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南兩線同時大捷的消息,如同燎原之火,瞬間燃遍了帝國的每一個角落,其光芒甚至穿透重洋,震撼了歐羅巴的宮廷與議會。新京城內萬民空巷,歡呼震天,“武王千歲!”“柏督威武!”“帝國萬勝!”的聲浪連日不絕。帝國的威望,伴隨著前線將士用熱血鑄就的功勳,被推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巔峰。
然而,與新京街頭巷尾的沸騰景象不同,武英殿內的氣氛,在經曆了最初的振奮之後,迅速沉澱為一種更為深邃、務實的凝重。巨大的軍事勝利是強心劑,但皇帝柏淩雲和帝國權力中樞的成員們,都清醒地認識到,如何將這鮮血換來的勝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國家利益和長久的和平基石,才是真正的考驗。
禦前會議的氣氛莊重而肅穆。柏淩川手持外交部彙總的各國初步反應簡報,聲音平穩地奏報:“陛下,南北大捷之後,列強反應不一。德國公使率先向我致賀,言辭懇切,明確表示願在‘未來可能出現的和平進程中’提供一切必要的‘友好協助’,其牽製俄國、拉攏我國之意昭然若揭。英國方麵態度頗為微妙,其公使一方麵對俄國在遠東的受挫表示‘遺憾與關切’,另一方麵又對我國軍力之強盛流露出難以掩飾的警惕,然其遠東利益盤根錯節,短期內應不會直接介入。法國則明顯偏向俄國,但其本土麵臨德國巨大壓力,恐難有實質行動。美國依舊置身事外,強調商業利益與中立。”
兵部尚書曹文翰接著彙報了現實的軍事考量:“陛下,前線最新戰報,武王殿下麾下大軍正乘勝清剿殘敵,擴大戰果。然,我軍連續作戰,將士疲憊,消耗亦巨。加之北疆即將開春,冰雪消融,道路將變得泥濘不堪,極不利於大軍輜重轉運及後續大規模軍事行動。若此時冒險深入俄境,遠離補給基地,恐有頓兵堅城之下、反為所困之虞。武王殿下亦建議,當前應以鞏固新收複之疆土、建立穩固防線、休整部隊為首要任務。”
大都督府同知鄧安邦呈上柏淩嶽的密電,內容與曹文翰所言相印證,並補充道:“武王殿下認為,軍事上已取得決定性優勢,當以此強大軍威為後盾,轉而以政治外交手段謀求最大利益,逼迫俄國坐到談判桌前。若一味追求武力征服,恐迫使俄人傾儘全力,或將戰火引向更不可預測之境地,甚至可能促使歐洲列強找到乾預借口。”
柏淩雲端坐於禦座之上,目光如古井無波,靜靜聆聽著每一位臣子的分析。他的手指在禦案上輕輕敲擊,節奏平穩,顯示其內心的冷靜與權衡。良久,他緩緩開口,聲音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諸位愛卿所奏,皆老成謀國之言。仗,打到這個地步,攻城略地已非首要。下一步,是要讓俄國人認清現實,體麵地或者說,不得不)結束這場他們挑起的戰爭。”
他的目光轉向外交部尚書柏淩川,帶著考校的意味:“淩川,依你之見,俄國沙皇此刻,是戰是和?其國內局勢,可能支撐其繼續打下去嗎?”
柏淩川顯然對此問題已有深思熟慮,他從容出列,躬身奏對:“陛下明鑒。俄國此番遠東慘敗,損兵折將,庫頁島易主,外東北防線崩潰,其戰略損失遠超其最初預估。更關鍵者,其國策重心曆來在歐洲,與德奧同盟之矛盾乃心腹大患。遠東戰事久拖不決,已使其財政捉襟見肘,國內民生怨聲載道,革命暗流湧動。臣綜合各方情報研判,沙皇政府雖極不甘心,顏麵儘失,但其理智派必知,繼續在萬裡之外進行一場毫無勝算的消耗戰,無異於政治自殺。其國內主和之聲,此刻定然高漲。此正是我以勝利者之姿,主動提出和談,一舉奠定東北亞新秩序之黃金時機!”
“嗯,”柏淩雲微微頷首,示意他繼續,“那麼,這和談,該如何提起?條件又當如何設定,方能既彰國威,又切實可行?”
