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凱旋與封賞餘波未平,帝國的權力中樞已在新架構下高效運轉。啟元殿東暖閣內,改製後的首次內閣會議氣氛嚴肅。紫檀木長桌兩側,新晉的帝國權力核心們正襟危坐。首輔文履謙身旁,坐著一位麵容清臒、目光深邃的老者,他便是皇帝柏淩雲新近任命的內閣次輔——前谘政院首席大臣、以通達時務、老成持重著稱的前清名臣張之洞。柏淩雲深知,新政推行需平衡各方力量,這位在士林中享有威望、曾力主“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老臣出任次輔,既能以其豐富的行政經驗協理文履謙處理繁劇政務,又能有效安撫和引導國內仍具影響力的傳統士人群體,實為穩定朝局的一步妙棋。
會議有條不紊地進行。首輔文履謙率先奏報新辟疆土的官吏選派方案,呈上厚厚一疊名單。“陛下,廣南、瀾滄兩省及庫頁島、外東北新拓之地已新設北海省),百廢待興,治理之才急缺。此乃吏部與兵部會同擬定的升遷調補初案,請陛下聖裁。”
柏淩雲接過名單,仔細翻閱,指尖劃過一個個名字及其履曆。他就幾個邊陲要職的人選,特彆詢問了張之洞的意見。“次輔於各地官吏情狀素有了解,此人選任廣南巡撫,是否妥當?彼處漢越雜處,需剛柔並濟之才。”
張之洞微微欠身,從容應答:“陛下明鑒。廣南新附,確係緊要,張人駿此人曾在前清任職督撫,精於調和民族事務,為人沉穩乾練,甚為適宜。”引經據典,分析利弊,展現了對官員背景和地方情勢的熟悉。
柏淩雲頷首,最終圈定了幾個人選,對文履謙和張之洞道:“二位相國,新地之治,首在得人。人選最終議定,務求人地相宜,由吏部儘快行文派遣,不得延誤。淩川,”他轉向兼任外交大臣的襄王柏淩川,“外交層麵需予配合,特彆是與仍存舊勢力區域交接事宜,確保平穩過渡。”
“臣等遵旨。”文履謙、張之洞、柏淩川齊聲領命。張之洞的加入,使內閣決策更顯穩妥與周全。
隨後,新任工商大臣沈富安奏報龐大的戰後建設計劃,提出加速貫通南北鐵路大動脈、開發新領土資源、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等具體措施,言辭間充滿雄心。內務大臣柏淩宇則詳細彙報了內務部架構搭建、接管皇家產業以及與錦衣衛權責銜接的進展。錦衣衛都指揮使何三一如既往言簡意賅,陳奏了對新附之地及沿海口岸的安全監控部署。整個會議過程條理清晰,效率頗高,柏淩雲對新內閣的運轉能力深感滿意。
然而,退朝之後,真正的波瀾卻在暗中湧動。福王柏守業與裕王柏守謙兩位皇叔,顯然已等候多時,聯袂求見,神色比往日更為凝重。
“陛下,”在禦書房內,柏守業摒退左右,開門見山,言辭懇切,“國不可一日無君,宮不可長期無後。此乃江山社稷之基。林貴妃林嬪已升為貴妃)雖得聖心,近日又將臨盆,有功於皇室,然其出身……終究寒微,若立其為後,恐天下士林非議,謂陛下不重門第,有損天家威嚴於四海。”
他頓了頓,觀察了一下皇帝的神色,繼續道,“沈富安之女,係出江南望族,自幼受庭訓,知書達理,品貌端方,更緊要者,其父於帝國創建、新政推行,皆有擎天保駕之功。立沈氏為後,上合禮法,下安功臣之心,更能聯結新興之力,實乃穩固社稷之良策啊!”柏守謙在一旁連連點頭,補充道:“王兄所言極是。皇後乃天下母儀,門第品性至關重要。沈氏女實為不二之選,望陛下為國家計,早定中宮,以安人心。”
柏淩雲靜坐禦案之後,指尖輕輕敲擊著紫檀木桌麵,發出沉穩的篤篤聲。他心知肚明,兩位皇叔此番進言,不僅代表了部分宗室和舊有勳貴的觀念,更深層次的是反映了以沈富安為首的新興工商勢力渴望通過聯姻進一步融入權力核心的迫切心態。立沈氏為後,無疑是鞏固眼下統治聯盟、換取他們對新政持續支持的一步重要棋子。且沈氏女本身風評甚佳,確為合適人選。權衡利弊,他心中已有決斷。
