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_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30章(1 / 2)

劉鳳決不允許自己乃至子孫後代陷入這般境地。這才有了《漢語字典》、造紙術、活字印刷等創舉,就是要打破世家對文化的壟斷,遏製這些日益驕縱的門閥。

雖說倚仗世家之力更容易重整山河,但後患無窮。江東孫氏建立的吳國就是前車之鑒——靠著與世家結盟迅速崛起,卻終因處處受製,隻能偏安江南,坐視魏蜀爭奪中原。

身為穿越者,劉鳳心中從無世家門第之見。推行義務教育,本就是利國利民的應有之義。

實施全民教育的國策,自然招致部分朝臣的激烈反對,但他原以為反對者不會太多。

誰能料到,現實給了沉重一擊!

劉鳳萬萬沒想到,殿中爭執的官員竟包括荀彧等股肱之臣。

這令他勃然大怒,當場宣告:不願遵從者,儘可退出燕國朝堂。

他雖視這些人才如珍寶,可若執意阻攔新政,縱使心中萬般不舍,亦絕不挽留。

君王震怒,百官駭然。這是群臣首次見識到劉鳳如此雷霆之怒。

眼見龍顏大怒,眾臣戰戰兢兢低垂頭顱,連呼吸都放得極輕。

即便是世家大族的官員,此刻也無人敢生去意。

明眼人都看得出——燕國前途似錦,這位君主堪稱高祖、光武之後第三位雄主。

登臨洛陽皇城禦座不過時間問題,誰願在這等時刻自毀前程?

文官隊列齊刷刷抬頭,目光聚焦於領袖荀彧身上。

作為文官之首,荀彧深受王上信賴。此刻君王盛怒,自然該由他出麵周旋。

更何況荀彧本就站在文官陣營,理當上前陳情。

感受到身後灼灼目光,荀彧苦笑搖頭。既居首席之位,此刻不得不挺身而出。

若真讓君王怒氣蔓延,滿朝文武皆難逃責罰。

想到此節,荀彧再無遲疑,手執玉笏上前躬身:"請王上息怒!是臣等不識大體,觸犯天威。"

"王上胸懷蒼生,願為百姓謀福。臣等願棄陳腐之見,誓死追隨王上造福萬民,懇請王上恩準!"

朝堂之上,群臣眼神都聚焦在荀彧身上。隻見荀彧拱手稟道:"王上容稟,臣等之所以不讚成即刻實施【教化新政】,實乃為燕國長遠計。若要在全國郡縣推行免費進學,須得廣建學堂,招募夫子,這需耗費大量財力物力。正如王上常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此策非十載之功難以見效。"

他稍作停頓,見眾人都在傾聽,便繼續道:"而今我國方才平定北疆之亂,正著力恢複民生經濟。加之王上頒布的鼓勵生育之策,已是竭儘國庫所能。若再強行推行教化新政,恐國力難支啊!"

荀彧說著偷眼觀察君王神色,又補充道:"況且當下國內初定,實在不宜操之過急。"話畢,他恭敬地退回隊列中。

陛下,關於百姓對新政的接受程度,臣等尚未充分掌握。若倉促在全國推行,恐適得其反。

臣建議暫緩新政實施,待燕國局勢穩定後,先選一郡試行。

若試行效果良好,再逐步推廣至全國。

此舉有三利:

其一可積累施政經驗,避免重大失誤;

其二可減輕官府行政壓力;

其三能緩解財政負擔。

微臣拙見,不知當否,請陛下明鑒。

荀彧立於殿中,靜候聖裁。他內心矛盾交織:作為臣子,他深知【免費教育】乃利國利民之策;但身為世家子弟,又不得不顧慮家族利益。此刻他隻能以朝臣立場,思慮如何最小化新政衝擊。

這番諫言確是從燕國實際出發,望陛下三思而行,切莫操之過急。若強行推行政令,恐於國無益。

滿朝文武皆屏息凝望,等候聖意決斷。眾人都明白,這個決定關乎燕國未來國運,也係著百官前程。

劉鳳端坐龍椅,沉思良久:"荀愛卿所言確有道理。以燕國現狀,立即推行【免費教育】確實欠妥。"

若欲推行全民教化,絕非瞬息可達之事。

若無十數載之積澱,乃至數十年之功,此事便如空中樓閣。

莫道漢末亂世,百姓目不識丁者十之。即便當世,華夏亦曆經數十寒暑,仍未使天下稚童儘入學堂。

而今劉鳳欲以十載光陰,令治下萬民皆通文墨,實屬癡人說夢!

況且當今天下烽煙未熄,正逢群雄逐鹿之時。

縱為一方之主,錢財糧秣、兵甲民力,豈能儘付諸文教之策?

燕境方平內亂,諸郡縣正休養生息。劉鳳此念,未免操之過急。

若欲廣設學堂,須待山河一統,海晏河清之時,徐徐圖之方可。

思及此處,劉鳳長舒胸中鬱氣,神思漸明:「既知此策不切實際,自當及時更易。」

雖未明言,然殿中凝重之氣可察。方才所言,確傷及眾臣之心。

此刻文武皆屏息以待,盼君主明斷。

倘若執意孤行,罔顧群臣諫言,硬推「免費塾學」之新政......

恐真有朝臣掛印而去,另投他處。

尋常官吏倒也罷了,若連荀彧、顧雍等經緯之才亦辭官遠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嗬嗬!屆時燕國將失擎天玉柱,何處再尋這般治國良相?

若令此等賢才轉投敵營,豈非助紂為虐?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