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元十八年十月十七日,拂曉前的伏爾加河東岸籠罩在刺骨的寒霧中。第六軍軍帥段祺瑞站在前沿觀察所內,透過望遠鏡凝視著對岸若隱若現的俄軍工事。這位以穩健著稱的老將,此刻正肩負著帝國西進戰略中最關鍵的一環——強渡伏爾加河。
軍帥,第十六師師帥李根源快步上前,胡須上已結滿白霜,炮兵集群已完成最後校準,第一突擊梯隊已進入出發陣地。工兵連夜在冰麵上鋪設了草墊,防止突擊舟打滑。
段祺瑞微微頷首,目光依舊緊盯著對岸:告訴炮兵,首輪齊射要覆蓋對岸所有已知火力點。工兵要在炮火延伸後的第一時間架設浮橋,我要在中午前看到裝甲部隊過河。
李根源肅立領命,隨即補充道,蒙古騎兵師的巴特爾將軍傳來消息,他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頓河上遊,隨時可以切斷俄軍南翼退路。
就在這時,東方天際泛起魚肚白。段祺瑞看了眼懷表,沉聲道:開始吧。
三發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劃破了黎明前的寂靜。下一刻,大地開始顫抖。
帝國炮兵陣地方向傳來了震耳欲聾的轟鳴,成千上萬門火炮同時怒吼,熾烈的炮口焰瞬間照亮了整個東岸天空。從75毫米野戰炮到240毫米重型榴彈炮,成噸的炮彈如同冰雹般砸向對岸俄軍陣地。爆炸的火球接連騰起,濃密的黑煙很快籠罩了整個西岸防線。
徐進彈幕,延伸射擊!段祺瑞通過野戰電話下達命令。
炮火開始向縱深延伸,伏爾加河麵上突然出現了數百艘突擊舟。第十六師的精銳步兵在軍官的帶領下,冒著對岸零星的反擊火力,奮力劃向對岸。
為了帝國!為了陛下!李根源親自率領第一波突擊部隊,站在船頭高聲呐喊。子彈在河麵上濺起密集的水花,不斷有士兵中彈落水,但後續部隊毫不猶豫地繼續前進。
對岸俄軍的抵抗出乎意料的頑強。儘管經曆了猛烈的炮火準備,仍有不少暗堡和機槍陣地存活下來,密集的火力網封鎖著登陸場。
命令炮兵進行壓製射擊!段祺在前沿觀察所內焦急地下令,告訴李根源,不惜代價也要打開突破口!
就在這時,天空中傳來熟悉的引擎轟鳴。帝國陸軍航空隊的戰鬥機編隊掠過河麵,對西岸殘存的俄軍火力點進行俯衝掃射。緊接著,轟炸機群出現在天際,對俄軍縱深陣地展開轟炸。
河麵上的突擊部隊趁機加快速度,第一批登陸艇終於靠岸。帝國士兵們躍出船艙,在軍官的帶領下向俄軍陣地發起衝鋒。慘烈的白刃戰在河岸一線展開。
報告軍帥!第十六師第一團已成功建立登陸場,正在向縱深發展!
段祺瑞重重一拳砸在觀察所的護欄上,命令工兵立即開始架設浮橋,裝甲先鋒營準備過河!
這一幕,通過架設在前線的無線電設備,實時傳回了皇帝專列上的指揮車廂。
柏淩雲站在通訊地圖前,專注地聆聽著前線的每一個細節。當聽到第十六師成功建立登陸場的消息時,他微微頷首,對著話筒說道:告訴段祺瑞,穩紮穩打,不必急於求成。朕要的是完整的勝利,不是慘勝。
陛下英明。話筒那頭傳來柏淩嶽的聲音,南線第八軍馬嘯川部也已經發起佯攻,成功牽製了俄軍兩個師的兵力。
就在這時,何三悄無聲息地呈上一份電報:陛下,第七軍馮國璋急電。北路我軍已突破俄軍卡馬河前沿防線,攻克兩處據點,俘敵兩千餘人。
柏淩雲接過電報掃了一眼:告訴馮國璋,繼續向北壓迫,務必牽製住俄軍北翼兵力。
他走到舷窗前,望著窗外飛馳而過的西伯利亞原野。專列正在全速向伏爾加河前線駛去,預計傍晚時分就能抵達段祺瑞的指揮部。
陛下,柏淩嶽的聲音再次從話筒中傳來,剛剛接到戰報,第六軍第十七師在喀山以北成功渡河,正在包抄俄軍側翼。
很好。柏淩雲眼中閃過一絲滿意,告訴段祺瑞,朕要在三天內看到全線突破。
此時的伏爾加河前線,戰鬥已經進入白熱化。帝國工兵冒著槍林彈雨,在河麵上架設起了數座浮橋。第一批啟元式戰車轟隆隆地駛過浮橋,在西岸登陸場上展開戰鬥隊形。
裝甲部隊,前進!裝甲先鋒營營長站在戰車炮塔上,揮舞著軍刀。鋼鐵洪流開始向俄軍縱深陣地推進。
俄軍指揮官布魯西洛夫顯然沒有料到帝國軍的攻勢如此猛烈。他緊急調集預備隊,試圖將登陸的帝國軍趕回河對岸。激烈的戰鬥在伏爾加河西岸的每一個角落展開。
報告!左翼發現俄軍騎兵!
命令機槍手就位!戰車組成環形防禦陣型!
帝國士兵們迅速組織起防線,輕重機槍噴吐出火舌,將衝鋒的俄軍騎兵成片掃倒。戰車的主炮不斷轟鳴,摧毀著俄軍的反擊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