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元十九年十一月二十日,新京皇城太和殿前廣場上,來自世界各國的旗幟在初冬寒風中獵獵作響,簇擁著中央高聳的赤龍旗,構成了一幅前所未有的盛景。今天,將在這裡舉行決定世界命運的國際聯盟成立大會。
黎明時分,皇帝柏淩雲已在內殿整裝完畢。十二旒冕冠下,他的目光銳利如鷹,透著決戰前的堅定。首輔文履謙、兵部尚書曹文翰等重臣肅立兩側,靜候這曆史性時刻。更引人注目的是,武王柏淩嶽、定王柏淩峰、靖王柏淩銳也分彆從莫斯科、伊斯坦布爾和夏威夷趕回,參與這場定鼎天下格局的盛會。
“陛下,”文履謙躬身彙報,“各國代表團均已抵達太和殿。英國首相貝爾福、法國總理克列孟梭、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葡萄牙總統卡爾莫納等元首特使,以及東歐、西亞、中美、南美等地的各盟國代表,全部到齊。”
柏淩雲微微頷首:“戰亂太久,是時候為天下建立新秩序了。”
太和殿內,萬國來朝,氣氛莊重。當皇帝柏淩雲在儀仗護衛下步入大殿時,全體與會者肅然起立。他穩步登上禦座,目光掃視下方各國代表。
“諸位,”皇帝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曆經戰火洗禮,我們今天彙聚於此,不僅是為了結束戰爭,更是要為後世開創永久和平的基礎。朕提議建立國際聯盟,旨在以集體安全機製維護世界和平,以國際合作精神促進人類福祉。”
就在各國代表紛紛表態支持時,皇帝示意侍衛展開一麵巨大的聯盟旗幟——以赤龍旗為底,四周環繞各成員國的標誌性圖案。
“從今天起,”皇帝莊嚴宣告,“我們就是一個整體!任何對聯盟成員的攻擊,都將被視為對全體聯盟成員的攻擊!帝國將不惜一切代價,徹底摧毀以德、美為首的邪惡軸心及其仆從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羅馬尼亞等國,維護聯盟的團結與安全!”
他起身走向大殿中央的巨型地圖,聲音愈發鏗鏘有力:“聯盟總部設於新京,各國均可派遣常駐代表。聯盟設理事會與大會,重大事項必須經理事會全體一致通過。帝國作為聯盟創始國和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堅力量,將在理事會中擁有常任席位和特彆責任區。”
英國首相貝爾福首先發言:“陛下,大英帝國完全支持建立國際聯盟的倡議。然而,關於理事會的表決機製,是否應該考慮給予主要大國特殊地位?”
法國總理克列孟梭緊接著表示:“法蘭西共和國認為,聯盟應當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但也要確保決策效率。”
武王柏淩嶽此時上前一步,聲音洪亮:“諸位應該記得,正是帝國的犧牲改變了這場戰爭的走向。如果沒有帝國軍隊在東西兩線的奮戰,我們現在可能還在與德美同盟苦戰。帝國在聯盟中的特殊地位,是對我們貢獻的合理認可。”
定王柏淩峰補充道:“而且,帝國願意承擔起維護世界和平的主要責任。我們已經在各大戰區做好了繼續作戰的準備,直到徹底消滅德美同盟的威脅。”
經過激烈討論,最終在帝國的堅持下,《國際聯盟憲章》明確規定:中華帝國、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西班牙王國、葡萄牙共和國為常任理事國,其中中華帝國對重大決議享有一票否決權。這一安排,正式確立了帝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
隨著《國際聯盟憲章》的簽署,殿外禮炮齊鳴一百零八響,象征著這個新生國際組織的正式成立。
看著各國代表依次上前簽署憲章,站在皇帝身側的武王柏淩嶽低聲道:“陛下,這一紙憲章,真能維護和平嗎?”
