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越說越怒:"自稱草原勇士?怎不率部去攻城?若非你們這些廢物作戰不力,聯軍何至於此!"這番雷霆之怒嚇得扶餘將領噤若寒蟬,再不敢吭聲——畢竟他們曾被公孫度親自打服,見這位"太上皇"大發雷霆,哪還敢造次。
《四雄爭鋒·燕北戰記》
第一〇扶餘諸將素畏其主,然帳內其餘將領神色泰然,未露懼色。
公孫瓚位列四鎮諸侯,豈是公孫度帳下走卒?自不屑遵其號令。
但見公孫瓚劍眉倒豎,舊事重提:"升濟兄此言,莫非將吾與白馬義從皆視若累贅?"指節叩案錚然作響,"昔年會盟時早言明,吾部皆輕騎勁旅,如虎,攻堅似羊。若列陣交鋒,三千白纓當為諸軍前驅!"
帳外朔風卷過殘旗,他聲調陡然拔高:"燕北初戰時,是誰破關斬將?此番撤軍,又是誰斷後拒敵?如今困局,實因爾等步卒遲緩如龜,反累我鐵騎折損!更兼分糧濟軍,仁至義儘——"
話未說完,公孫度指節已攥得發白。心中早將對方族譜翻檢千百遍。暗恨道:"若無汝這匹夫串聯四家,何來北伐?若非汝部逡巡不前,薊城早破!撤退時倒跑得比黃羊還快..."
忽聽得公孫瓚傲然道:"某麾下儘是百戰銳騎!"公孫度終於冷笑出聲——八萬騎見三萬黃金火騎竟不敢接戰,也配稱精銳?
【銳評公孫瓚】
爾公孫伯圭麾下所謂橫掃燕北的鐵騎,不過擊潰些郡縣戍卒罷了。八萬幽燕精銳若連地方戍衛都拿不下,不如引刀自刎來得痛快!
【糧秣供應】
聯轅供給?滑天下之大稽!汝軍八萬將士、八萬戰馬每日嚼用幾何?聯軍非但未得補給,反倒要倒貼糧秣喂養爾等豺狼之師!
【將帥對峙】
公孫度按劍怒視:"伯圭安敢在此狺狺狂吠?信不信此刻便斬汝首級,收編汝部鐵騎?這北疆烽火本就是你挑唆而起,捆了你去向燕王請罪又何妨!"
【謀士斡旋】
柳毅疾步出列,廣袖舒卷:"諸位將軍暫熄雷霆之怒!"眾人見是公孫度麾下首席智囊,帳中劍拔弩張之勢稍緩。
【戰略分析】
"聯軍雖暫受挫,然可觀者三:"柳毅豎起三根手指,"其一,十萬旌旗未倒;其二,燕軍主力未合;其三..."指尖輕扣案上輿圖,"值此群雄並起之時,那位皇叔豈敢儘撤中原之兵?"
【形勢研判】
帳中諸將神色漸霽。柳毅眸中精光閃動:"此時撤軍,前功儘棄;合力再戰,猶可..."話音戛然而止,留給眾人無限遐想。
北疆戰事正酣,燕王必先穩固燕國根基,方能顧及其他。
聯軍若擺出死戰架勢,燕王斷不會與吾等耗儘國力相搏。
此番伐燕雖未竟全功,亦令燕國損傷不小。
燕國必留重兵震懾四方,以防中原諸侯聯手北上。
故而燕國不會傾全力對付吾等。
且遼東地勢險峻,道路曲折,環境惡劣,極不利騎兵作戰。
遼東城塞堅固,燕軍長於,拙於攻城。
隻要聯軍上下一心,退回遼東據守,燕國便得衡量決戰之代價。
以燕王之精明強勢,豈會因小失大,與吾等死鬥而令諸侯趁虛而入?
——
柳毅一番局勢剖析,令帳中諸將目光驟亮,頹勢儘掃。
雖未攻下燕國一城,然燕國暗藏數十萬大軍,仍是諸侯心頭之刺。
此刻燕國如立危崖,其強盛軍力反成眾矢之的。
若燕國不暫停北疆戰事以休養生息,執意與聯軍死戰,必招致諸侯合圍。
值此大漢江山飄搖之際,州郡各自為政,欲逐鹿天下者,豈容燕國獨雄?
柳毅捋須笑道:"吾等隻需齊心退回遼東,據守邊城嚴陣以待,憑地利之險,燕軍難以速破。"
聯軍在攻燕之戰中損失不小,但根基未損,轄內仍有百萬子民支撐。隻要休整幾年,便能重整旗鼓。
眼下我們駐守遼東,正好坐看諸侯與燕國相爭。待到他們兩敗俱傷,我軍便可揮師南下,趁勢攻破燕國,甚至問鼎中原也未可知!
扶餘與兩國將領聽了柳毅這番謀劃,不禁麵露憧憬,仿佛已見宏圖實現。
公孫瓚及其心腹部將卻暗自冷笑——柳毅所言儘是空談,對眼前困境毫無助益。如今聯軍被燕軍圍剿,連脫身都難,何談未來?
喜歡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