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層倉庫的空氣帶著陳年金屬和潤滑油的沉悶氣味,灰塵在應急燈慘白的光柱下飛舞。林啟和陳深站在那個標注著stk的貨架前,目光落在那個約莫臉盆大小、通體閃爍著冷硬銀灰色光澤的金屬圓環上——銥鋨合金聚焦環。它靜靜地躺在那裡,表麵布滿了細微的劃痕和使用痕跡,仿佛訴說著它作為某個高精設備備件的過往。
這就是他們拚湊“奧術能量回收裝置”的最後一塊,也是理論上最堅固的一塊拚圖。
陳深上前,小心地將沉重的聚焦環取下,入手冰涼,分量十足。他沒有絲毫耽擱,將其裝入一個特製的隔離箱。“走!”
兩人迅速返回中央控製室。一路上,那種被無形時鐘滴答聲追趕的緊迫感如影隨形。控製室內,氣氛比他們離開時更加凝重。主屏幕上,代表信標信號的紅色波段,那周期性的脈衝增強清晰可見,像一顆不斷加速跳動的不祥心臟。
“燭陰”,裝置製造進度?”林啟一進門就立刻問道。
“自動化工廠已準備就緒。生物晶體狀態穩定。銥鋨合金聚焦環確認接收。製造流程啟動,預計耗時:十一小時三十七分鐘。”
一個倒計時出現在屏幕上,開始一秒一秒地減少。
十一小時三十七分鐘。每一秒都關乎存亡。
“信標信號有什麼新變化?”陳深將隔離箱放在指定傳送帶上,看著那刺眼的紅色波段。
“脈衝間隔正在緩慢縮短,強度峰值持續攀升。根據最新數據模型修正……‘收割者’先遣單位預計抵達時間,更新為:三十八至五十二天。”
又提前了!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但眾人臉上已經看不到最初的恐慌,隻剩下一種被逼到絕境後的麻木和決絕。抱怨和恐懼毫無意義,唯有行動。
“基地防禦係統評估結果如何?”林啟強迫自己冷靜,問出最關鍵的問題。
“燭陰”調出另一組數據。“基地主要防禦體係包括:能量偏轉護盾最大展開需消耗基地總能源儲備的65)、定點電磁軌道炮陣列能耗視攻擊強度而定)、以及內部安保機器人部隊當前可用數量:127單位,需額外能源激活及維護)。此外,部分區域存在實驗性防禦設施,狀態未知。”
能量護盾!這無疑是最大的依仗,但能耗也極其恐怖。以基地目前岌岌可危的能源狀況,就算“奧術能量回收裝置”成功運行,能否支撐護盾長時間開啟,也是未知數。
“假設能源問題解決,基地防禦係統全開,能抵擋‘收割者’的先遣部隊多久?”陳深問出了最直接的問題。
“數據不足,無法精確模擬。”“燭陰”的回答令人無奈,“‘收割者’科技水平及作戰模式超出數據庫記錄。根據有限情報推測,若對方采用常規物理或能量攻擊,憑借完整護盾及防禦陣列,或許能支撐數小時至數日。若對方使用未知維度攻擊或邏輯武器……結果無法預測。”
數小時至數日……麵對一個能跨越星際進行“收割”的文明,這點時間,可能隻是杯水車薪。
但這是他們唯一的籌碼。
“優先確保能源裝置製造完成。”林啟壓下心中的無力感,下達指令,“同時,‘燭陰’,儘一切可能優化防禦係統,尋找任何可以提升防禦效率或降低能耗的方法。掃描所有實驗性設施,評估其可用性。”
“指令確認。”
接下來的時間,在一種極度壓抑的忙碌中度過。自動化工廠的監控畫麵被投射到主屏幕一角,可以看到機械臂正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將生物晶體、銥鋨合金聚焦環以及其他各種精密部件組合在一起。那枚乳白色的晶體在複雜的金屬結構中,散發著穩定而溫暖的光芒,如同黑暗中的燈塔。
林啟大部分時間都坐在控製台前,強忍著腦海中的低語和一陣陣襲來的眩暈感,協助“燭陰”分析數據,尋找防禦體係的漏洞和優化方案。他發現,自己對基地係統的理解和操作,似乎在失去“元”的直接引導後,被迫以一種更底層、更艱難的方式緩慢增長,仿佛在親手重新摸索一套複雜的工具。
陳深則帶著小張,在“燭陰”的指引下,開始清點和初步激活那些塵封的安保機器人。冰冷的金屬軀體一排排矗立在倉庫中,眼中閃爍著待機的紅光,如同一支沉默的亡靈軍團,等待著最後的喚醒命令。
王姐雖然行動不便,但也利用自己的知識,幫助分析基地結構,尋找可能被忽略的防禦節點或隱蔽通道。小孫則負責照顧王姐,並時刻關注著生命維持係統和休眠區的狀況。
每個人都像一顆緊繃的齒輪,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拚命地轉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