略作沉吟,柏淩雲便抬起眼簾,目光掃過兩位叔父,頷首道:“二位叔父為國操勞,用心良苦,朕甚感欣慰。沈卿功勳卓著,於國於家,皆有大功。其女賢德之名,朕亦素有耳聞。立後之事,關乎國體,便依叔父之議,擇吉日冊立沈氏為皇後。”
兩位皇叔聞言,臉上頓露喜色,仿佛完成了一樁重大使命。但他們真正的意圖並未完全達成。柏守業趁熱打鐵,向前微傾身體,試探著將話題引向更敏感的領域:“陛下聖明!此實乃帝國之福!此外……臣等聽聞,林貴妃臨盆在即,宮中禦醫皆言胎象穩健,若天佑柏氏,誕下皇子,自是陛下皇長子,可喜可賀。然……國本大事,關乎萬年基業,是否……待皇後正位中宮之後,再觀嫡出之子,從容議定,更為穩妥?”話語委婉,卻清晰表達了希望未來立嫡的傾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柏淩雲目光驟然一凝,雖未動怒,但周身氣息瞬間變得更為威嚴,他打斷了柏守業的話:“叔父!”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力,“立後,是為統攝六宮,明尊卑序,安定人心。朕已準奏。然,朕之血脈,無論母氏為何,皆是龍胤,承天景命,尊貴無比。立儲乃國家根本,天下至重,朕自有宸斷,必以社稷千秋、皇子賢德為唯一準繩,此非外廷可輕議。”他明確表達了對未來“長子”地位的維護意向,以及立儲將基於才能而非單純嫡庶的決心,強硬地拒絕了皇叔們試圖影響繼承序列的企圖。柏守業、柏守謙感受到皇帝話語中的決絕與威壓,深知此事已觸底線,不敢再強諫,隻得躬身稱是,諾諾退下。
望著兩位叔父離去的背影,柏淩雲眼神深邃。他同意立沈氏為後,是政治權衡的結果,意在穩定朝局,換取實力派的支持。但在繼承人問題上,他必須掌握絕對主動權,絕不允許外戚或任何集團過早介入,埋下日後紛爭的禍根。他甚至想到,既然勳貴舊臣如此熱衷聯姻,不妨……
翌日,一道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旨意傳出:皇帝在準允冊立沈氏為後的同時,亦納了幾位勳貴老臣的女兒為妃。其中包括福王力薦的工部尚書魯秉忠的之女,以及兩位在北伐和新政中立下功勞的文臣武將之妹。此舉看似廣納後宮,實則精妙地平衡了各方勢力,既安撫了提議立後的皇叔及其關聯勢力,又引入了新的製衡因素,避免沈家因皇後之位而權勢過度膨脹,更將更多功臣家族的利益與皇室緊密捆綁。消息傳出,相關家族自然感恩戴德,前朝後宮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暗流湧動的格局,被皇帝以高超的手腕悄然重塑。
就在這前朝紛擾稍定之際,永壽宮傳來消息,林貴妃出現持續規律宮縮,分娩在即。柏淩雲聞訊,即刻起駕前往。雖維持著帝王的沉靜,但眉宇間那一絲不易察覺的緊蹙,透露了內心的關切。
永壽宮外,燈籠高掛,宮人屏息靜氣,穿梭忙碌卻井然有序。產房內隱隱傳來林貴妃壓抑的痛楚呻吟。柏淩雲未入內室,以免乾擾禦醫和穩婆,隻在殿外廊下駐足。夜空繁星點點,初夏的夜風帶著花香,卻吹不散彌漫在空氣中的緊張氣息。他負手而立,仰望蒼穹,心中思緒萬千。帝國疆域萬裡,朝堂博弈錯綜複雜,此刻,這一切似乎都凝聚於這殿內即將降臨的新生命之上。他深知,此子的誕生,無論性彆,都將為後宮乃至前朝的權力格局帶來深遠影響,尤其是,若為皇子……
時間在焦灼的等待中一點點流逝,從深夜直至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突然,產房內一陣異乎尋常的忙亂後,一聲異常響亮、充滿生命力的啼哭,如同破曉的鐘聲,猛然劃破了宮殿的寂靜!
