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應答既不失體麵又留有餘地。以郭嘉的才智,豈會看不出大漢江山已危如累卵?否則也不會放棄朝廷要職,四處尋覓明主。隻是劉鳳身為漢室宗親,在局勢未明前,郭嘉自然不敢貿然交心。
劉鳳搖頭歎道:"先生還是不願直言啊!那就由本王來剖析當下困局吧。若有不妥之處,還望先生指正。"他捧著茶盞望向窗外,沉聲道:"黃巾之亂雖平,卻耗儘國庫積蓄,更暴露了朝廷積弊。近年來天災頻仍,加上施政失當,百姓苦不堪言。"
"更甚者,為平定叛亂允許地方自募兵馬,如今又重啟州牧製度。長此以往,必致尾大不掉之勢。當今天子雖在,尚能震懾四方,然聖體日漸衰弱。待新君即位,幼主豈能駕馭那些虎視眈眈的豪強?"
"洛陽朝中,外戚、世家、宦官三股勢力明爭暗鬥。稍有不慎..."劉鳳的指尖輕輕摩挲著茶盞邊緣,眸光漸深。
郭嘉神色凝固,他早已察覺動蕩將至,此刻卻仍為劉鳳的敏銳所震懾。他啞聲問道:"殿下既預見亂局,可備良策?"
劉鳳望簷外晴空,語氣沉凝:"大廈將傾,非獨木能支。漢室氣數已儘,唯破而後立,方可再造乾坤。"
"孤身為劉氏血脈,誓效光武皇帝重整山河。"他目光如炬,"願與先生共鑄新天。"
話音擲地,堂內肅然。劉鳳毫不掩飾之誌,亦暗自決斷——若郭嘉拒邀,必血濺當場。他深知,這位洞悉時局的謀士若投他主,將成心腹大患。
即便郭奉孝是舉世罕見的奇才,我卻絕不容許他轉投彆處,日後成為棘手的勁敵。
典韋聽聞主公交心之語,麵色毫無波瀾,隻是將戒備的目光牢牢鎖定在郭嘉身上。他深知主公既已剖明心跡,今日便不會放任這位謀士安然離去。若有必要,他自當為主公清除障礙。
郭嘉聞言不禁啞然失笑。他未曾料到燕王劉鳳竟敢當麵吐露這等大逆不道的宏圖。但細想之下,眼前之人的氣度胸襟與遠大抱負,確實令人心生折服。追隨如此雄主,倒能儘展平生所學,豈非良禽擇木?
隻見他神色漸肅,直視劉鳳鄭重道:"燕王襟懷坦蕩,實在令人欽佩。在下久慕殿下威名,今日得蒙垂青,豈敢推辭?若蒙不棄,願效犬馬之勞!"
見郭嘉俯首稱臣,劉鳳頓覺心頭大石落地,喜悅之情油然而生——這趟洛陽之行,終得最大收獲。他連忙起身相扶,難掩激動:"得先生相助,實乃天賜良緣!願與卿共襄盛舉,再造大漢乾坤。"
郭嘉謙遜回應:"主上過譽了。嘉不過一介書生,唯恐日後多有疏漏..."
劉鳳緊握其手篤定道:"奉孝何必自謙?卿之才具,寡人了然於胸。他日必使卿儘展所長,如蛟龍得水。"
君臣二人閒聊片刻後,劉鳳便讓郭嘉收拾行裝,暫住燕王府。王府自然比郭嘉臨時居所舒適許多。
郭嘉爽快應下,稍作整理後,三人便往府門行去。
燕王府內,劉鳳設宴為郭嘉接風。席間劉鳳正與典韋、郭嘉飲酒時,忽見郭嘉頻頻咳嗽,不由眉頭緊蹙。
劉鳳猛然想起史載郭嘉年少患病,以致三十八歲便英年早逝。他立即放下酒杯關切道:"奉孝這咳嗽之症,可是宿疾未愈?"
郭嘉心頭微暖,擺手笑道:"王上不必掛懷,不過是文人體弱的小毛病罷了。"
劉鳳正色道:"寡人略通醫理,觀奉孝之症非同尋常。可是常年咳嗽,劇時胸痛,每逢冬春尤甚,偶見咳血?"
郭嘉聞言驚訝地擱下酒杯:"王上怎知?確是如此。"
劉鳳輕歎,果然不出所料——郭嘉這症候,怕是幼年埋下病根,由肺疾漸成癆病了。
肺結核在當今已非難治之症,但在東漢末年的184年,這確實是致命的惡疾。
從郭嘉目前的症狀觀察,病情尚屬輕度,若能及時診治,仍有痊愈希望。
劉鳳神色凝重地說道:"若寡人診斷無誤,此乃肺疾。眼下症狀雖輕,但若不及時醫治——奉孝啊,恐怕難活過不惑之年。"
聽聞病情如此凶險,素來灑脫的郭嘉也不禁變了臉色。縱使生性不羈,誰願正值盛年便撒手人寰?
見君王神色鄭重不似玩笑,郭嘉聲音微顫:"王上,此病......可還有救?"
劉鳳寬慰道:"所幸發現得早。當今神醫華佗、張仲景皆在錦繡山莊授業。有二位聖手在,定能治好奉孝。"
"你初至幽州,正好借療養之機熟悉政務。明日寡人就派親兵護送你回山莊。"
"諾。"郭嘉當即應允。留在洛陽也無要務,不如借治病之機了解幽州,為日後謀劃早作打算。
劉鳳沉吟道:"目下幽州官職未定,寡人暫不給你正式任命。但所有政務文書,你皆可調閱研習。"
"謝王上!"郭嘉本就更擅軍略,對政務任命並不在意。能參與謀劃,已遂其願。
翌日破曉,劉鳳便調遣親兵護送郭嘉回錦繡山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位藩王獨自留在洛陽,靜候朝廷的冊封大典。
正值此時,皇甫嵩與朱儁統帥平叛大軍得勝還朝。崇德殿內,漢靈帝劉宏當朝頒布封賞:
皇甫嵩晉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裡侯,享雙縣食邑八千戶;朱儁擢右車騎將軍,任光祿大夫,加封錢塘侯,增邑五千戶;盧植官複原職仍掌尚書台;敗軍之將董卓竟靠賄賂宦官,詭稱屢敗屢戰,獲封前將軍兼西涼刺史,得斄鄉侯千戶食邑。
曹操憑著家族打點與皇甫朱儁舉薦,出任濟南相;孫堅因平黃巾功,經朱儁保奏封彆部司馬。
唯獨劉備雖有軍功,卻因囊中羞澀又無人脈,隻能在洛陽城乾等。劉鳳數次在街市遇見這大耳青年,卻故意視而不見——看著劉備吃癟,他正暗自痛快。
豈料這劉備竟時來運轉,偶遇郎中張鈞。他當即扮作淒苦狀,邊抹淚邊陳述戰功。張鈞聞言拍案:"有功不賞,今後誰願為朝廷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