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在內蒙古草原上賴了半個月,卻被一場連下三天的暴雨澆得無影無蹤。雨停的那天清晨,黑風嶺下的紅格爾嘎查飄著細碎的冷雨,牧民巴特爾牽著兩匹棗紅馬站在土坯房前,羊皮襖的領口結著一層白霜。他望著遠處雲霧繚繞的黑風嶺半山腰,眉頭擰成了疙瘩——三天前的暴雨衝垮了山壁,露出個黑黢黢的洞口,牧民放羊時遠遠瞥見,回來就說那是"山神爺的嗓子眼",誰去誰倒黴。
可今天不一樣。土路上傳來了汽車的轟鳴聲,兩輛綠色的北京212吉普車濺著泥水駛來,在土坯房前停下。車門打開,下來幾個人:為首的女人穿著藍色勞動布外套,頭發用橡皮筋紮在腦後,臉上沾著趕路的塵土,卻擋不住眼神裡的銳利——她就是省博物館的考古專家羅薈英。身後跟著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背著鼓鼓囊囊的帆布包,是她的學生小林;最後下來的男人穿著軍綠色的醫生製服,手裡提著棕色的醫療箱,是勘探隊的隊醫趙國軍。
"巴特爾同誌,辛苦你等這麼久。"羅薈英伸出手,聲音帶著長途奔波後的沙啞。巴特爾愣了一下,才伸手與她相握,他的手掌粗糙得像老樹皮,帶著常年握馬鞭的厚繭:"羅同誌客氣了,牧民的本分就是給客人引路。隻是這黑風嶺...最近不太平。"
"我們就是為那處新發現的洞穴來的。"羅薈英直截了當,"省裡接到報告,懷疑裡麵可能有古代遺跡,我們得去勘探一下。"小林跟著點頭,眼裡滿是興奮:"羅老師說了,黑風嶺在元代是交通要道,說不定能有重大發現!"
趙國軍卻在一旁皺著眉,打量著陰沉的天色:"雨剛停,山路濕滑,而且這地方信號全無,萬一出點意外,連救援都不好聯係。"他的語氣帶著明顯的顧慮,羅薈英看了他一眼:"趙醫生放心,我們帶了足夠的裝備,而且巴特爾同誌熟悉地形,不會有問題。"
巴特爾沒再多說,轉身把馬牽到吉普車旁:"東西多,讓馬馱著吧。山路陡,車開不上去,得走兩個時辰。"幾人七手八腳地把帳篷、勘探工具、乾糧往馬背上捆,小林趁機湊到巴特爾身邊:"大叔,這黑風嶺真有牧民說的那麼邪乎嗎?"
巴特爾看了他一眼,嘴角扯出個複雜的笑:"老一輩傳下來的話,總有幾分道理。三十年前,有個商隊在山裡迷路,最後就剩一個人跑出來,說看到山洞裡有"鬼火",後來那人沒過半年就瘋了。"小林聽得心裡一緊,剛要再問,羅薈英已經在催著出發了。
隊伍沿著泥濘的山路往上走,冷雨打在臉上,像小針紮一樣疼。黑風嶺的山壁全是黑褐色的岩石,上麵長著稀疏的灌木叢,風一吹,枝葉發出"嗚嗚"的聲響,像是有人在哭。走了將近一個時辰,小林的褲腳和鞋子全沾滿了泥,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羅老師,還有多久啊?"