片刻後,產房門開,經驗豐富的穩婆疾步而出,臉上帶著難以抑製的喜悅,跪地高聲賀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皇天庇佑,貴妃娘娘誕下一位健壯的皇子!母子平安!”
刹那間,柏淩雲心中那根緊繃的弦驟然鬆開,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與喜悅如暖流般湧遍全身。他深吸一口氣,壓下翻騰的心緒,快步走入殿中。在禦醫和宮人的簇擁下,他看到了那個被包裹在明黃色繈褓中的嬰兒——麵色紅潤,眉眼依稀有自己的輪廓,正有力地啼哭著。他又看向榻上麵色蒼白、汗濕鬢發卻洋溢著幸福與欣慰光芒的林貴妃,心中充滿了一種奇異的感動。他上前輕輕握住她的手,動情道:“愛妃辛苦了!此子哭聲洪亮,體魄強健,實乃天賜麟兒,朕之皇長子!”
他當即轉身,朗聲下旨,聲音清晰而堅定,傳遍永壽宮:“傳朕旨意:皇長子,賜名‘繼明’,喻承繼大統、明照天下之意!貴妃林氏,誕育元子,功在社稷,晉封為皇貴妃,永壽宮用度倍於常製!所有伺候人等,皆重重有賞!”
天色大亮,皇帝並未循例舉行大規模朝會,而是緊急召見文履謙、張之洞、柏淩嶽、柏淩川、柏淩宇等極少數核心重臣於乾清宮西暖閣。麵對這些帝國柱石,柏淩雲神色莊嚴肅穆,宣布了那個必將震動朝野的決定:“朕之皇長子柏繼明,已於昨夜降生。此乃上天佑我柏氏、賜福中華之吉兆,亦昭示帝國國運昌隆。為定國本、安天下、絕覬覦,使臣民有所依歸,朕決意,冊封皇長子柏繼明為皇太子,正位東宮!著禮部、內務部即刻籌辦冊封大典,詔告天下,鹹使聞知!”
文履謙、張之洞等重臣雖感此舉迅捷,但見皇帝意誌堅決,毫無轉圜餘地,且立長亦符合傳統綱常,利於迅速穩定人心,皆躬身領命:“陛下聖斷,臣等遵旨!”
數日後,帝國連頒兩道重要詔書,公告天下。一為冊立沈富安之女為皇後,定於三月後行冊封禮;二為冊封皇長子柏繼明為皇太子,並宣布將於太子滿月時行冊立大典。
皇長子的誕生與迅即被立為太子,如同一塊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層層漣漪。擁護者盛讚陛下英明果決,早定國本,固萬年之基;朝野間雖偶有私議林皇貴妃出身之聲,但在皇帝空前威望、明確無比的意誌以及“立長”這一符合宗法傳統的旗幟麵前,任何潛在的異議都顯得微不足道,迅速消弭於無形。
柏淩雲以此向天下臣民及各方勢力昭示,在新生中華帝國,皇帝的權威至高無上,繼承序列由朕欽定,帝國的未來,必須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喜歡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請大家收藏:()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