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基地的核心研發區,最近被劃為了“一級噪音汙染區”。
倒不是因為機器轟鳴——事實上,這裡的設備運行起來安靜得詭異。噪音的主要來源,是雷大叔那極具穿透力的嗓門。
“向左!向左點!哎呦我的小祖宗,你那公式算的是個啥?這玩意兒現在歪得比我老家那棵被風吹了三十年的歪脖子樹還離譜!”
研發區中央,一個直徑約五米、造型有點像倒扣著的湯碗的金屬造物,正以一種極其彆扭的姿態,離地懸浮著。它的一端顫巍巍地翹起大概十五度,另一端則幾乎要蹭到地麵,整體發出一種不堪重負的、令人牙酸的“嘎吱”聲,表麵流轉的幽藍色光暈也明滅不定,像個接觸不良的舊燈泡。
年輕的工程師小楚,鼻梁上架著的眼鏡滑到了鼻尖,額頭沁滿汗珠,雙手在懸浮的全息操作界麵上飛快滑動,嘴裡念念叨叨著一連串複雜的偏微分方程和能量場參數。她被雷吼得手一抖,一個參數輸錯,那“大湯碗”猛地向下一沉,嚇得周圍幾個助理工程師齊刷刷後退半步。
“雷大隊長!您行行好,彆喊了!”小楚都快哭出來了,“場力平衡是微米級的調整!您這一嗓子,我三個校準傳感器都報錯了!”
“我不喊?我不喊它就能自己擺正了?”雷叉著腰,指著那歪歪扭扭的裝置,“這玩意兒要是裝到星艦上,飛出去能直接給我們扭成麻花!林小子呢?他那什麼‘元’的碎片,就不能給個傻瓜式操作手冊嗎?”
“理論是理論,實踐是實踐。”林啟的聲音從入口處傳來,他端著一杯味道依舊一言難儘的)替代咖啡,慢悠悠地晃了進來,看著那慘不忍睹的“大湯碗”,嘴角抽了抽,“‘元’給的公式沒問題,是我們的材料均勻度和能量輸出穩定性還達不到理論要求。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嘛。”
這就是“巡天者”號驚豔亮相背後,冰冷而殘酷的現實。反向工程和規模化應用,遠比想象中艱難。
反重力技術,核心在於創造一個局部可控的、與行星引力場相互排斥或中和的能量場。原理聽起來高大上,但落實到螺絲釘和能量導管上,就變成了無數讓人頭大的細節。
“林隊,”小楚看到救星一樣,“第三號能量緩衝器的衰減速率還是超出預期,按照這個損耗,連續運行超過七十二小時就有過熱風險。”
林啟湊到全息界麵前,看著瀑布般流淌的數據。“試試調整第七和第九導管的相位差,降低百分之五的瞬時能量負載。另外,讓材料組那邊再想想辦法,看看能不能合成出導能性更好的新型晶體。”
他抿了一口那苦澀的液體,眉頭皺得更緊了,不知道是因為咖啡還是因為技術難題。
“零”如同幽靈般出現在林啟身後,冰藍色的眼眸掃過數據流。“解決方案734b已篩選。需要‘知識聖所’提供的舊時代超導理論中,關於‘臨近效應’的補充數據,以及‘鋼鐵烙印’控製礦區出產的一種特殊磁性礦物作為摻雜劑。”
林啟一拍腦門:“對!怎麼把他們忘了!王姐,麻煩聯係一下‘知識聖所’和哈洛將軍,我們需要進行一筆‘技術交換’!”
幾天後,所需的資料和礦物樣本被緊急送達。研發團隊幾乎是徹夜不眠,重新調整了設計方案,改進了能量緩衝器的結構和材料配比。
再一次進行懸浮測試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雷緊張地捂住了自己的嘴,生怕再發出一點聲音。
小楚深吸一口氣,按下了啟動鈕。
嗡——
一陣低沉、穩定、令人愉悅的嗡鳴聲響起。那個“大湯碗”裝置周身流淌的幽藍色光暈變得均勻而明亮,它平穩地、筆直地脫離地麵,穩穩地懸浮在離地一米的高度,沒有絲毫晃動,姿態優雅得像一片羽毛。
成功了!
短暫的寂靜後,研發區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工程師們互相擁抱、擊掌,小楚更是激動得直接跳了起來,眼鏡都甩飛了出去。
“成了!哈哈哈!老雷你看!它正了!它終於正了!”一個年輕助理興奮地搖晃著雷的胳膊。
雷咧開大嘴,笑得見牙不見眼,蒲扇般的大手猛地拍在旁邊一個工程師的後背上,拍得對方一個趔趄:“好小子!有你們的!這下咱們的星艦,總算不用當太空麻花了!”
林啟也長長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他看著那穩定懸浮的裝置,仿佛看到了未來無數艘星艦,憑借著這項技術,自由翱翔於星海之間的壯麗景象。
“彆高興太早,”“零”適時地潑來一盆冷靜且必要)的冷水,“這僅僅是靜態懸浮。動態負載、機動規避、能量護盾耦合……還有127個主要技術難關需要攻克。”
歡樂的氣氛頓時凝固了一下。
林啟卻毫不在意,他走到那懸浮的“大湯碗”前,伸手輕輕觸摸著那冰涼而光滑的表麵,感受著其內部穩定運轉的能量場帶來的微弱震動。
他轉過頭,對所有人,也是對“零”說道:
“沒關係。第一步邁出去了,剩下的路,我們一步一步走。”
他的眼神明亮,充滿了信心。
“至少現在,我們知道,讓鋼鐵擺脫大地的束縛,不再是神話。”
反重力的光芒,在這間嘈雜而充滿活力的研發室裡穩定地亮著,照亮了一條通往天空與星辰的、充滿挑戰卻也無限可能的道路。
喜歡ai覺醒之代碼紀元請大家收藏:()ai覺醒之代碼紀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