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晨光淬體知足火,柴門融冰春水生為書友喜歡四海波的董父加更)
天邊剛泛起一抹魚肚白,淡淡的青灰色暈染開來,將沉睡的山巒勾勒出模糊的輪廓。
汪細衛便在體內那三個能量環沉穩而規律的運轉中醒來,如同被一隻無形的、精準無比的手輕輕喚醒。
他睜開眼,望著窗外尚未完全褪去的夜色,心中帶著一絲無奈:“這‘鬨鐘’可真是雷打不動,想睡個懶覺是沒指望了。”
他輕手輕腳地起身,生怕驚擾了身邊熟睡的潘高園和小秋葵。
潘高園睡得很沉,嘴角還殘留著昨夜極致歡愉後滿足的弧度,呼吸均勻悠長。
小秋葵蜷在母親臂彎裡,小嘴微微嘟著,睡得正香。
汪細衛的目光在她們身上停留片刻,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與此刻的安寧奇妙地交織在一起,然後他悄然轉身,推開房門,融入了山間清冽的晨霧之中。
依舊是那片熟悉的、視野開闊的山坡。
初升的朝陽終於掙脫了地平線的束縛,將第一縷金輝潑灑出來,映照在空中,又折射到地麵,給山間的草木、岩石都鍍上了一層溫暖而神聖的光暈。
汪細衛盤膝坐下,迎著那充滿生機的晨曦,心神沉入體內。
沒有了昨夜與潘高園體操鍛煉時那股狂暴而迅猛的能量洪流,此刻的修煉顯得平靜而篤定。
他引導著體內那三個光點形成的圓環旋轉,按照《引山訣》、《流雲息》和《觀星引》融合後的完整法門運轉。
速度雖慢,卻如同溪流彙入江河,每一步都踏得無比紮實,每一次周天運轉都帶來一種厚積薄發的充實感。
他能清晰地感覺到,那道環在緩慢而堅定地變得更加凝練、更加精純。
仿佛在晨光和山風的滋養下,褪去了昨夜因急速增長而帶來的一絲浮躁,沉澱下真正的力量。
當最後一個周天完成,汪細衛緩緩睜開眼,眼中精光一閃而逝,隨即恢複了平靜。
他並未像往常一樣立刻起身下山,而是依舊保持著盤坐的姿勢,目光投向遠方被朝陽染成金色的雲海,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玄雲道長……”他心中默念著那位仙風道骨的老道。
“那一指點在眉心,究竟是何玄機?還有他當時在一旁的吟唱,分明蘊含著某種韻律和力量。”
“可當時懵懂無知,隻顧著體內那突如其來的變化,竟未曾仔細聆聽,如今想來,竟是一句也記不得了。”
一絲懊悔掠過心頭,但很快又被釋然取代,“也罷,機緣未到,強求不得。”
他的思緒隨即轉向了那頭神秘莫測的黃牛。
“相比之下,黃牛……或者說,那位‘牛前輩’直接將記憶灌入腦海的方式,真是清晰無比,至今曆曆在目。”
他閉上眼,那些關於完整法門的記憶便如潮水般湧來:玄奧的符文、流轉的能量路徑、精妙的呼吸吐納之法……
他不再急躁,而是像梳理一團亂麻般,一項項、一條條地仔細分辨、理解、消化。
“玄雲道長傳我的《引山訣》、《流雲息》、《觀星引》,在黃牛眼中竟是殘篇?”
汪細衛細細比較著兩種法門運轉時的細微差彆。
“難怪那晚修煉總覺得有些滯澀,效率不高。如今運轉這完整的法門,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脈,順暢、高效,真有天壤之彆!”
他心中湧起一股感激,“玄雲道長是引路人,若非他點化,我連修煉的門都摸不到。”
“這份恩情,日後定要尋機報答,也要將這完整法門告知於他。老道若知有此精進之法,想必也會欣慰。”
“隻是這黃牛……”
汪細衛睜開眼,望向天際那輪紅日,眼中充滿了敬畏與好奇。
“《西遊記》裡太上老君的坐騎是青牛,為何我遇到的卻是黃牛?它究竟是何方神聖?是傳說中的異獸,還是……另有淵源?”
他試圖回憶黃牛是否還傳授了其他東西,但每當念頭觸及更深層的記憶,一陣尖銳的頭痛便襲來,仿佛有一道無形的屏障阻止他窺探。
“罷了,罷了!”汪細衛用力甩了甩頭,將那些紛亂的思緒暫時拋開。
“能得到這三門完整法門,已是天大的造化,是改變我命運的轉折點。若再貪得無厭,強求更多,反而可能招致禍患,失了本心。”
他心中一片澄明,對這份機緣充滿了敬畏與珍惜。
想通了這些,汪細衛隻覺得心頭一片輕鬆,仿佛卸下了一塊無形的重石。
他站起身,活動了一下筋骨,感受著體內充盈的力量和前所未有的清明。
陽光已經完全驅散了薄霧,將山林照得通透明亮,鳥鳴聲清脆悅耳,充滿了生機。
“該回家了。”他喃喃自語,目光掃過山道旁。
他想起家裡新添的兩個表弟表妹,他記得上次扛回去的粗壯木頭,似乎讓潘高園有些害怕,臉都白了。
這次,他特意在路旁的枯枝落葉堆裡挑選了一根相對細長、枝杈也較少的鬆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掂了掂分量,不浪費功夫,又不會顯得過於嚇人。
他輕鬆的將木頭扛上肩頭,穩穩地固定好。
細長的木頭隨著他的步伐在身後輕輕晃動,帶著鬆木特有的清冽香氣。
他邁開腳步,沿著蜿蜒的山路,朝著山下炊煙嫋嫋的沙碩地走去。
陽光灑在他身上,將他的影子拉得長長的,與肩頭的木影一起,堅定地投向家的方向。
汪細衛扛著那根細長的鬆木邁進院子時,清脆的“吱呀”聲驚動了正在認真清掃落葉的錢夠厚。
少年猛地抬頭,看到表哥肩上那根比他腰還粗的木頭,眼中瞬間充滿了難以置信的震驚。
他下意識地看了看東邊剛剛爬上山頭的太陽,又看看表哥額角細密的汗珠和輕鬆的神情。
他還以為表哥沒有起床,還在睡覺呢,沒想到已經從山裡背了這麼重的木料回來!?
一股複雜的情緒湧上心頭:羨慕、敬佩,還有一絲對生父的怨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