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元八年春,德國柏林,萬湖之畔一座被嚴密警衛的古典莊園內,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中華帝國與俄羅斯帝國決定命運的終局談判,在此進入了最關鍵時刻。巨大的水晶吊燈下,長長的談判桌猶如楚河漢界,分隔開兩個帝國的意誌。
帝國全權代表、外交部尚書柏淩川身著莊嚴的帝國朝服,脊背挺直,目光沉靜如水,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他的對麵,俄國全權特使、外交副大臣涅利多夫伯爵臉色晦暗,儘管竭力維持著老牌帝國的傲慢,但眉宇間難以掩飾的疲憊與焦慮,昭示著沙皇政府所承受的巨大內外壓力。
談判已進行了數輪,前期圍繞領土問題的交鋒尤為激烈。柏淩川一開始就拋出了帝國的核心立場,他示意隨員展開一幅巨大的遠東地圖,上麵用醒目的赤色清晰地標示出帝國要求的全新邊界線——這條線不僅完全恢複了《尼布楚條約》的傳統邊界,更將整個外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以北、烏蘇裡江以東直至大海的廣袤土地,以及庫頁島全境)毫無爭議地劃入帝國版圖。
“伯爵閣下,”柏淩川的聲音清晰而冷靜,不帶一絲火氣,卻蘊含著千鈞之力,“基於目前的軍事現實和曆史的公正,帝國要求貴國正式、永久承認這條邊界線。這片土地,自漢唐以來便有我中華先民漁獵生息,曆代皆有羈縻管轄。前清晚期國勢衰微,暫為貴國所據,然帝國已立,舊恥當雪,故土必複。此乃和約之基石,無可商議。”
涅利多夫試圖掙紮,他抬出曆史上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聲稱俄國對部分領土擁有“法理依據”。柏淩川立即予以迎頭痛擊,其言辭之犀利,令在場的德國觀察員都暗自咋舌。
“法理?”柏淩川嘴角泛起一絲冷峻的弧度,“閣下所指的‘法理’,是建立在貴國炮艦威脅與趁火打劫基礎上的不平等條約!帝國政府從未承認其合法性!國際公法亦強調條約簽署之平等自願原則。如今,帝國憑借自身力量,已然收複失地,修正了曆史的不公。若閣下執意談論法理,那麼,實力即是最大的法理!現狀即是不可動搖的事實!”
他頓了頓,目光如炬,“況且,貴國在談判期間,不斷於歐洲散布帝國‘擴張過度’之言論,試圖博取同情。然而,請閣下明示,帝國軍隊可有一兵一卒踏上過《尼布楚條約》議定邊界以西、以北的俄國傳統領土?我軍一切行動,皆在收複自家失地,何來‘擴張’之說?反倒是貴國,至今仍占據著唐努烏梁海等本屬蒙古、亦在帝國宗藩體係內的地區,孰為擴張,一目了然!”
這番駁斥,有理有據,既堅守了立場,又巧妙地將“擴張”的帽子反扣回俄國頭上,甚至為未來可能的外交博弈埋下伏筆指唐努烏梁海問題)。涅利多夫一時語塞,臉色更加難看。
領土問題上的僵局,使得後續關於戰爭賠款和軍事限製的談判更加艱難。俄方試圖大幅壓低賠款數額,並拒絕在遠東軍備上做出實質性限製。柏淩川則據理力爭,詳細列舉了戰爭給帝國造成的巨大人員傷亡和物資消耗,強調賠款是俄國必須承擔的侵略後果。在軍事限製上,他堅持要求俄方不得在靠近新邊界的地帶新建大型軍事堡壘,並對其太平洋艦隊的規模設定上限,以確保帝國北疆的長久安全。
談判桌外,暗流湧動。德國出於牽製俄國的戰略需要,不斷向俄方施壓,德皇威廉二世甚至通過非正式渠道暗示沙皇,若遠東戰事遷延不決,德國在歐洲可能不會對俄國的困境袖手旁觀。英國則保持其慣有的“均勢”姿態,雖不願見中國過於強大,但更樂見老對手俄國在遠東吃癟,因此態度曖昧,實則傾向於早日達成協議。錦衣衛指揮使何三安插在柏林的眼線,則不斷將俄方代表團內部的沮喪情緒和分歧情報傳回,供柏淩川決策參考。
真正的決定性力量,依然來自遙遠的遠東。武王柏淩嶽指揮的帝國北疆大軍,雖然按旨意暫停了大規模戰略進攻,但淩厲的戰術反擊、持續的炮火騷擾以及騎兵部隊對俄軍補給線的不斷襲擊,使得俄軍殘部始終處於高度緊張和消耗狀態。柏淩嶽故意放出的“春季攻勢”風聲,更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俄國人的心頭。聖彼得堡的冬宮內,沙皇尼古拉二世麵臨著國庫空虛、軍隊士氣低迷、國內不滿情緒高漲的巨大壓力。繼續這場毫無勝望的戰爭,很可能引發不可控的內亂。在征詢了核心幕僚後,沙皇最終痛苦地下達了接受中方主要條件的最終訓令。
當涅利多夫伯爵帶著沙皇的最終授權,回到談判桌前時,他仿佛瞬間蒼老了十歲。在最後一場漫長而煎熬的會議上,他幾乎是逐字逐句地,艱難地接受了中方提出的核心條款。
《中俄柏林和約》正式簽署。和約主要內容如下:
一、領土條款:俄羅斯帝國承認中華帝國對《尼布楚條約》議定邊界以南全部領土即外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以北、烏蘇裡江以東直至日本海沿岸、庫頁島全境)擁有無可爭辯的永久主權。雙方以此為基礎重新勘定詳細邊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二、賠款條款:俄羅斯帝國向中華帝國支付戰爭賠款庫平銀一億兩千萬兩,分八年付清,以俄國部分關稅收入作為擔保。
三、軍事限製條款:俄羅斯帝國承諾不在重新劃定的中俄邊界俄方一側一百公裡範圍內新建永久性大型軍事要塞或駐紮超過約定數量的常備軍。其太平洋艦隊總噸位及主力艦數量受到明確限製。
四、通商與其他條款:俄羅斯帝國向中華帝國開放其遠東剩餘港口如馬丹加等),給予帝國商人最惠國待遇。雙方交換戰俘,保證邊境居民正常往來。
當柏淩川在用中、俄、法三種文字書寫的和約最終文本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並蓋上帝國國璽時,他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沉重與釋然。這薄薄的幾頁紙,承載的是帝國北疆數萬將士的血汗與生命,是雪洗自《尼布楚條約》以來百年屈辱的象征。
消息通過電報以最快速度傳回新京。武英殿內,皇帝柏淩雲仔細閱畢和約全文,久久不語,最終化作一聲長長的歎息,其中既有勝利的欣慰,亦有對過往犧牲的追思。他對群臣道:“此約一簽,北疆可安矣。然俄人狼子野心,其屈辱必深藏於心,我朝需世代警惕,強軍固防,絕不可懈怠。”
《柏林和約》的簽訂,標誌著帝國對俄戰爭取得了完全且輝煌的勝利。帝國的版圖向北實現了巨大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拓展,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日本海出海口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一個掙脫了北方百年枷鎖、更加自信強大的中華帝國,終於可以將其戰略重心,完全轉向那個宿命中的島國對手。
喜歡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請大家收藏:()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