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議會的銘牌還帶著嶄新的光澤,方舟基地乃至整個聯盟,已經像一台上緊了發條的精密鐘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統一的目標運轉起來。“應對‘歸零者’,支援遠征”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滲透到了每個角落的具體行動。
曾經主要用於內部流通的聯盟網絡,現在全天候滾動播放著經過處理的、關於“歸零”威脅的科普影像剔除了最令人絕望的部分,著重強調團結與希望),以及“啟程號”艦隊和遠征計劃的進展報告。火星帶回的部分非核心、可公開的技術藍圖,比如改良的生態農業技術、更高效的能源存儲方案,被下放到各個據點,立刻轉化為提升生存質量和生產效率的實在好處。這極大地增強了普通民眾對聯盟的認同感和對遠征的支持度。
“看見沒?老張他們家那個地下農場,用了新給的導光板和營養液,蘑菇產量翻了一倍還不止!”在方舟基地的生活區,人們交換著最新消息,臉上帶著久違的光彩。
“聽說‘啟程號’又要升級引擎了?用的是火星上找到的黑科技!”
“都是為了對付那個什麼‘歸零者’……咱們在地麵上也不能拖後腿!”
民間的智慧和力量被充分調動起來。許多原本專注於恢複舊時代產業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在聯盟的統一協調下,轉向了與遠征相關的輔助領域。有的利用現有條件,為艦隊生產標準化的備用零件;有的則發揮創造力,對火星技術進行“降級”和“本土化”改造,使其能更快地在各個據點鋪開應用。
征兵點前排起了長隊。不僅僅是戰鬥人員,更多的是工程師、物理學家、生物學家、甚至心理學家。他們被告知前路的艱險與可能的漫長離彆,但回應的是更加堅定的眼神。艾拉負責的“星痕”計劃預備役訓練營,規模擴大了五倍不止,選拔標準卻更加嚴苛,因為所有人都明白,這支部隊未來要麵對的是什麼。
雷現在忙得腳不沾地,他不僅要負責方舟基地核心區域的安保,還要協助整合聯盟內所有可靠的武裝力量,組建一支直屬遠征議會調遣的“太陽係防衛艦隊”,用於應對可能來自哈克勢力的騷擾,以及……防範那個隻存在於推測和遠古警告中的“歸零者”先遣力量。
“‘磐石級’重型護衛艦的生產線又增加了一條!”雷對著通訊器唾沫橫飛,“對!材料優先供應!老子不管哈克那混蛋在乾嘛,咱們的牆必須先砌結實了!”
王姐則統籌全局,確保資源調配的公平與高效,同時利用“零”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構建覆蓋整個太陽係的早期預警網絡。一個個高靈敏度的探測器和通訊中繼站被發射到柯伊伯帶甚至更遠的奧爾特雲邊緣,如同為文明睜開了更多警惕的眼睛。
“零”幾乎是所有技術攻堅項目的核心。他同時處理著海量數據:優化引擎設計、解析火星加密信息、模擬空間跳躍參數、推演哈克勢力的可能動向、甚至協助艾拉分析“變量”的潛在特性。他那永不疲倦的運算能力,成為了聯盟備戰體係中不可或缺的“大腦”。
林啟作為執行委員會主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協調、決策和鼓舞士氣上。他穿梭於各個關鍵部門,參加技術評審,視察建造進度,與來自不同據點的代表會談。他發現自己越來越少地親自參與具體技術細節,而是更多地思考戰略、人心和製度。這讓他有些不適,卻又明白這是必然。
在一次議會會議上,關於是否要優先點開“能量武器小型化”還是“生態循環係統極限優化”的科技樹時,雙方代表爭得麵紅耳赤。
“沒有足夠的自衛能力,飛船再舒適也是活靶子!”
“漫長的航行中,穩定的心理和健康比多一門炮更重要!這是火星給我們的教訓!”
林啟聽著雙方的辯論,沒有急於裁決,而是轉向“零”:“零,基於現有數據和遠征可能麵臨的常規威脅,進行優先級模擬分析。”
“零”立刻給出了基於數百萬種情景推演的結果報告,清晰地展示了在不同時間跨度和遭遇概率下,兩種技術路線的優劣。數據麵前,爭論很快平息,議會做出了更理性的選擇。
全民備戰的浪潮中,也有不和諧的音符。哈克控製的“自由先鋒”勢力,徹底切斷了與聯盟的官方聯係,並在其控製的星域加強了巡邏和封鎖,偶爾還會攔截聯盟的無人探測船。雙方雖然沒有爆發直接衝突,但緊張態勢顯而易見。聯盟內部,那11的反對聲音並未完全消失,隻是轉入了地下,伺機而動。
但總體上,一股強大的、目標明確的洪流已經形成。從實驗室到工廠,從訓練場到遙遠的哨站,無數人為了同一個遙遠而宏大的目標,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種空前團結的景象,甚至衝淡了“歸零”威脅帶來的壓抑感。
站在“啟程號”艦橋,看著下方船塢中如同蜂群般忙碌的景象,以及遠處星空中那些新部署的、閃爍著信號燈的防禦平台,林啟對身邊的王姐和零說道:
“我現在才真正感覺到,我們不是一個基地在戰鬥,而是一個文明,在為自己的命運而戰。”
全民備戰的機器已經全速開動。人類文明這艘大船,正凝聚起所有的力量,修補著甲板,加固著船帆,裝滿補給,準備駛離太陽係這個相對平靜的“內湖”,衝向那片已知有狂風暴雨、有未知冰山、更有吞噬一切漩渦的……黑暗大洋。
目標,塔蘭多星係。遠征,進入倒計時。
喜歡ai覺醒之代碼紀元請大家收藏:()ai覺醒之代碼紀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