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俯瞰著穀底狼狽的宿敵,朗聲笑道:"寡人在洛陽討伐董卓時,聽聞公孫將軍率數十萬大軍造訪燕地。身為主君豈能怠慢貴客?自然要快馬加鞭趕回相迎。"
"誰知剛返北疆,貴客們竟要告辭。這豈是待客之道?"他輕撫戟鋒,笑意轉冷,"孤特意調集精兵追擊,為諸位準備這份餞彆厚禮——不知公孫將軍可感驚喜?"
公孫瓚抹去唇邊血漬,嘶聲道:"不愧是帝國戰神!末將認輸。但請燕王明言——處心積慮誘我軍入彀,究竟意欲何為?"
燕王殿下,您當真要放火燒山,將峽穀中的三萬白馬義從將士活活燒死嗎!
殿下如此狠毒,難道不怕折損陰德,禍及子孫?
麵對敗軍之將的嘶吼,劉鳳隻是冷冷一笑:"設伏引誘你公孫瓚上鉤?嗬,公孫伯圭,你也太瞧得起自己了。這埋伏本是為剿滅叛軍所設,誰知你竟蠢到親率五萬白馬義從孤軍深入。"
"實話告訴你,本王從未將你放在眼裡。你算什麼東西,也配讓本王專程設伏?至於折損陰德?真是可笑!你公孫瓚殺的人少嗎?勾結鮮卑、、遼東四方勢力,集結四十萬大軍進犯燕國,致使北疆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沙場老將竟分不清刀槍與火攻的區彆?"
此前劉鳳出征時,很快便追上了褚飛燕的追擊部隊。當時褚飛燕正率三萬黃金火騎兵追擊公孫聯軍,但敵軍不斷棄卒保帥,拖延追擊。劉鳳遂命褚飛燕押送戰俘返回薊城,自己則親率幽燕輕騎繼續追擊,最終在遼西長城與黃忠部會師。
接管指揮權後,劉鳳立即召黃忠詢問塞外戰況。黃忠如實稟報:駐紮上黨期間,他整編了八萬黑山鐵騎,加上兩萬百戰神機營,麾下兵力已逾十萬。
黃忠統領十萬精銳騎兵向雲中郡進發,大軍穿過雲中郡進入遼闊草原,展開多線作戰部署。
首要行動:大軍在鮮卑各部實施突擊掃蕩,引發整個鮮卑族群的動蕩不安。
分兵策略:將部隊分為兩支。副將杜遠率領精銳百戰神機營萬人及黑山鐵騎四萬,繼續在草原實施清剿作戰。
核心任務:黃忠親自帶領五萬主力直撲塞外綏北城,意圖解圍被困城池。
當黃忠部隊抵達時,發現原本圍城的十五萬聯軍鮮卑十萬、烏桓一萬、五萬)早已撤離。
圍城聯軍久攻不下,各族將領擔憂燕國反擊,得知黃忠大軍正在草原掃蕩各部後,經過商議決定撤軍。
各族軍隊分彆撤回:鮮卑軍撤往王庭,烏桓軍返回部落,軍退往遼東方向。十數萬聯軍頃刻瓦解。
確認解圍後,黃忠聯合守軍追擊鮮卑部隊。在杜遠部隊配合下實施夾擊,給予敵軍沉重打擊。
鮮卑軍遭受重創,十萬戰士死傷無數,僅剩三萬人突圍逃向王庭。隨後黃忠調轉兵鋒,率軍殺向烏桓草原,討伐叛亂的部落。
完成既定任務後,黃忠揮師轉向遼西長城,意圖奪取關口攔截公孫聯軍。但公孫軍中謀士察覺布防,改由海路撤回遼東。
遼東戰記
黃忠稟報軍情後,燕王劉鳳龍顏大悅,當即犒賞三軍,旋即率十萬雄師繼續東進。大軍行至遼西屬國昌黎城外三十裡處,終於截獲公孫叛軍主力。
空行)
第376回王者歸來中)
空行)
燕王原擬在昌黎城外決戰,欲以雷霆之勢全殲公孫氏十萬叛軍。然遼東四郡乃公孫度經營多年之根基,地勢複雜不利騎兵馳騁。兼之薊城政務堆積如山,實不宜陷入持久消耗之戰。
正在劉鳳舉棋不定之際,密奏司飛鴿傳來緊要軍情。燕王閱後眸光閃動,當即焚毀原定方略,另擬誘敵深入之計:遣黑山輕騎佯攻,誘敵主力入伏,待其元氣大損後,對殘部網開一麵。
黃忠、趙雲等悍將雖不解王意,然皆恪守軍令。燕王對遼西地形了如指掌,選定昌黎城外險峽設伏——擬以滾石封堵穀口,再以箭雨殲敵。
然實地勘察時,劉鳳發現峽穀縱深不足。若依原計行事,恐叛軍趁箭矢耗儘之機突圍。燕王凝視山勢,掌心馬鞭輕叩戰甲,陷入沉思。
將士們起初朝穀底放箭頗有成效,但叛同伴的作盾牌後,箭矢便難以奏效。
劉鳳蹙眉沉思:若換作其他將領布設伏擊,會采取何種策略?縱觀古今戰例,火攻似乎是多數將帥的首選。烈焰騰空之際,既能省卻兵力,又可收奇效。
雖火攻酷烈,然兵戈之事本就無情。正如古訓所言:即是——刀劍見血也罷,弓矢奪命也好,火焚敵營亦然,不過殊途同歸。
計議既定,劉鳳當即命人備妥火油陶罐,又於峽穀兩側堆積木柴硫磺。這些軍需本為常備,未至晌午便已布置停當,隻待叛軍入彀。
為誘敵深入,特遣周泰率兩萬黑山鐵騎佯裝潰敗。此部皆為新附之眾,無一燕國老兵——蓋因燕卒素來死戰不退,若遣其誘敵反易露破綻。而黑山部眾未經大戰,遇敵數倍於己時,倉皇之態必顯真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深秋時節,派出黑山鐵騎作為誘餌確是最佳選擇。這群馬背上的逃命好手,天生就懂得如何演好敗軍之相。
周泰將軍穩坐中軍調度,讓這場誘敵之計事半功倍。論正麵廝殺,黑山鐵騎自然不敵燕國精銳,但若要論詐敗逃竄的本事,他們堪稱當世翹楚。
這群出身草莽的騎手,最擅長的就是遇強則逃。此刻奉命佯敗,在周泰的巧妙指揮下,兩萬兩千黑山騎兵竟將誘敵任務完成得淋漓儘致。公孫瓚和他的五萬白馬義從不疑有詐,傾巢而出。
連周泰都暗自心驚——原本隻是誘敵的小股部隊,竟引出敵軍主力。這仗怕是要假戲真做,變成真正的逃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