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元十八年十二月的太平洋,因中途島一場決定性的勝利而風雲變色。帝國海軍主力在薩鎮冰都督的統領下,並未如傳統思維般進行長時間休整,而是挾大勝之威,果斷揮師東進,兵鋒直指美國太平洋艦隊最後的巢穴——夏威夷珍珠港。
“陛下諭令:中途島捷報,朕心甚慰。然敵巢未覆,終為心腹之患。著柏淩銳、薩鎮冰等,抓住戰機,若能克複夏威夷,則太平洋門戶洞開,帝國海權可定半壁!”來自新京的諭旨,既是對中途島大捷的肯定,更是對下一階段作戰的明確指引。
在東瀛府與那霸之間往來的加密電文中,薩鎮冰與靖王柏淩銳對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
“王爺,班森新敗,珍珠港守軍士氣必然低落,但其經營多年,岸防體係完善,港口內必有殘存艦隻及大量雷炮。強攻硬打,恐代價巨大。”薩鎮冰的電文透露出謹慎。
柏淩銳回電則更具進取性:“薩都督所慮極是。然戰機稍縱即逝!美軍新敗,其本土增援未至,正是一鼓作氣之時。我意,以航母艦載機及主力艦持續削弱其港內力量及岸防,同時遣精乾艦隻,前出卡霍奧拉韋島與懷尼尼島之間水道,嘗試封鎖港區,斷其補給,迫其出戰或坐以待斃。此戰關鍵在於,以持續壓力,摧垮其抵抗意誌!”
一個大膽的進攻計劃——“赤霆”行動,迅速成型。帝國海軍主力艦隊,在補充了部分彈藥油料後,毅然決然地撲向兩千海裡外的夏威夷。
與此同時,在北線,一個更為隱秘且艱巨的任務正在展開。根據帝國最高統帥部的全局戰略,為牽製美國,開辟第二戰場,並奪取北美大陸的橋頭堡,北方戰區所屬之第十三軍,奉命執行“雪原”計劃——登陸並占領美國阿拉斯加地區。
第十三軍在北海艦隊一部由李鼎新提督分派)的支援下,搭載大量運輸艦和破冰船,自帝國北海省及勘察加半島秘密啟航,冒著北太平洋冬季惡劣的風浪與嚴寒,向著冰冷的阿拉斯加海岸線進發。他們的首要目標,是位於阿拉斯加半島南端的荷蘭港,以及更具戰略價值的科迪亞克島。
十二月七日,晨,夏威夷瓦胡島以北海域。
帝國龐大的特混艦隊再次出現在美軍偵察機的視野中,如同籠罩在珍珠港上空的死亡陰雲。珍珠港內,一片混亂與悲觀的景象。中途島幸存的艦隻帶著累累傷痕返港,來不及徹底修複,新的警報已然拉響。代理指揮的理查森少將班森上將於中途島戰鬥中受重傷,已後送本土)麵色凝重,他知道,考驗珍珠港要塞真正成色的時刻到了。
“所有岸防炮台就位!高射炮群準備!港內艦隻,能動的儘量疏散至港灣內側,依托岸炮保護!魚雷艇支隊準備夜間出擊!”理查森的命令帶著背水一戰的決絕。珍珠港,這個被稱為“太平洋堡壘”的基地,即將迎來建成以來最猛烈的攻擊。
上午八時,帝國第一波攻擊機群,主要由“天龍”號和修複了甲板的“翔鳳”號航母起飛的“雷龍”轟炸機和“劍魚”魚雷機組成,在“海鷹”戰鬥機的護航下,飛臨珍珠港上空。
迎接他們的是美軍部署在瓦胡島各處山頭和海岸的密集防空火網,以及從希凱姆機場、惠勒機場緊急起飛的美軍戰鬥機。空戰瞬間進入白熱化。帝國的目標是港內依稀可見的艦影和船塢設施,而美軍則拚死保衛著他們最後的家園。
轟炸是殘酷而低效的。港內水深較淺,加之美軍有意將受傷艦隻靠近岸邊,甚至坐沉以充當固定炮台,使得帝國魚雷機的攻擊效果大打折扣。俯衝轟炸則要冒著地麵無數高射炮火的洗禮,損失巨大。一枚炸彈命中了乾船塢內的修理艦“維斯塔爾”號,引發大火;另一枚近失彈炸傷了輕巡洋艦“羅利”號。但美軍最寶貴的資產——那幾艘在中途島幸存下來、亟待修複的戰列艦,因位置靠內,並未受到致命打擊。
“攻擊效果不佳!敵軍防空火力超乎預計!”攻擊機群指揮官在無線電中急促地報告。
薩鎮冰在“龍威”號上接到報告,眉頭緊鎖:“命令艦隊,前出至有效射程,戰列艦、巡洋艦編隊,用主炮轟擊福特島機場、油庫及沿岸雷達站!壓製其防空和偵察能力!”
