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疆域擴張】
北疆戰事告捷,我軍一舉拿下右北平、遼西、遼東、玄菟、樂浪、帶方等七郡,疆域增幅超逾一倍。版圖既拓,軍備擴張勢在必行。
【將領現狀】
燕國將領皆驍勇善戰,堪稱沙場虎將。然獨當一麵之大將仍顯不足,亟需廣納英才。
【荊襄人才】
荊襄人傑地靈,多賢士隱居。漢升乃荊襄人士,可否為燕國引薦良才?
【戰後成果】
此役奪城五十六座,增口百萬,疆域擴增十萬平方公裡。北疆儘歸我手,塞外得牧場,並州九郡亦歸附。
【治理難題】
新占之地需大量官吏。燕國原有人才儲備不足,攤派後更顯匱乏。
【招賢困境】
薊城招賢館雖常年開放,然難覓二流以上頂尖人才。眼下急需基層官吏,非絕世大才。
【文武差異】
武將尚易補充——燕趙自古多悍將,軍事學院源源輸送基層將校。
文臣則捉襟見肘——雖有鄭玄、蔡邕等大儒坐鎮薊城學院,學子絡繹前來,但培育時日尚短,未成規模。
【荊襄英才名錄】
?武將:魏延、李嚴、鄧芝、傅彤、楊儀、霍峻
?文謀:諸葛亮、龐統、馬良、馬稷、廖立、張存
?理政:劉巴、蔣琬、費禕、董允、劉敏、董和、向朗、胡濟
荊襄之地藏龍臥虎,既有隱居山野的能人,也有不受劉表重用的才士。
若能招攬這些賢才,對燕國而言實乃天降鴻福!
黃忠侍立一旁,聽完主公的分析後鄭重頷首:"主公英明!末將在荊襄時確未結交文士謀臣..."
他撫須回憶道:"然任校尉期間,曾遇見幾位頗具潛質的年輕將領。隻是這些將領多身負軍職,世代紮根荊襄,要勸其投效燕國實非易事。"
劉鳳聞言麵露憾色。他深知荊襄人才濟濟,但正如黃忠所言,想靠書信招攬實屬妄想。若親自前往或許有望,可國事纏身又怎得脫身?
正躊躇間,黃忠突然擊掌:"末將想起一人!雖隻是個無名城門將,卻身懷絕技。"
"無名何妨?"劉鳳眼前一亮,"真才實學最要緊!漢升所說究竟何人?"
黃忠眼中浮現追憶之色:"此人姓魏名延,字文長。說來算是末將半個徒弟,曾隨我修武藝。其統兵之能經得起考驗,武藝更是當世翹楚..."
他頓了頓:"隻是性情剛烈。原本已官至校尉,因頂撞上官被貶守城門,著實可惜。"
想到自家副將那倔強的脾氣,就算老將黃忠也不由得揉了揉額角,繼續說道:"啟稟大王,魏延那小子眼下在荊州受儘上司的打壓,處境頗為艱難。"
"若微臣親筆修書邀他來燕國效力,想必他定會欣然應允。"
劉鳳聞言著實吃了一驚,他萬萬沒料到,黃忠向他舉薦的將領竟是赫赫有名的魏延魏文長!
魏延,字文長,乃荊州義陽人士。當年劉備入蜀時,因其戰功累累,被擢升為牙門將軍。待劉備攻克漢中後,更是破格拔擢其為鎮遠將軍,委以漢中太守重任,成為獨鎮一方的統帥。
這位大將駐守漢中近十載,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立下汗馬功勞,堪稱蜀漢一代名將。史書所謂"魏延天生反骨"之說,在劉鳳看來純屬無稽之談,分明是諸葛亮從中作梗,毫無實據可言。
即便魏延當真心懷異誌又如何?隻要他劉鳳在位一日,自有手段震懾得這位猛將服服帖帖。連那個"方天畫戟,專捅義父"的呂布呂奉先,他都敢收歸麾下,遑論區區魏延?
劉鳳臉上浮現欣喜之色,溫聲對黃忠道:"甚好!既然漢升將軍作保魏文長確有大才,寡人便請他到燕國薊城一敘。"
"有勞漢升即刻修書,邀魏延來我燕國效力。寡人必當重用,斷不負他一身本事。"
作為穿越者,劉鳳對魏延的統兵之能再清楚不過。若能得此良將,燕事實力必將更上層樓。
"末將遵命!"黃忠抱拳領命。
劉鳳起身舒展筋骨,隨即傳令道:"漢升,集結三軍,該去會會那些叛軍了!"
時值永漢元年188年)五月十四日,趙雲、典韋、周泰三位大將已率兩千禦林鐵衛、兩萬幽燕勁旅抵達昌黎叛軍大營。
身披銀甲的趙雲策馬而立,手握龍膽亮銀槍凝視敵營,對身側兩位猛將說道:"典韋、周泰,不如率軍合圍敵寨,截斷扶餘與聯軍的退路?"
典韋與周泰對視一眼,毫不猶豫抱拳道:"子龍將軍儘管下令!"
趙雲頷首,如鷹隼般的目光掃過敵營,沉聲部署:"我親率一萬幽燕輕騎正麵誘敵。兩位各領兩千禦林鐵衛與一萬輕騎迂回敵後,務必切斷扶餘聯軍東逃之路。"
"得令!"二將當即率軍向敵營側翼疾馳,鐵騎揚起的煙塵宛如遊龍。
待迂回部隊就位,趙雲猛地舉槍長嘯:"全軍進攻!"銀槍所向,鐵騎洪流瞬間奔湧而出。萬馬奔騰的轟鳴震得敵營旌旗亂顫,守軍慌忙組織防線。
在距敵營一裡處,趙雲忽然勒馬抬手。輕騎們如臂使指,瞬息間展開雁形戰陣。望著眼前扶餘聯軍的烏合之眾,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不禁蹙眉——這些衣衫不整、武器雜亂的士卒正操著異域方言叫嚷,連當年黃巾軍都比其齊整三分。
趙雲之戰前宣言
喜歡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