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大捷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北伐大軍的兵鋒已直指湖南省府——長沙。這座號稱“荊衡勝地”的千年古城,不僅是湖南的政治經濟中心,更是連接兩廣與中原的戰略樞紐。拿下長沙,便意味著打開了通往華中腹地的大門,其意義遠非衡州可比。
消息傳至長沙,全城大震。清廷湖南巡撫駱秉章敗逃至此,驚魂未定,與留守長沙的滿族將軍裕祿緊急磋商。兩人雖素來不和,此刻卻成了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
“柏逆軍勢猖獗,火器犀利,衡州新軍竟一觸即潰!”駱秉章麵色慘白,聲音顫抖,“長沙城雖堅,然恐難久守啊!不如…”
裕祿雖也心驚,但畢竟出身八旗,更顧忌朝廷降罪,打斷道:“駱中丞休長他人誌氣!長沙非衡州可比!城高池深,庫存豐裕,更有湘江天險!本將軍已調集重兵,城內尚有八旗精兵兩千,綠營過萬,新軍餘部四千,加之緊急征召的團勇,守軍不下三萬!豈能不戰而退?”他強作鎮定,“已八百裡加急向朝廷求援,並向湖北、江西請調援兵。隻需堅守月餘,待援軍一到,內外夾擊,必可破賊!”
兩人最終決定死守待援。裕祿負責城防,強征民夫加固城牆,深挖壕溝,在城外險要處修築營壘炮台,並將所有火炮包括數門從江防炮台拆下的重炮)架上城頭。駱秉章則負責後勤安撫,同時暗中命令心腹將家眷細軟提前送走,做好了隨時跑路的準備。
數日後,帝國北伐大軍前鋒抵達長沙近郊。柏淩嶽並未立即攻城,而是命令部隊占據城外各要點,構築工事,將長沙圍困起來。隨後,柏淩雲親率中軍主力及炮兵部隊抵達,水師戰艦也溯湘江而上,抵達長沙江麵,完成了對長沙的水陸合圍。
站在嶽麓山頂臨時搭建的了望所內,柏淩雲、文履謙、柏淩嶽等人遠眺長沙城。但見城池巍峨,牆高溝深,旌旗密布,炮口森然,確有一番龍潭虎穴的氣勢。
“陛下,長沙城防堅固,守軍兵力不少,且早有準備。強攻恐傷亡甚大。”文履謙麵露憂色。
柏淩嶽卻摩拳擦掌:“大哥!再硬的烏龜殼,也架不住咱的重錘!給我三天時間準備,定把城牆轟開個口子!”
柏淩雲凝視良久,緩緩道:“硬攻自然要攻,但不能隻靠蠻力。裕祿、駱秉章,庸才耳,守軍雖眾,卻各懷心思。八旗兵驕橫但惜命,綠營兵油滑怯戰,新軍新敗膽寒,團勇更是不堪用。此戰,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他隨即下達一連串命令:
1.炮兵前置,晝夜轟擊:將所有重炮集中於城南和城東主攻方向,晝夜不停進行騷擾性炮擊,並不求精確毀傷,旨在疲勞守軍,摧毀其士氣,並試探火力點。
2.水師封鎖,斷其外援:命令水師嚴密巡邏湘江水麵,擊沉任何試圖靠近的船隻,徹底切斷長沙與外界的水路聯係和補給,並炮擊江防設施。
3.攻心瓦解,策反內應:命何三的錦衣衛精銳,利用早已安插的暗線以及長沙城內對清廷不滿的士紳、會黨勢力,大肆散布流言:“北伐軍隻懲首惡,降者免死”、“援軍已被擊潰”、“城破之後,三日不封刀”針對八旗權貴施加心理壓力)。同時,重金策反關鍵位置的守軍軍官。
4.土木作業,步步緊逼:命令工兵和步兵夜間作業,挖掘壕溝“之”字形接近壕),逐步向城牆推進,減少衝鋒距離,並準備爆破器材。
接下來的幾日,長沙城外炮聲隆隆,日夜不息。帝國軍的炮彈時不時落入城內,引發火災和恐慌。江麵上,帝國的淺水炮艇不時與清軍江防炮台對射,水柱衝天。城內守軍被折騰得疲憊不堪,人心惶惶。裕祿彈壓了幾次小規模炸營,卻止不住日益蔓延的恐懼情緒。錦衣衛散布的流言更是如同毒藥,侵蝕著守軍的意誌。
第四日夜,柏淩雲認為時機已到。
亥時,天地一片漆黑。帝國軍所有火炮突然進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密集齊射,目標集中轟擊長沙城南門至東南角樓一段城牆!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連成一片,地動山搖,那段城牆頓時陷入火海煙塵之中。
炮火延伸後,柏淩嶽親率敢死隊,沿著早已挖好的接近壕,衝向城牆!與此同時,被策反的東門一名綠營參將,突然下令打開城門,放下吊橋!埋伏在外的柏淩銳部立刻率軍湧入東門!
