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匠手開蒙生財道,肩挑日月見真心
汪細能揣著掙來的第一筆“大錢”,腳步輕快地邁進自家院門。
那三十塊錢在他兜裡仿佛帶著溫度,讓他心裡踏實又充滿乾勁。
然而,這份好心情還沒持續片刻,就被一聲乾咳打斷了。
母親錢左秀正坐在屋簷下的小凳上擇菜,眼睛卻像鷹隼一樣精準地瞄著他。
那眼神,汪細能太熟悉了——混合著審視、算計和“你懂得該怎麼做”的無聲威脅,擺明了不見到“孝敬”絕不會罷休。
汪細能在心裡無奈地歎了口氣。
他知道,完全不給是不可能的,那會引來無休止的哭鬨和咒罵,家裡就彆想有安生日子過了。
他臉上堆起一點略顯疲憊的笑容,走過去,從兜裡摸出早就準備好的一張嶄新的大團結,遞了過去。
“媽,今天趙大膀子結了點工錢,您拿著。”他儘量讓語氣顯得自然。
錢左秀的眼睛瞬間亮了,一把抓過錢,手指熟練地撚了撚紙幣的邊緣,確認是真鈔,臉上的皺紋立刻舒展開,像一朵風乾的菊花。
她驚喜地脫口而出:“喲!三天就掙了十塊?”
她嘴裡嘀咕:“這……這要是天天有活乾,一個月下來,光吃彆人家的飯,還能落下一百塊?一年那還了得?!”
她飛快地心算著,仿佛看到了一條源源不斷的生財之道。
她再也坐不住了,手裡的菜也忘了,攥著那十塊錢,起身就急匆匆地往自己臥室鑽。
嘴裡還嘟囔著:“得收好,得收好……”顯然又是去找她那個隱秘的地方藏錢去了。
汪細能看著母親的背影,搖了搖頭。
他沒解釋這“十塊錢”隻是收入的一部分,也沒必要解釋。
他默默地把工具包放回牆角規整好,然後走進了自己的小屋。
妻子崔詠梅正在床上縫補衣服,見他進來,抬頭投來一個詢問的眼神。
汪細能臉上露出一點狡黠的笑容,關上門,從內兜裡小心翼翼地掏出另外兩張嶄新的大團結,迅速塞到崔詠梅手裡。
他壓低聲音說:“噓,收好。實際收了三十,給媽交了十塊。以後咱掙的錢,大部分都這樣攢起來。”
崔詠梅捏著那二十塊錢,眼睛也亮了,但更多的是安心和溫暖。
她用力點點頭,小心地將錢卷好,藏進一個隻有他們倆知道的小鐵盒裡。
現在,家裡的財政大權悄悄轉移了,他們有了共同的小秘密和目標——像哥哥汪細衛家那樣,攢錢起一座亮堂、寬敞、屬於自己的新房子!
從此,汪細能在村裡的壘灶事業就進入了“雙軌製”。
凡是當年在工地上真心幫過他的工友、兄弟,他都心裡有本賬,隻收三十塊,對外統一口徑是五十。
對方也心領神會,承他的情,往往煙茶飯菜招待得格外周到,彼此心照不宣。
而對於其他慕名而來、非親非故的村民,他則公事公辦,一口價五十塊,一分不少。
大家也覺得價格公道,畢竟效果擺在那裡,比舊灶不知強了多少倍。
他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日程排得滿滿的。
當然,也有那麼幾戶人家,看著汪細能壘灶的過程,覺得“不就是和泥砌磚嗎?好像也不難”,心疼那五十塊錢,便決定自己動手試試。
結果可想而知。不是煙道拐彎角度不對,做飯時煙霧滿屋竄,嗆得人直流淚。
就是灶膛大小深淺不合適,要麼火不旺,要麼極其費柴,根本達不到省柴的效果;
還有的甚至沒做防水防潮處理,沒用多久灶台就返潮開裂。
折騰了半天,灰頭土臉,浪費了材料和時間,最後還是得訕訕地來請汪細能“師傅”,賠著笑臉,掏出五十塊錢,請他去返工重做。
經過這麼幾回,村裡人才徹底明白:這看似簡單的壘灶活兒,裡麵真有技術門檻!
火候、尺寸、角度、材料,處處都是學問,不是光看兩眼就能模仿得來的。
汪細能這“汪師傅”的名號,算是徹底立住了,含金量十足。
夕陽下,汪細能扛著工具走在回家的路上,沿途是鄉親們熱情的招呼。
他看著村裡那些升起嫋嫋炊煙的房子,其中不少炊煙是從他親手壘砌的省柴灶裡冒出來的,心裡充滿了自豪和成就感。
這條路,他走得越來越穩,也越來越寬廣。
他心裡想著,還得去沈老爺子家去看看去,回來這麼久了,就瞎忙,沈老爺子家沒去,老丈人家也沒去,這可不合適。
……
玄雲觀側門附近臨時開辟出了一片平整的場地,如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建築材料。
成袋的水泥、防水卷材、整齊的磚塊、新的瓦片、成袋的石灰、粗細不等的木材、以及一些用油布蓋著的、看不出形狀的金屬件和特殊工具。
這裡成了汪細衛臨時的“戰場”。
這些天,汪細衛真是累得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