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陸軍強渡臨津江,摧垮日軍最後防線的消息,如同平地驚雷,瞬間傳遍了漢城的大街小巷。這座朝鮮王朝五百年的都城,此刻已徹底陷入了末日降臨前的巨大恐慌與混亂。
漢城景福宮內,朝鮮高宗李熙麵色慘白地坐在龍椅上,聽著城外越來越近的炮聲。領議政樸泳孝急匆匆地闖入殿內,顫聲奏報:陛下,倭寇敗軍已退入城中,正在各處街巷設防。帝國王師兵臨城下,這...這可如何是好?
高宗顫抖著站起身,望向殿外硝煙彌漫的天空:傳旨...命各門守軍不得抵抗,打開城門迎接天兵...
與此同時,在漢城北門的城牆上,日軍殘部正在做最後的掙紮。野津道貫身著沾滿血汙的軍裝,目光呆滯地望著城外如潮水般湧來的帝國大軍。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日軍大將,此刻已是窮途末路。
司令官閣下,參謀長低聲勸道,趁現在還有機會,從南門突圍吧...
野津道貫苦笑著搖頭:突圍?還能去哪裡?臨津江一役,我軍主力儘喪,就算逃回國內,天皇陛下也不會饒恕我等敗軍之將。
就在此時,城外突然響起震天的炮聲。帝國炮兵開始對漢城城牆進行最後的轟擊。巨大的爆炸聲震得城牆微微顫動,磚石碎屑如雨點般落下。
報告!北門城牆出現裂痕!
報告!東門守軍已經潰散!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野津道貫終於下定了決心。他整了整軍裝,對參謀長說:傳令各部...停止抵抗。為了將士們的性命...我們...投降。
與此同時,在城外的帝國軍大營中,柏淩嶽正在聽取各路大軍的彙報。
王爺,我軍已完成對漢城的合圍。第一師控製北門,第二師占領東門,第三師切斷了南退路線。參謀長在地圖上指點著彙報。
柏淩嶽微微頷首:傳令各師,暫緩攻城。先派人入城勸降,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這時,一騎快馬飛馳而來,馬上的傳令兵高聲稟報:王爺,陛下特使到!
隻見柏淩川在侍衛簇擁下快步走來,手中捧著一卷明黃聖旨:奉陛下諭旨,命我軍即刻接受日軍投降,務必保全漢城百姓安全。另,陛下已派遣徐世昌大人為朝鮮事務統籌專員,正在趕來途中。
柏淩嶽肅然接旨:臣領旨。
正當他準備派遣使者入城時,漢城北門突然緩緩開啟。一隊日軍舉著白旗,護送著野津道貫緩緩走出城門。
野津道貫褪去大將肩章,徒步走到帝國軍陣前,深深鞠躬:敗軍之將野津道貫...請求停戰。願以一人之命,換取將士性命。
柏淩嶽在眾將簇擁下策馬而至,冷眼看著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對手: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侵我藩屬,傷我將士,爾等罪無可赦!然我天朝上國,向來以仁德服人。放下武器,可保性命。
野津道貫長歎一聲,緩緩解下佩刀,雙手奉上。在他身後,數以萬計的日軍紛紛放下武器,垂頭喪氣地走出城門。
就在這時,漢城各處突然響起震天的歡呼聲。朝鮮百姓紛紛湧上街頭,揮舞著臨時製作的大明旗幟,熱淚盈眶地迎接帝國軍隊入城。
天兵來了!
倭寇終於敗了!
馬嘯川率領的先頭部隊在百姓的歡呼聲中率先入城。他立即分派士兵維持秩序,清剿殘敵,同時派人保護重要建築。
正午時分,柏淩嶽率領大軍正式進入漢城。街道兩旁跪滿了感激涕零的朝鮮百姓,許多人激動地高呼。
在景福宮前,朝鮮高宗率領文武百官,身著朝服,跪迎王師。
臣李熙,恭迎天兵!高宗聲音哽咽,感謝陛下發兵相救,使朝鮮免於倭寇毒手。
柏淩嶽下馬扶起高宗:殿下請起。帝國與朝鮮唇齒相依,救危扶難乃是本分。從今往後,還望陛下勤政愛民,永葆宗藩之誼。
就在這時,一隊士兵押著幾個試圖混在人群中逃跑的日軍將領來到宮前。
王爺,這些倭酋試圖從密道逃跑,被我們逮個正著。士兵稟報道。
柏淩嶽冷冷地掃視這些日軍將領:全部押下去,等候陛下發落。
午後,在景福宮勤政殿內,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野津道貫等日軍高級將領被押解至殿前,向帝國的赤龍旗行跪拜禮。
柏淩嶽端坐殿上,朗聲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倭寇犯境,罪在不赦。然天朝仁德,準其投降。所有日軍即刻解除武裝,軍官暫押候審,士兵分批遣返。朝鮮重歸藩屬,永世不得背叛。欽此。
野津道貫等人叩首領旨,麵如死灰。
儀式結束後,柏淩嶽立即著手整頓漢城秩序。他任命馬嘯川為漢城總兵,負責維持治安;命柏淩峰清點戰利品,整編降軍;又讓柏淩川協助朝鮮朝廷恢複政務。
傍晚時分,徐世昌率領的政務團隊抵達漢城。這位時年五十歲、在前清時期便以精於政務和穩健乾練著稱的政治家,展現出過人的沉著與老練。他一到漢城就立即著手整頓朝鮮政務,安撫民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爺,徐世昌向柏淩嶽彙報,聲音沉穩有力,下官已經初步查清了倭寇在朝鮮的暴行。他們不僅掠奪財物,還強迫朝鮮百姓改倭姓、說倭語,其心可誅!
柏淩嶽沉聲道:這些都要詳細記錄在案,將來在談判時,都是倭寇的罪證。
是夜,柏淩嶽在景福宮設宴慶功。席間,他特意舉杯向馬嘯川等將領敬酒:此次征戰,諸位將軍功不可沒。待回京之後,本王定當向陛下為諸位請功。
馬嘯川激動地起身:末將不敢居功。此戰全賴陛下天威,王爺指揮有方,三軍將士用命!
宴席結束後,柏淩嶽獨自登上景福宮的高樓,眺望著重歸寧靜的漢城。這時,徐世昌悄然而至。
王爺可是在思考戰後之事?徐世昌的聲音在夜色中顯得格外沉著。
柏淩嶽歎了口氣:菊人先生啊,你可知道,打下漢城容易,治理朝鮮更難。倭寇雖敗,但其野心不死。英法等列強也在虎視眈眈。帝國未來的路,還很長啊。
徐世昌字菊人)微微躬身:王爺所慮極是。不過下官以為,今日之勝,至少為帝國贏得了三十年的發展之機。當前要務,在於穩定朝鮮政局,使其真正歸心。
月光如水,灑在漢城的街巷之間。在這片剛剛擺脫戰火的土地上,一個新的時代正在緩緩開啟。而帝國的征途,還遠未結束。
次日清晨,柏淩嶽接到急報:日本政府已派遣使臣前來求和。與此同時,英、法、德等國公使也在趕來漢城的路上。一場更加複雜的外交博弈,即將展開。
傳令全軍,柏淩嶽對部下說道,保持戒備,不得鬆懈。真正的考驗,現在才剛剛開始。
喜歡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請大家收藏:()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