“東門破了!東門破了!”
“帝國軍殺進城了!”
淒厲的喊聲如同瘟疫般瞬間傳遍全城。守軍原本就緊繃的神經徹底崩潰。八旗兵試圖向內城收縮,綠營兵或潰散或跪地投降,新軍不知所措,團勇一哄而散。
裕祿聞訊,驚得魂飛魄散,在親兵保護下欲從北門逃竄,正遇上前來堵截的帝國軍部隊,亂軍中被一發流彈擊中落馬,旋即被俘。駱秉章更是狡猾,早在炮擊最猛烈時便化裝成百姓,帶著幾個心腹從一處偏僻水門乘小船溜出,企圖潛逃,卻被巡邏的帝國水師逮個正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城內戰鬥並未持續太久。失去統一指揮、士氣瓦解的清軍抵抗迅速減弱。天蒙蒙亮時,長沙城內主要戰鬥均已結束,隻剩零星槍聲。赤龍旗插上了天心閣,插上了巡撫衙門。
柏淩雲在近衛軍的護衛下,從南門進入長沙。街道上滿是瓦礫和丟棄的兵器,偶爾可見倒斃的屍體,投降的清軍垂頭喪氣地被押解出城。百姓則大多緊閉門窗,透過縫隙驚恐又好奇地打量著這支傳說中的“王師”。
在巡撫衙門大堂,柏淩雲見到了垂頭喪氣的裕祿和麵如死灰的駱秉章。
“拖下去,嚴加看管,日後公審。”柏淩雲淡淡下令,並未多看這兩個敗軍之將一眼。他的目光,已投向懸掛在堂上的巨幅地圖,落在了更北方的武昌、中原。
“陛下,長沙雖下,然善後事宜千頭萬緒…”文履謙上前道。
“朕知道。”柏淩雲打斷他,語氣堅決,“即刻出榜安民,宣布戒嚴,嚴懲趁亂劫掠者。打開清廷糧倉,部分賑濟貧民,部分充作軍糧。投降清軍,擇優編入輔兵,其餘發放路費遣散。各級官吏,願歸順者,留任試用,冥頑不化者,下獄查辦!”
他的指令清晰而迅速:“淩嶽,肅清城內殘敵,維護秩序。淩銳,率部向外追擊,擴大戰果,收複周邊州縣。命水師繼續控製江麵,並清掃水雷等障礙。”
“最重要的是,”柏淩雲加重語氣,“將我軍攻克長沙、優待俘虜、安撫百姓的消息,儘快散播出去!特彆是向北,傳到武昌,傳到江北!朕要讓所有人知道,帝國王師,乃是仁義之師,亦是不可戰勝之師!”
長沙的陷落,如同一場巨大的政治地震,迅速席卷全國。清廷震動,沿途各省督撫膽寒,而北伐軍的士氣則高漲到了極點。帝國的兵鋒,已然磨利,下一步,便是那“九省通衢”、長江天塹之上的又一座堅城——武昌。
第三章終)
喜歡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請大家收藏:()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