皇帝目光深邃:“和平從來不是靠一紙文書就能維護的。聯盟的真正價值,在於它為帝國整合世界、準備下一場戰爭提供了合法外衣。”
然而,就在國際聯盟成立的慶典結束後的次日,一封來自東歐前線的加密急報,被錦衣衛都指揮使何三親自呈送到禦前。
暖閣內,炭火燒得正旺。皇帝柏淩雲看完電文,沉默片刻,將電報遞給了身旁的武王柏淩嶽。柏淩嶽快速瀏覽後,眉頭微皺,隨即又將電文傳給在場的首輔文履謙、兵部尚書曹文翰以及定王柏淩峰、靖王柏淩銳。
電文上寫著:第七軍軍帥馮國璋,因舊傷複發,並發急性肺炎,醫治無效,於啟元十九年十二月一日深夜,在第七軍行營去世,享年六十歲。
“華甫……終究沒能熬過這個冬天。”柏淩雲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歎息。馮國璋,這位並非皇室嫡係,卻憑借穩健作風和忠誠在北伐及對德對峙中屢建功勳的老將,他的離世標誌著一個時代正在悄然翻頁。
“陛下,”首輔文履謙率先開口,語氣凝重,“馮軍帥為國儘忠,鞠躬儘瘁,實乃帝國棟梁。當務之急,是妥善處理後事,撫恤家屬,以安定軍心民心。”
“文相說得對。”柏淩雲點頭,“追封馮國璋為保定郡公,諡號‘襄毅’,按郡王禮製隆重治喪。其長子繼承侯爵爵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陛下聖明,如此厚待,足以告慰忠魂。”文履謙躬身領命。
這時,武王柏淩嶽向前一步,他的聲音洪亮而直接:“陛下,馮將軍的去世令人痛心。然而,這也提醒我們,帝國軍中,如王士珍、宋占彪、劉冠雄,乃至薩鎮冰老都督等,都已年過花甲或接近古稀。連年征戰,日夜操勞,就算是鐵打的身軀也難免損耗。如今國際聯盟剛剛成立,與德美戰略對峙,大戰暫時停歇,正是整頓軍備,優化將領結構,大力提拔年輕將領,使帝國軍隊永葆鋒芒的大好時機!”
靖王柏淩銳也接口道:“王兄說得對。如今陸軍方麵,各軍軍帥、師帥中,年長者不少。海軍方麵,薩老都督雖然精神矍鑠,但統籌全球海軍事務,也需要年富力強者分擔。應該借此機會,進行全麵調整。”
兵部尚書曹文翰立即補充:“臣與大都督府同僚已經擬定了初步方案,請陛下聖裁。”
“說吧。”柏淩雲言簡意賅。
“是。”曹文翰展開一份文件,“這個計劃名為‘啟元整軍’,核心在於‘尊重元老、提拔新銳、強化技術’。”
“第一,尊崇元老,設立高階榮銜與顧問體係。”
“準備設立‘帝國元帥’最高軍銜,授予功勳卓著、資曆深厚的宗室統帥和老將。首批人選,臣等建議包括武王殿下、定王殿下、靖王殿下,以及薩鎮冰、陳璘、鄧安邦、王士珍、宋占彪等大人。受銜者地位尊崇,參與最高軍機決策,可以逐步從繁重的一線指揮中解脫,專注於戰略規劃與督導。”
“同時,在大都督府下增設‘軍事參謀府部,聘請王士珍、宋占彪等功勳老將為參議官,以他們寶貴的經驗谘議軍政,培養後進。部分老將也可以轉任新成立的‘帝國皇家軍官大學’總教官。”
“第二,大力提拔新銳,優化指揮體係。”
“陸軍方麵,準備將現有常備軍及新建各軍,整合編成七大戰略兵團。推薦提拔馬嘯川、吳佩孚、趙守誠、蔡鍔、蔣百裡等年富力強、戰功顯赫的將領,出任兵團統帥。各軍、師級單位,也要大量晉升徐樹錚、李烈鈞、李根源等少壯派軍官,充實關鍵崗位。”
“海軍方麵,四大艦隊可以適當整合,提督人選,應該進一步年輕化,像鄧紹忠、李垠等正值壯年,應該賦予更重要的職責。同時,強化海軍陸戰隊、海軍航空兵及潛艇部隊建設,將其提升到與主力艦隊同等重要的地位。”
“第三,強化技術兵種,革新編製裝備。”
“陸軍需要加速裝甲部隊、炮兵、工兵及陸軍航空隊的現代化建設,組建獨立的裝甲師和加強炮兵旅。全麵換裝新一代‘啟元二式’步槍、輕重機槍及迫擊炮。”
“海軍則需要調整造艦計劃,優先保障航空母艦、遠程潛艇及高速巡洋艦的建造與服役,將‘天帝’級後續艦、新設計的專用航母作為未來艦隊核心。對現有戰列艦、巡洋艦進行現代化改造,加裝防空火力和雷達設備。”
柏淩雲聽完曹文翰的詳細彙報,目光轉向柏淩嶽、柏淩峰、柏淩銳:“淩嶽、淩峰、淩銳,你們覺得如何?”
柏淩嶽沉聲道:“曹尚書考慮得很周全。老將們功在社稷,理應尊崇優待,但軍隊不能暮氣沉沉。蔡鍔、蔣百裡等人久經戰陣,足以獨當一麵。這次整編,正是時候。”
柏淩銳也點頭同意:“海軍也一樣。薩老都督是帝國海軍的定海神針,但具體事務確實需要精力更加充沛的人來執行。艦隊結構調整,強化航空與潛艇力量,也是未來海戰的發展趨勢。”
“好。”柏淩雲最終拍板,“既然如此,就由大都督府會同兵部,根據這個方略,細化‘啟元整軍’方案,確定各級將領調整名單、部隊新編製表及裝備更新計劃,報朕批準後,逐步實施。馮國公治喪期間,整軍計劃的前期籌備工作就可以開始,等喪儀完畢,便正式頒布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