柏淩川思路清晰,條分縷析:“啟奏陛下,臣以為,可由陛下頒示一道《諭俄夷息戰詔》,以明發天下之勢,先占道德製高點。詔書需曆數俄人背信棄義、侵我疆土、殺我邊民之罪狀,申明帝國自衛反擊之正義,宣揚王師浴血奮戰之偉績。而後,再以悲天憫人、不忍生靈繼續塗炭之姿態,表示帝國為和平計,願給俄人一悔過媾和之機會。此舉,既能極大鼓舞國內民心士氣,又能向國際社會展示我國乃仁義之師,更是對俄國的強大心理壓力。”
“至於和談條件,”柏淩川語氣轉為堅定,“臣以為當分核心利益與次要條款。核心利益,絕無退讓餘地:其一,俄國必須正式、永久承認帝國對目前我軍實際控製之所有土地,包括整個外東北地區含庫頁島)的完全主權;其二,支付巨額戰爭賠款,數額需足以覆蓋我國軍費開支及戰爭損失,並對其國力形成一定削弱;其三,為保證帝國北疆長治久安,需嚴格限製其遠東軍力,例如,規定其在外東北邊界線俄方一側不得新建永久性大型軍事要塞,限製其太平洋艦隊之總噸位及主力艦數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稍作停頓,補充道:“次要條款,可包括通商權益,要求俄方向帝國開放遠東港口,給予帝國商人最惠國待遇等,此可為談判之籌碼。”
文履謙插言道:“陛下,賠款數額需慎之又慎。臣讚同淩川之言,須使其感到切膚之痛,然亦需考量其償付能力。可參照對日賠款之例,結合俄國國力,擬定一其雖艱難但尚可承受之數額,分年償付,並以海關稅收或礦產資源為抵押,確保我能如期收到。”
陰影中的何三也陰惻惻地補充了一句:“陛下,臣可令北疆錦衣衛細作,在俄軍殘部及邊境居民中散播謠言,稱我軍正在籌備春季攻勢,目標直指伯力乃至赤塔,加劇其恐慌,促其早定和議。”
柏淩雲綜合所有意見,沉思良久,目光掃過沙盤上那一片已插上赤龍旗的廣袤土地,最終決斷道:“善!諸卿之議,甚合朕心。便依此方略行事。淩川,由你親自潤色《諭俄夷息戰詔》,務求義正辭嚴,氣度恢宏,朕閱後即頒行天下。外交部即刻通過駐柏林公使等秘密渠道,與俄方接觸,正式提出和談建議。告訴俄國人,談判地點可設於中立國,如柏林或倫敦,以示公允。”
他站起身,走到巨幅地圖前,語氣陡然轉為淩厲:“然,在談判桌上落筆簽字之前,前線之軍事壓力,一刻不得鬆懈!傳旨柏淩嶽:停止大規模戰略追擊,但戰術層麵的清剿、反擊、鞏固陣地之事,必須加強!要讓俄國人日夜都能感受到我帝國兵鋒之銳利!傳旨柏淩銳:對馬、隱岐防線務必如鐵桶一般,對日本本土之監視,尤需嚴密!要讓倭寇徹底絕了趁火打劫之念!”
“臣等遵旨!”眾臣齊聲領命,感受到皇帝意誌中那不容置疑的堅定。
帝國的國家機器高效運轉起來。柏淩川親自執筆的《諭俄夷息戰詔》很快擬就,經柏淩雲審定後,以明發上諭的形式通告全國,並通過官方驛報和新興的電報網絡傳遍天下。詔書文采斐然,氣勢磅礴,既痛陳俄寇之罪惡,又彰顯帝國之武功與仁德,在帝國內部引發了又一波的愛國熱潮。
與此同時,在德國柏林,帝國駐德公使奉命與俄國駐德公使進行了緊張而秘密的會晤。起初,俄方代表依仗其老牌帝國的餘威,態度倨傲,試圖狡辯,甚至反誣帝國“擴張過度”。然而,在帝國公使冷靜而強硬地出示了前線戰況的簡要通報其中適當突出了俄軍的慘重損失和帝國軍的兵鋒所指),並明確暗示若和談破裂,帝國軍隊不排除在天氣轉好後繼續推進的可能性後,俄方代表的氣焰頓時矮了半截,表示需要緊急請示聖彼得堡。
消息傳回俄國首都,冬宮內爭吵激烈。沙皇尼古拉二世麵對遠東的軍事災難和歐洲方向的戰略壓力,焦頭爛額。主戰派軍官雖仍叫囂著要複仇雪恥,但大多數掌權的文官和部分理智的將領都清醒地認識到,繼續這場戰爭隻會把俄國拖入更深的泥潭。在經過一番激烈的宮廷鬥爭後,沙皇最終艱難地采納了主和派的意見,決定接受中國的和談提議。
十餘日後,俄國政府通過中立國外交渠道,向中華帝國發出了同意進行停戰和談的正式照會,並提議將談判地點設在德國柏林。
柏淩雲在養心殿接到這一期待已久的消息時,臉上並未露出過多的欣喜,隻是深邃的眼眸中閃過一絲如釋重負的光芒。他對侍立在旁的柏淩川和文履謙平靜地說道:“第一步,總算邁出去了。接下來的談判桌,將是另一片戰場。告訴我們在柏林的代表團,原則問題,寸步不讓!帝國將士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土地與尊嚴,絕不能在外交辭令和酒杯交錯中丟失分毫!”
隨著俄國求和照會的抵達,彌漫在北疆上空長達數月之久的濃重硝煙,終於顯現出消散的跡象。一場不見刀光劍影,卻同樣波譎雲詭、關乎帝國未來百年國運的外交博弈,即將在遙遠的歐洲心臟拉開序幕。中華帝國,這個古老的國度,正以嶄新的、勝利者的姿態,穩健地走向決定東亞乃至世界格局的談判桌前。
喜歡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請大家收藏:()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