"快了,翻過前麵那個山坳就到了。"羅薈英抹了把臉上的雨水,抬頭望去。就在這時,巴特爾突然停下腳步,指著前方:"看,就是那裡。"
眾人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隻見半山腰的山壁上,一個巨大的洞口赫然出現。洞口高約三米,寬兩米多,被雨水衝刷後,邊緣的岩石顯得格外猙獰,像是一頭巨獸張開的嘴。洞口周圍的泥土裡,還散落著一些斷裂的樹枝和石塊,顯然是暴雨衝垮的。
"大家小心點,靠近時慢著點走。"羅薈英叮囑道,率先朝洞口走去。趙國軍緊隨其後,手裡的醫療箱握得緊緊的。小林跟在最後,心裡既緊張又興奮,他忍不住往洞口裡看了一眼,裡麵黑漆漆的,深不見底,仿佛有什麼東西在暗處盯著他們。
走到洞口,一股潮濕的黴味混雜著淡淡的土腥味撲麵而來,讓人忍不住皺起眉頭。羅薈英從帆布包裡拿出手電筒,按下開關,一道光柱射進洞裡。光柱所及之處,能看到洞壁上有一些模糊的痕跡,像是繪畫的殘留。
"有壁畫!"羅薈英眼睛一亮,"小林,把畫板和粉筆拿出來,我先記錄一下。趙醫生,你幫忙看看周圍有沒有危險。巴特爾同誌,麻煩你在洞口守著,留意外麵的情況。"
分工完畢,幾人各自行動。羅薈英舉著手電筒,仔細觀察著洞壁上的壁畫。壁畫的顏色已經變得暗淡,主要是黑色、紅色和黃色,畫的似乎是一些人物和動物,還有一些看不懂的符號。"看這個服飾,像是元代的風格。"羅薈英一邊說,一邊讓小林把壁畫的輪廓畫下來,"而且這些符號,可能是當時的文字記載。"
趙國軍則在洞口附近檢查,他蹲下身,摸了摸地上的泥土:"這裡的泥土很鬆軟,而且沒有新鮮的腳印,應該很久沒人來過了。"他又看了看洞壁,"岩石很結實,暫時沒有塌方的風險。"
小林一邊畫畫,一邊忍不住往洞深處張望:"羅老師,裡麵會不會有更大的發現啊?"羅薈英點點頭:"很有可能。元代的洞穴遺址,通常裡麵會有更豐富的遺存。等我們記錄完洞口的壁畫,就往裡探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就在這時,巴特爾突然在洞口喊了一聲:"羅同誌,你們快過來看!"幾人連忙跑過去,隻見巴特爾指著洞口右側的一塊岩石:"你們看這上麵的刻痕,像是人為的。"
羅薈英湊近一看,岩石上果然有幾道規整的刻痕,像是用工具鑿出來的,而且刻痕裡還殘留著一點紅色的顏料,與壁畫的顏色相似。"這應該是當年修建洞穴時留下的。"羅薈英興奮地說,"說明這個洞穴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工開鑿的!"
就在大家圍著刻痕討論的時候,小林突然"哎呀"叫了一聲,指著洞裡麵:"你們看,那是什麼?"眾人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隻見洞深處的黑暗中,隱約有幾點綠色的光在閃爍,像是鬼火一樣。
趙國軍的臉色一下子變了:"那是什麼東西?"巴特爾也皺起了眉頭,聲音有些凝重:"好像是...狼的眼睛?"羅薈英卻很鎮定:"彆慌,可能是反光。小林,把另一個手電筒拿出來,我們一起照過去看看。"
小林趕緊從包裡拿出另一個手電筒,和羅薈英一起將光柱射向洞深處。光柱所及之處,綠色的光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空曠的洞穴空間。"看來是光線的問題。"羅薈英鬆了口氣,"大家彆緊張,我們繼續往裡走。"
幾人拿著手電筒,小心翼翼地往洞深處走去。洞穴越往裡越寬敞,洞壁上的壁畫也越來越清晰。壁畫上的內容主要是描繪元代人的生活場景,有放牧、狩獵、祭祀等,畫得栩栩如生。"這些壁畫太珍貴了!"羅薈英激動地說,"對研究元代的草原文化有很大的價值。"
走了大約五十米,洞穴突然開闊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廳堂。廳堂的中央有一個平台,上麵散落著一些東西。羅薈英舉著手電筒照過去,倒吸了一口涼氣——平台上竟然散落著數十具骨骸!
這些骨骸橫七豎八地躺在平台上,有的完整,有的殘缺不全,骨骼的顏色已經變成了深黃色。最詭異的是,這些骨骸的排列方式很奇怪,像是按照某種規律擺放的。羅薈英蹲下身,仔細觀察著骨骸:"看這個排列,像是北鬥七星的形狀。"
小林也湊了過來,臉上滿是驚訝:"北鬥七星?難道是古人有意這樣擺放的?"趙國軍則走到一具骨骸旁,蹲下身檢查:"這些骨骸看起來年代很久遠了,但保存得還算完好。"
羅薈英的目光落在骨骸的手腕處,她發現每具骨骸的手腕上都套著一個細小的金屬環,已經生鏽發黑。"這個金屬環很特彆。"羅薈英用手指碰了碰金屬環,"看起來像是某種飾品或者刑具。"
"我看不像飾品。"趙國軍突然開口,語氣很肯定,"這些骨骸的骨齡都在20到30歲之間,正是年輕力壯的時候。而且你看這個金屬環留下的痕跡,孔洞邊緣有明顯的生活磨損,說明這些人活著的時候長期佩戴著它,更像是一種用來控製人的刑具,絕非殉葬品。"
羅薈英皺起了眉頭:"趙醫生,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元代的貴族墓葬中,常有殉葬坑,這些骨骸很可能就是殉葬者。至於金屬環,可能是殉葬者身份的象征。"
"殉葬者?"趙國軍冷笑一聲,"殉葬者會有這麼統一的骨齡?而且你見過殉葬者的骨骸排列成北鬥七星嗎?這根本不符合元代的殉葬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