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王家村的初夏總裹著薄荷艾的清苦香,林硯剛把文化站最後一批東夷刻符拓片整理好,就拐進了村口的“守泉農家樂”。院子裡的老梨樹枝葉瘋長,篩下細碎的陽光,落在靠窗的木桌上——那裡攤著一張泛黃的王家村地形圖,一個穿淺灰衝鋒衣的男人正俯身看著,指尖在“後山神泉”的標記上輕輕點著。
“您是來考察的?”林硯拉過一把竹椅坐下,指尖還沾著拓片的墨痕。男人抬頭,露出一雙帶笑的眼睛,手裡還捏著支鉛筆,筆尾掛著個小小的樹葉形狀掛墜。“我叫陳默,環保工程師,”他把桌上的玻璃杯往林硯那邊推了推,杯壁凝著水珠,“想來看看王家村毒素清理後的生態恢複情況,特彆是神泉周邊的水源保護。”
林硯心裡一動——自上次毒骨危機後,她一直擔心土壤毒素殘留影響水源,卻沒找到合適的專業人士谘詢。她指著地圖上“古墓隔離帶”的位置:“這一片的土壤我們用活性炭覆蓋過,但總怕雨季會有滲漏;神泉的水雖然檢測達標,可村民還是習慣去老井挑水。”陳默立刻拿出筆記本,筆尖飛快滑動:“我帶了便攜式檢測儀,明天可以先測神泉下遊的溪流;至於村民的顧慮,或許可以做個‘透明監測’——每天把數據貼在村廣場,讓大家放心。”
說話間,小虎抱著一捧剛摘的櫻桃跑進來,看見陳默就喊:“林硯姐姐,這個人昨天還問我後山的薄荷艾長得好不好呢!”陳默笑著揉了揉小虎的頭:“薄荷艾是很好的生態指示植物,它長得旺,說明土壤重金屬含量低。”林硯看著他眼裡的認真,忽然覺得,王家村的風裡,好像多了點不一樣的暖意。
第二幕
第二天清晨,陳默的環保監測車就停在了神泉旁。林硯陪著他蹲在泉邊,看著他將檢測儀的探頭緩緩探入水中,屏幕上跳出一串數據:“鋅離子濃度穩定,銅離子幾乎為零,比國家標準還好。”他轉頭看向不遠處的農田,眉頭微蹙——幾袋沒封好的化肥堆在田埂上,雨水正順著袋口往下滲。
“村民們對‘生態’還是沒概念。”林硯歎了口氣。陳默沒說話,隻是從車裡拿出幾張彩色海報,上麵畫著“垃圾分類指南”和“化肥密封保存示意圖”,還用東夷刻符的樣式畫了小圖標。“我們去村廣場搭個宣講台吧,”他遞給林硯一卷膠帶,“用他們熟悉的方式講,比硬灌道理管用。”
宣講會那天,陳默沒講複雜的術語,隻舉著從田裡采的麥穗:“大家看,去年毒土的時候,麥穗隻有這麼短,”他用手比了個小拇指,“現在呢?”小虎立刻舉起手裡的麥穗,比他的手還長一截。陳默笑著點頭:“隻要我們護好土、護好水,明年的麥子能長得更高。”林硯站在一旁,看著他耐心解答村民的疑問——王嬸問“垃圾分類會不會麻煩”,他就說“我幫大家做分類箱,貼好標簽”;李叔問“神泉能不能洗衣服”,他就說“泉邊我會裝個洗衣池,用井水,神泉水留著喝更健康”。
接下來的半個月,兩人幾乎天天泡在一起。陳默畫了王家村生態修複的詳細圖紙,林硯就幫他跟村民溝通占地問題;陳默在後山種耐旱的側柏,林硯就帶著“守護者聯盟”的村民一起挖坑。有天傍晚下雨,兩人躲在山神廟的屋簷下,陳默看著林硯淋濕的發梢,遞過一條乾毛巾:“你為這個村子付出的,比我多太多了。”林硯接過毛巾,聞到上麵淡淡的皂角香:“這是我祖父守護的地方,也是我的家。”陳默看著她眼裡的光,忽然覺得,自己找了這麼久的“能一起做事的人”,好像就在眼前。
第三幕
王家村的篝火晚會,是為了慶祝生態項目初見成效辦的。村廣場上堆起的篝火劈啪作響,老周抱著吉他彈起了《映山紅》,村民們圍著篝火跳著自編的舞蹈,小虎拉著幾個孩子,非要給林硯和陳默讓出中間的位置。
“今天謝謝你。”林硯看著篝火旁的村民,臉上滿是笑意。陳默沒看篝火,隻看著她:“我應該謝謝王家村,讓我找到想一直做的事。”他頓了頓,聲音比晚風還輕,“更謝謝你,讓我想一直留在這兒。”
林硯的心猛地一跳,篝火的光映在陳默臉上,能看到他微微泛紅的耳尖。“我知道王家村有很多事要做,”陳默的指尖輕輕碰到她的手背,帶著點緊張的溫度,“我想和你一起做——林硯,你願意做我的女朋友嗎?”
周圍的音樂好像突然停了,隻剩下篝火的劈啪聲和自己的心跳。林硯看著陳默眼裡的認真,想起這些天他為村子做的一切,想起兩人在山神廟躲雨的傍晚,想起他筆記本裡畫著的、標著“林硯建議”的圖紙——她笑著點頭,聲音輕卻堅定:“我願意。”
“好啊!”小虎突然跳起來,手裡還舉著個用薄荷艾編的花環,往兩人頭上戴,“以後陳默哥哥就是我們村的人啦!”村民們跟著起哄,掌聲和笑聲裹著篝火的暖意,飄向遠處的古墓和神泉。林硯靠在陳默身邊,聞到他身上混合著泥土和薄荷艾的味道……
第二章完)
喜歡骨香散請大家收藏:()骨香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