的酒,敬我們縣老爺一杯,感謝領導對我們平民的照顧。”
縣長笑著說道:“老李啊,你彆亂說話,我們就是人民公仆,是為百姓服務的。”
他端起自己酒杯,酒杯裡還是空的,汪細衛趕緊上前給縣長倒了個八分滿,然後退到李池衛身後。
宋縣長舉起酒杯,和李池衛碰了一下,“我還要感謝你呢,這橋修的漂亮,看得出來是用心了,以後還要繼續為鄉裡為縣裡的發展繼續貢獻技術和力量。”
李池衛繼續彎腰,杯子保持比縣長低一些,“有什麼需要您說話,我是老了,我這弟子還年輕呢,您有什麼事情都可以交代他去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