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兒,【百鳥】暫且由寡人代管一時尚可,但終究無法長久兼顧。
寡人今日尋你商議,心中可有合適人選能夠接掌【百鳥機構】?
張寧聞言略感疑惑:“王上既執掌【百鳥】,為何還需妾身舉薦?朝中能臣眾多,擇一賢才接管此事豈不順理成章?”
劉鳳搖頭輕歎:“朝堂雖不乏棟梁,然精於情報者寥寥。郭嘉、賈詡雖能,卻已分掌【隱秘衛】與【黑衣衛】。更緊要的是,【百鳥】前身乃黃巾舊部,此事絕不可外泄。若非至親心腹,寡人斷不敢托付。正因如此,才需與你共議。”
張寧眉頭微蹙:“妾身實無良選。【百鳥】高層雖可治州郡,卻無統禦全局之才。昔日黃巾情報由妾身與父理,總不能請他重出執掌吧?如今天下無人知曉【大賢良師】尚在,何況父親正與華神醫、張神醫鑽研醫術,醉心丹道。縱使王上相邀,他亦未必願理俗務。”
劉鳳捧著茶杯輕歎一聲,心裡暗自思量:“讓嶽父重新接手【百鳥機構】是絕對行不通的。
首先嶽父如今沉迷煉丹,早已不問世事。其次他身為【大賢良師】,若被揭穿是大漢頭號反賊的身份,對燕國的聲望將造成毀滅性打擊。
可眼下又實在找不到合適的!”
他不禁想起前世的名言:二十一世紀最珍貴的是什麼?人才!這話放在漢末亂世同樣適用。
如今我坐擁滔天財富,顯赫地位,麾下數十萬雄師,占據帝國五分之一的疆土。唯獨缺乏可用之才——這可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
本以為張寧能舉薦人選接管【百鳥】,沒想到她也束手無策。難道要一直親自管理?短期尚可,長此以往實在分身乏術。
見劉鳳愁眉不展,張寧也焦急萬分。忽然她眼睛一亮,遲疑道:王上,妾身倒是想到個人選......或許能勝任此職?
劉鳳立即抬頭追問:
無論是否合適,你先說說看。隻要不是能力太差,就讓他接任【百鳥】首領之職。
張寧沒有立即回答,而是輕啜一口茶,平靜地說:張牛角,前黑山軍首領。
劉鳳聞言緊鎖眉頭:張牛角真的適合擔任【百鳥】首領嗎?他雖是良將,但能管理好情報機構嗎?論帶兵打仗他是一把好手,可要說到掌管【百鳥】,我實在有些擔憂。
張牛角在忠誠度上毋庸置疑,作為燕國宿將,與黃巾軍淵源頗深,曾統領數十萬黑山軍。若讓他接掌【百鳥】,劉鳳完全信任其忠心,但對其能力仍存疑慮。
在劉鳳看來,張牛角是帶兵打仗的將才,讓他管理專業性強的情報機構,總覺得不太穩妥。這種職位需要智謀與權術,張牛角真能勝任嗎?
張寧捧著茶杯,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王上若真這麼想就錯了。前黑山軍首領張牛角,可不隻會帶兵打仗!
王上說他不擅情報工作、不懂權謀,這才可笑呢!當年張牛角能從黃巾小卒升至渠帥,最終成為黑山軍首領,其能力有目共睹。
無論從能力、資曆還是昔日的黃巾身份,他都完全有資格接掌【百鳥】。
張寧又抿了口茶,繼續道:不過按燕國製度,張牛角若接任【百鳥】首領,就必須卸去軍中職務,不得與將領們直接往來。
大王,此事還需您定奪。是讓張牛角繼續統領三軍,還是調任他執掌【百鳥】密探組織?
此時張寧輕抿茶盞,柔聲道:臣妾隻是舉薦合適人選,最終聖裁自然要由大王決斷。
劉鳳聞言陷入沉思,暗忖道:愛妃所言確有道理。眼下張牛角確是接掌【百鳥】的最佳人選。雖說他身為軍中大將,未必通曉諜報之事......
然而張牛角畢竟位列高級將領,豈能不顧其心誌?若貿然令其卸甲轉入暗處......大丈夫誰不願光明磊落?更遑論張牛角這般渴望沙場建功的猛將。
思及此,劉鳳展顏道:愛妃舉薦甚妥。不過還需征詢張牛角意願。若他願接掌【百鳥】,自是皆大歡喜;若不願,寡人亦不強求。
張寧放下茶盞,眼波流轉:這便是大王的差事了。臣妾不過舉薦而已。說罷翩然離去,尋姐妹們逗弄小王子與小公主去了。
誰說君王之位輕省?盛名之君,實乃勞心費神。
保留故事線及核心表述,僅精簡冗餘表達)
之名,盛則勞心,昏則逸樂!
然昏君亦有命數——
逢盛世,青史一筆罵名;遇亂世,滿門血染刑場。
劉鳳絕非庸主。燕國十七郡,疆占漢室五分之一,案牘已如山積。若真登九五……
他忽懂了族兄漢靈帝)縱酒之念——這龍椅,原是把蝕骨刀!
昏君者,半是奢欲之徒,半是亂世棄子罷……
思及此,劉鳳撣衣轉赴偏殿。兒女嬉鬨聲,或解千鈞重擔?
————————
永漢元年五月廿一·燕王宮
“臣張牛角,叩見王上!”
校場練兵的張牛角疾馳入宮,袍甲未整便伏於永寧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鳳虛抬手腕:“且起。今日召卿——”
“王上有何諭令?”張牛角按劍昂首,眉間懸著未落的汗珠。
近期燕國朝堂上下官員皆處於高度運轉狀態,除緊急要務需麵呈燕王外,平日眾臣皆專注於各自職守。
張牛角將軍近日既要督導新軍整訓,又需赴軍事學院進修,公務纏身不得片刻閒暇。
劉鳳含笑言道:孤深知將軍既掌新軍操演,又兼修軍事課程。
張卿久未歸薊城,想必未曾得見我燕國疆域內日新月異之景。
本當讓將軍安心履職,然現有幾樁要務需與卿當麵商議。
張牛角肅然拱手:微臣惶恐!王上若有差遣,但請明示!
這位燕國宿將暗自躊躇。作為與太史慈、黃忠同輩的老將,卻因近年執行潛伏任務而疏於朝堂往來。不僅與諸大臣鮮有交集,對當下政局亦覺生疏。雖新立大功,然初入廟堂,行事仍需慎之又慎。
劉鳳見其忐忑,溫言撫慰:張卿不必多慮。今宣卿至永寧殿,實為商議要事。
燕國三大情報係統中,原由寧夫人執掌【百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