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是單純的工匠,更像一個忙碌的庫房總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每天天剛蒙蒙亮,山下的挑夫隊伍就開始沿著那條險峻的小徑往上運貨了。
玄雲道長通過李池衛提供的清單采購的物資,先是運到山下壩雲鄉的集散點,
然後全靠聘請當地村民肩挑背扛,一步步運上這磨刀峰頂。
汪細衛的任務繁重而瑣碎。
每當一個挑夫喘著粗氣、汗流浹背地抵達觀門口,他就要立刻迎上去。
先是從對方手裡接過一張皺巴巴、往往被汗水浸濕些許的紙條——那是師傅李池衛在山下開具的“運單”,上麵詳細寫著挑夫姓名、所背物資名稱、數量、重量。
他需要仔細核驗:清點數量對不對得上,檢查包裝有無在運輸途中破損比如水泥袋有沒有撕裂,瓷磚邊角有沒有磕碰),確認無誤後,再指揮挑夫將貨物搬到指定的堆放區域。
“王老五,三袋水泥,放東邊垛子,對,摞整齊點!”
“張二嫂,這捆防水卷材輕拿輕放,靠牆根擺,彆曬著!”
“李大哥,磚頭卸這邊,對,和之前的放一起!”
他聲音沙啞卻清晰,指揮若定。物資堆放也極有講究,根據工程進度,後期才用到的比如某些裝飾材料)就放在庫房最裡麵或者角落;近期就要使用的如水泥、磚塊)則放在外側方便取用的地方。
這一切都需要他心中有張清晰的規劃圖。
驗收無誤,搬運到位,汪細衛便會從隨身挎著的一個舊帆布包裡,掏出一個記賬本和一卷用橡皮筋捆著的零錢,當場給挑夫結算運費,絕無拖欠。
“一趟一塊,您背了三趟,這是三塊,拿好。”
“哎喲,謝謝汪師傅!”挑夫們接過帶著汗味的錢,臉上露出樸實的笑容,疲憊似乎也減輕了幾分。
壯勞力一天能上下四五趟,掙個四五塊錢;有些力氣大的婦女也能跑兩三趟,補貼家用。
這筆收入對山下的村民來說,相當可觀。
最關鍵的都是現錢,你背的多,就掙得多,當天就結賬,讓當地很多工人都樂意參加這場運輸工作。
汪細衛看著錢如流水般花出去,心裡常常暗自咂舌。
光是采購這些物資,據說就花了玄雲道長將近二十萬!
而這半個月的運輸,光運費就已經支出去了近七千塊!
看這物資堆積的量和運輸的進度,起碼還得再運半個月,總運費恐怕要直奔兩萬而去。
他有時趁著搬運間隙,走到懸崖邊透氣。腳下是奔流不息的長江,遠處山巒起伏。
他扶著冰涼的岩石,心裡忍不住嘀咕:這玄雲道長,看著清貧,哪來這麼多錢?
而且,這地方到底有啥好?又沒用電,晚上不是點蠟燭就是耗煤油,光線昏暗,生活極其不便。
守著這麼個孤絕的山頭,簡直是自找罪受。
但他很快就把這些念頭壓了下去。這是玄雲道長的選擇和堅守,自有其道理,輪不到他一個來乾活的小輩多嘴。
他的本分,就是把師傅交代的活計乾好,把這龐大的物資管好、用好。
同時,他心裡也一直記著師傅李池衛的話:要找五六個絕對信得過、技術也過硬的人,來負責核心的修繕工程,特彆是那密室部分。
師傅這是在暗示他,要有自己的可靠班底。
閒暇時,汪細衛就在心裡默默盤算。
上次一起收拾章富貴的那幫兄弟,自然是第一考慮對象,比如趙大膀子、高前缸他們,義氣、肯乾,絕對信得過。
但問題是,壘灶、搬磚這些力氣活他們沒問題,可涉及到古建築修繕的一些精細技術,比如木工雕刻、舊磚修複、特彆是密室那種需要隱蔽工藝的活兒,他們的技術就未必夠格了。
“木工……尤其是懂老式榫卯、能做舊如舊的木工,去哪找呢?”
汪細衛望著雲霧繚繞的山穀,眉頭微蹙。他那幫小夥伴裡,還真沒這樣的人才。
這讓他感到有些棘手,組建一個既可靠又技術全麵的隊伍,並非易事。
江風帶著江裡的濕氣吹來,帶著夏天難得的涼意,非常舒服。
汪細衛深吸一口氣,轉身走回堆滿材料的場地。
路要一步一步走,眼下,還是先把這源源不斷的物資接收、管理好,這才是重中之重。
等著物資全部上來以後,自己就要回鄉裡去看看老婆孩子,順便把隊伍給拉過來。
他重新拿起記賬本和筆,精神再次集中起來,等待著下一個挑夫的身影從山道拐角出現。
感謝書友‘手忙腳亂的廣開土大王’送來的五星好評,非常感謝,您的留言讓我感動,也更加支持我的創作。
感謝大家的陪伴和支持,真的非常感謝大家,看書本來就是看一樂子,書要有趣才會有跟讀的可能性。
我讀書也是這樣,開始寫的挺好,慢慢的就沒有了味道,所以棄書就成了選擇。
我是個寫手,要做的就是把每個故事講清楚,講的有趣些,為大家提供樂趣,讓大家過的開心。
喜歡山裡那點破事請大家收藏:()山裡那點破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