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元九年春,新京城的積雪初融。這一日,啟元殿內舉行了大朝會,不僅在京文武百官儘數到場,新任的樂浪、新羅兩省巡撫及各邊鎮大將也奉詔入京覲見。
朝會伊始,首輔文履謙手持玉笏,率先出班奏報,聲音沉穩有力:啟奏陛下,自北討南征以來,帝國疆域大增,新設北海、廣南、瀾滄、樂浪、新羅五省。各地新政推行順利,人口滋生,府庫充盈。據戶部清丈,新增墾田八百萬畝,歲入賦稅較戰前增長三成有餘,國庫存銀已逾六千萬兩。
工部尚書魯秉忠接著稟報,聲若洪鐘:啟稟陛下,鐵路建設進展神速。新京至北海乾線已通至哈爾濱,預計明年可達伯力;新京至廣南乾線衡陽段即將竣工,三年內可直抵升龍城。各礦產開發有序,漢陽鐵廠年產鋼鐵已突破十萬噸,江南製造總局可月產德式步槍三千支、炮彈五萬發。
學部尚書張謇的奏報則著眼於長遠:陛下,全國新式學堂已達三千所,在校生逾二十萬。朝鮮兩省也已開設官學百所,推行漢語教學。新京大學堂首屆畢業生三百人,已分派各省任實職。
聽著這些捷報,柏淩雲麵露欣慰之色,卻未沉醉其中。他目光掃過群臣,話鋒陡然一轉:諸卿可知,昨日德國特使馮·海因裡希又送來密信?
殿內頓時安靜下來,唯有殿外秋風拂過鬆柏的沙沙聲。柏淩雲緩緩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世界地圖前,手持朱筆在歐亞大陸上劃過:德皇威廉二世正式邀請帝國加入其主導的大陸同盟,欲與我結成軍事同盟,共同應對英法俄的所謂包圍網
他轉過身,目光如炬:表麵上是同盟之邀,實則是要帝國為其在歐洲的爭霸火中取栗。朕已命淩川婉拒,但此事提醒我們——西洋列強從未停止對東方的覬覦,帝國的太平,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外交大臣柏淩川立即接話:陛下聖明。臣近日接連接到急報:英國遠東艦隊頻頻在南海活動,其旗艦號甚至闖入我廣南省沿岸水域;美國也加大了對菲律賓的投入,其太平洋艦隊實力大增;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與英美接觸頻繁,似有蠢蠢欲動之象...
所以,柏淩雲打斷他,聲音沉靜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表麵的太平下暗流湧動。帝國雖已奠定東亞霸權,然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他回到禦座前,下達一連串清晰指令:文相,新政不可鬆懈,特彆是軍工生產要加速,明年鋼鐵產量需達十五萬噸。魯尚書,鐵路建設要快,朕要五年內貫通全國主要行省,特彆是西南至緬甸、西北至新疆的線路要提前規劃。張尚書,人才培育更要抓緊,特彆要培養懂西洋語言、通曉國際法之士,可選派優秀學子赴德國留學。
最後,他特彆叮囑靖王柏淩銳:朝鮮兩省初定,民心未附,須防內外勢力勾結生亂。水師要常備不懈,陸軍要隨時可戰。徐世昌治理地方雖善,然軍事非其所長;馬嘯川忠誠勇猛,可授新羅省提督,專司防務。對馬島要塞要加緊修建,使之成為帝國東疆不沉的戰艦。
退朝後,柏淩雲獨留武王柏淩嶽、定王柏淩峰、靖王柏淩銳三王至養心殿議事。在巨大的沙盤前,他推心置腹地說:今日召你們來,是要交代一件關乎帝國百年氣運的大事。朕已命文相草擬《帝國國防大綱》,明確未來十年的建軍方略。
他手指沙盤上廣袤的疆域:北疆,淩峰要繼續經營,以北海省為基地,修建要塞,屯墾實邊,向北輻射影響力。東疆,淩銳要確保朝鮮海峽萬無一失,對馬島要塞要配備最新式克虜伯重炮。而淩嶽...
他看向武王,目光中充滿期待,你要著手組建真正的遠洋艦隊。朕已命沈富安與德國談判,購買兩艘萬噸級戰列艦。帝國的未來,在更廣闊的海洋上。
近日水師提督陳璘奏報,林啟榮、程璧光、薩鎮冰三人分領編隊巡弋,皆稱職儘責,展現出獨當一麵的潛力。尤其薩鎮冰在南海處置英艦挑釁一事,有理有節,既保全國體,亦未釀成事端。此三人皆為海軍翹楚,將來遠洋艦隊建成,正可大用。
三王肅然領命。他們明白,皇兄這是在為更長遠的未來布局。柏淩嶽更是激動不已:陛下放心,臣必為帝國打造一支縱橫四海的強大海軍!
是夜,柏淩雲來到永壽宮看望太子繼明。林皇貴妃欲要行禮,被柏淩雲擺手製止。他抱起兒子,走到窗前望著滿天星鬥,輕聲自語:繼明啊,父皇為你打下了這片江山。但守不守得住,能守多久,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月光如水,灑在父子二人身上。帝國的版圖空前遼闊,軍威鼎盛,但柏淩雲深知,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西洋列強的虎視眈眈,內部治理的千頭萬緒,還有那看似平靜的後宮下暗藏的波瀾,都在考驗著這個新生帝國的韌性。
然而,看著懷中稚子清澈的眼神,柏淩雲的目光重新變得堅定。他想起自己從豫南起兵至今的崢嶸歲月,想起那些戰死沙場的將士,想起正在各地辛勤勞作的百姓。無論前路如何艱險,他都要為帝國,為子孫,開創一個真正的新紀元。
傳旨,他輕聲對隨侍太監說,明日朕要親臨新京大學堂,為即將赴德留學的學子送行。
第四卷終)
喜歡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請大家收藏:()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