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刺史龔景捋須讚道:"冠軍侯麾下將士,確為朝廷百戰精銳!"周圍官員紛紛附和:"當真堪比漢武時期衛將軍統領的雄師不愧是當世霍去病,練兵打仗皆屬一流"。
用餐完畢,將士們利落翻身上馬,迅速列陣。劉鳳端坐汗血寶馬【烈焰】背上,向龔景等人抱拳:"諸位,後會有期。恭祝侯爺旗開得勝!"官員們齊聲回應。伴著雷鳴般的馬蹄聲,兩萬鐵騎掀起滾滾煙塵,在青州官員目送下漸行漸遠。
時值光和七年五月廿八,劉鳳率部在青州境內連續清剿黃巾餘孽七日。行軍途中,斥候疾馳來報:"主公,前方百餘名黃巾賊正圍攻一位白袍少年。此人武藝超群,隻因護衛老婦行動受限才被纏住......"
劉鳳聞言立即揮師趕往。隻見那少年銀槍如龍,槍花翻飛間賊眾紛紛倒地,雪白戰袍竟未沾半點血汙。
劉鳳聽完部下的報告,心中對那位力戰黃巾軍的白袍少年生出了幾分好奇。
那護送老婦人的少年,莫非就是自己要找的白袍武將?
"好!帶路!"劉鳳一抖韁繩,【烈焰】馬嘶鳴著揚起前蹄。
"遵命!"黃金火騎兵翻身上馬,引著大隊人馬向前疾馳。
蹄聲如雷,兩萬鐵騎緊隨其後,煙塵滾滾。
不到片刻,劉鳳便率軍趕到交戰之地。隻見百餘名黃巾賊正圍攻一名白袍少年。那少年身旁立著一匹通體雪白的駿馬,馬背上坐著位老婦人。少年手持長槍,槍影如龍,在亂軍中左衝右突。
劉鳳眯眼細看:這少年身姿挺拔,麵容俊朗如畫中人物,手中銀槍寒光凜凜,背上還負著張鐵胎弓。這般形貌氣度,與自己要尋的那員虎將倒有九分相似。
那些黃巾賊似乎忌憚傷到白馬,出手時多有顧忌,反倒讓少年得以周旋至今。
"子龍。"劉鳳頭也不回地喚道,"收拾了這群蟊賊。"
"得令!"趙雲縱馬而出,【照夜玉獅】化作一道白光。
大地忽然震顫起來,三千黃金火騎兵如潮水般湧來,轉眼便將黃巾賊團團圍住。這些原是臨淄潰敗的殘兵,本在鄉野劫掠度日,偶然撞見少年與老婦人在趕路。起初他們並未起意,可那匹神駿的白馬實在令人眼熱——領頭的賊人剛動貪念,便招來了滅頂之災。
東萊悍將
黃巾賊這回踢到鐵板了,百餘人圍攻那白袍小將竟久攻不下。
這群裹黃巾的忌憚傷及白馬,招式都刻意避開了馬背上的老婦人。白袍將亦心存顧忌,既怕徹底激怒賊眾,又憂傷了馬上老嫗,故而未下死手。
賊人們打著如意算盤,隻待少年力竭,那匹神駿白馬便是囊中之物。
誰曾想!那支令人膽寒的赤甲鐵騎竟再度殺來——這百餘黃巾可是親身領教過紅色洪流的恐怖。
眼見三千漢軍精騎壓境,這群早被嚇破膽的賊眾當即拋卻兵刃,黑壓壓跪成一片,哀嚎乞降之聲震天響。
趙雲率黃金火騎兵蓄勢衝鋒,卻像重拳砸進棉絮,憋悶得直皺眉頭。幸得主公有令:降者不殺。隻得收繳兵器,整編俘虜。
劉鳳駕【烈焰】而至,鷹目掃過白袍少年:"壯士何方人士?因何與黃巾糾纏?"
少年先確認老母無恙,抱拳恭答:"東萊黃縣太史慈,字子義。因家鄉遭黃巾肆虐,又逢家母染恙,特攜母外出尋醫。未請教將軍尊姓大名?此番救命大恩,慈必結草銜環以報!"
馬背上的劉鳳心頭狂喜——這白袍小將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的東萊太史慈!以他如今權勢,招攬這員虎將不過探囊取物。
真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竟在眼前!太史慈何須再與小霸王為伍,不如隨本侯天下霸業!
太史慈最重情義:念恩情、顧親情。若既救其母子性命,又請華佗、張仲景治愈其頑疾,他豈能不感激涕零,跪拜認主?
劉鳳立即下馬,和顏悅色道:"不想竟是東萊太史子義!久聞子義威名——"
"本侯乃當朝驃騎大將軍,冠軍侯劉鳳,奉詔討逆。今日得遇子義,真乃天賜良緣!"
聽聞眼前少年竟是名震天下的冠軍侯,太史慈渾身一顫,難掩激動。
劉鳳渴慕太史慈已久,殊不知太史慈亦對其仰慕多時!
冠軍侯率五千鐵騎大破二十萬胡虜,威名響徹大漢十三州。世人皆讚其為當代霍去病,天下第一名將!
正值熱血年華的太史慈,早已將劉鳳視作心中英雄。自聞其事跡,便日夜向往幽州錦繡山莊,欲投麾下效命。無奈老母纏綿病榻,始終未能成行......
太史慈強抑心潮,鄭重抱拳:"不知侯爺駕臨,多有怠慢,萬望恕罪。"
劉鳳擺手笑道:"子義不識本侯,何罪之有?觀子義英武不凡,可願與本侯共襄盛舉?"
聞聽招攬,太史慈險些當場拜倒。然目光觸及病弱老母,隻得忍痛推辭:"蒙侯爺垂青,慈三生有幸。然家母病重需奉湯藥,更須遍訪名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史慈婉拒了冠軍侯的邀請,表示待安頓好母親後必當前來效力。冠軍侯注意到馬背上的太史老夫人麵色蒼白,咳嗽不止,判斷是感染風寒所致。他溫言勸慰太史慈:"孝道乃人倫之本,子義無需自責。隻是如今天下大亂,黃巾肆虐,你帶著老夫人能往何處?若遇匪患又當如何?老夫人肺疾已重,若不及時醫治恐生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