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元三年的新京,春意早已盎然,木棉花開得如火如荼,將這座南國帝都渲染得熱烈而充滿力量。然而,城市的空氣中彌漫的卻不隻是暖濕的花香,更有一股鋼鐵般的肅殺和難以抑製的亢奮。自帝國建立,曆經兩年多的嘔心瀝血、深耕細作,這隻南方的雄鷹已然羽翼漸豐,磨利了爪牙,今日,終於要振翅北向,搏擊長空!
新京中心廣場,原本熙攘的市集被肅清一空,取而代之的是如山如嶽、肅穆無聲的鋼鐵叢林。帝國皇家陸軍最精銳的五個師,共計三萬餘人,已在此列成整齊的方陣。士卒們身著新換裝的深灰色軍服,肩扛擦得鋥亮的德製毛瑟步槍,刺刀如林,在嶺南的陽光下閃爍著令人心悸的寒光。軍旗獵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麵巨大的赤底金龍旗——中華帝國的象征。
廣場四周,乃至更遠的街巷屋頂,都擠滿了自發前來送行的新京百姓。他們的眼神複雜,有自豪,有期盼,有擔憂,更有對城樓上那位年輕帝王的無限信賴。
辰時正刻,莊嚴的號角聲劃破長空。城樓之上,文武百官簇擁之中,皇帝柏淩雲的身影出現。他今日未著龍袍,而是換上了一身特製的元帥禮服,筆挺的深色呢絨上綴著金色的盤龍紋飾和象征戰功的綏帶,腰佩禦劍,目光如炬,掃視著台下這支他傾注心血打造的雄師。
沒有繁瑣的儀軌,柏淩雲步至城樓前端,聲音洪亮,借助城樓擴音,清晰地傳遍整個廣場
“將士們!帝國臣民們!”
僅僅一個開頭,全場瞬間鴉雀無聲,無數道目光聚焦於他一身。
“兩年前,朕於此地,告祭天地,立國啟元,曾立誓要掃清寰宇,再造中華!兩年來,我等內修政理,外平頑敵,勵精圖治,所為者何?”他聲音陡然提高,“為的便是今日!為的便是此刻!”
他手臂猛地指向北方,聲如雷霆:“今日,北地依舊胡塵蔽天!清廷昏聵,苛政如虎,列強環伺,蠶食鯨吞!我億萬同胞,仍在苦難中掙紮呻吟!神州陸沉之恥,未曾洗雪!祖宗蒙塵之痛,未曾昭告!”
他的話語仿佛帶著千鈞之力,砸在每個聆聽者的心上,勾起了對舊時代的痛恨和對新秩序的渴望。
“朕,承天命,順民心,執乾戈以衛社稷!今,王師已成,利劍出鞘!北伐討逆,非為朕一人之江山,乃為天下蒼生之安樂,為華夏文明之延續,為中華帝國之萬世永昌!”
他接過禮官奉上的酒碗,高舉過頂:“此一碗,敬天地祖宗,佑我王師,旗開得勝!”
酒灑於地。
又接過一碗:“這一碗,敬曆年隨朕征戰、為國捐軀之英烈忠魂!爾等不朽之功勳,天地共鑒!今日,朕便帶爾等之誌,北定中原!”
酒再灑。
第三碗酒舉起:“這一碗,敬爾等——朕之忠勇將士!帝國之鋼鐵長城!望爾等奮勇殺敵,恪儘職守,揚我國威!朕在此立誓:功必賞,過必罰!待爾等凱旋之日,朕當親迎於新京城下,與爾等共醉!”
“萬歲!萬歲!萬歲!”山呼海嘯般的呐喊驟然爆發,如同積壓已久的火山,噴發出驚天動地的力量。士兵們激動得麵色潮紅,緊握鋼槍,恨不得立刻奔赴沙場。
柏淩雲放下酒碗,“唰”的一聲拔出腰間禦劍,劍指北方,發出了最終的出征令:
“北伐討逆,拯民水火!王師所向,擋者披靡!”
“出征!”
“咚!咚!咚!”震天的戰鼓擂響,低沉而充滿力量。
“嗚——嗚——嗚——”綿長的軍號聲吹響,激昂而悠遠。
在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和鏗鏘的戰鼓軍號聲中,大軍開拔了!精銳的近衛師為前導,赤龍旗在前,隊伍如同一條灰色的鋼鐵洪流,緩緩而又不可阻擋地流出廣場,穿過新京寬闊的街道,向著北門迤邐而行。
柏淩雲一直屹立在城樓之上,目光緊緊跟隨著行進的隊伍。他看著柏淩嶽騎著高頭大馬,走在最前方,雄壯的背影充滿一往無前的氣勢;他看著各級軍官們沉穩地指揮著部隊;他看著那些年輕的士兵們,臉上帶著緊張、興奮與決然。
街道兩旁的百姓們拚命地向前擁擠,將準備好的雞蛋、熟肉、水果塞到士兵們手裡,含著淚高喊著“保重!”“早日打勝仗回來!”“帝國萬歲!”
整個新京,都沉浸在一場悲壯而又豪邁的送行儀式之中。帝國的戰爭機器已經完全啟動,它的目標,直指那片廣闊而沉淪的北方大地。
大軍隊伍綿延十數裡,除了作戰部隊,還有大量的後勤輜重、醫療隊、工兵以及隨軍的文職官員負責接收治理新占區)。文履謙坐鎮中樞,統籌全局;沈富安保障後勤軍需;何三的錦衣衛早已像無數看不見的觸手,提前伸向了北方。
柏淩雲直到最後一支隊伍消失在視野儘頭,才緩緩收回目光。春風拂過他堅毅的臉龐,他的心中並無多少離愁彆緒,隻有沉甸甸的責任和必勝的信念。
“陛下,風大了,回宮吧。”內侍低聲勸道。
柏淩雲搖了搖頭,依舊望著北方,良久,才緩緩道:“傳旨:自即日起,新京全城戒嚴,進入戰時狀態。一切政務、生產,皆以支援前線為第一要務。朕要在這裡,等著他們勝利的消息。”
北伐的巨輪已然啟航,第一站,便是三湘大地。帝國的命運,華夏的未來,都將在這場波瀾壯闊的北伐戰爭中,迎來決定性的轉折。
第二卷第一章終)
喜歡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請大家收藏:()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