帝國水麵艦艇部隊開始冒險前壓。“龍騰”、“龍淵”、“鎮海”號等戰列巡洋艦,以及、“飛霆”等重型巡洋艦,在驅逐艦的掩護下,向瓦胡島海岸逼近。巨炮的轟鳴加入了死亡的合唱,巨大的水柱和爆炸在島上關鍵設施附近不斷騰起。福特島機場跑道被部分摧毀,數個油罐被擊中,燃起衝天黑煙。但美軍的岸防重炮也隨即還以顏色,巨大的炮彈落在帝國艦隻周圍,迫使它們不斷進行規避機動。
戰鬥陷入了慘烈的消耗戰。帝國海軍雖然掌握著戰場主動權,但麵對經營多年、嚴陣以待的堅固要塞,每前進一步,每摧毀一個目標,都要付出鮮血的代價。一艘帝國驅逐艦“震雷”號被美軍岸防炮直接命中艦橋,瞬間沉沒;輕巡洋艦“海籌”號也被多發炮彈擊中,燃起大火,被迫退出戰鬥序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與此同時,在數千公裡外冰封的阿拉斯加荷蘭港。
十二月八日,黎明。當夏威夷的激戰正酣時,帝國第十三軍的先頭部隊,在北海艦隊幾艘老式巡洋艦和驅逐艦並不猛烈的炮火掩護下,乘著登陸艇,頂著刺骨的寒風和稀疏的雪花,衝上了荷蘭港冰冷的海灘。
這裡的抵抗遠不如夏威夷激烈。駐防阿拉斯加的美軍兵力薄弱,且多為國民警衛隊,缺乏重武器和實戰經驗。在帝國精銳陸軍麵前,他們的抵抗很快就被粉碎,第十三軍迅速占領了港口設施和簡陋的機場。
“向軍帥和陛下報捷:我部已於本日成功登陸阿拉斯加荷蘭港,斃傷俘敵約五百人,我軍傷亡輕微。現正鞏固灘頭,並向內陸推進。”第十三軍的電報,為帝國帶來了一個期盼已久的好消息——帝國的龍旗,終於插上了北美大陸的土地。
消息傳回新京和喀山行營,柏淩雲大為振奮,親自擬電嘉獎第十三軍將士:“北地苦寒,將士用命,揚威異域,功在千秋!”他同時指示內閣和兵部,立即著手製定向阿拉斯加移民和建立永久據點的計劃。
阿拉斯加的成功登陸,如同一把冰冷的匕首,抵住了美國的後腰,雖然短期內無法造成致命威脅,但其戰略牽製意義和心理震撼效果無可估量。美國不得不開始從本就捉襟見肘的西海岸防禦力量中,分兵北上。
而在夏威夷,戰事依舊膠著。連續三天的轟炸和炮擊,帝國海軍雖然給珍珠港的基礎設施造成了嚴重破壞,擊沉擊傷港內輔助艦隻十餘艘,摧毀了大量地麵設施,但始終未能徹底摧毀港內核心的主力艦,也未能有效突破美軍的岸防體係。自身的傷亡和消耗卻在不斷增加。
十二月十日夜間,薩鎮冰與柏淩銳再次進行緊急磋商。
“王爺,珍珠港確是一塊硬骨頭。我軍雖占優勢,然強攻之下,損失頗大。長期頓兵於堅城之下,非良策。”薩鎮冰的電文透露著疲憊與現實的考量。
柏淩銳回電,展現了其作為戰區統帥的決斷:“薩都督,我軍已達成基本戰略目標:重創珍珠港,使其短期內無法作為進攻跳板;登陸阿拉斯加,開辟第二戰場。繼續強攻珍珠港,得不償失。我意,艦隊主力暫時後撤至中途島一線進行休整補給,同時以航母艦載機和潛艇,持續封鎖、襲擾夏威夷航線,困死他們!待我軍消化戰果,新艦服役,再圖最終解決!”
這是一個務實而明智的決定。十二月十一日,帝國海軍主力在進行了最後一輪猛烈空襲,將珍珠港的船塢和剩餘油罐徹底摧毀後,開始有序地向西撤退。珍珠港上空彌漫著硝煙與絕望,雖然要塞依然挺立,但其作為進攻型海軍基地的功能已基本被廢黜。
夏威夷戰役,是一場未竟全功的“慘勝”。帝國海軍未能攻占珍珠港,自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它成功地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最後的殘餘力量封鎖在港內,徹底掌握了中太平洋的製海權,並將帝國的戰略前沿推進到了美洲大陸的門檻。與此同時,阿拉斯加登陸的成功,則為帝國開辟了全新的戰略空間。
帝國的兵鋒,在經曆了夏威夷的血火考驗後,雖然暫時回收,但其目光,已經越過浩瀚的太平洋,投向了更東方——那條連接兩大洋,被譽為“世界橋梁”的巴拿馬運河。切斷它,便能將美國海軍徹底分割,帝國的全球戰略,將獲得前所未有的主動權。一個新的、更大膽的計劃,開始在新京、東瀛府和那霸的作戰室內,悄然醞釀。
喜歡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請大家收藏:()鐵血新華夏:龍騰寰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