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不同能量流速度對轉化效率的影響,探索分段加速策略。
4.能量儲存與轉化機製探究:
·明確“丹田”區域的生理學特征是否存在特化細胞群?線粒體密度?)。
·研究“納靈化炁”的本質能量形式轉化?物質合成?)。
·量化能量儲存上限及其提升策略。
·探索不同屬性靈氣的轉化差異。
5.個性化修煉方案:
·建立基於個體靈根屬性、體質、健康狀況的修煉參數調整體係。
·開發修煉效果評估指標能量積累速率、經脈拓寬程度、身體機能改善等)。
6.風險控製與應對:
·明確“走火入魔”的各種表現形式及其微觀機理。
·製定不同風險情況的預警指標和應急處置方案如能量疏導、穩定措施)。
寫完這份初稿,淩皓看著那密密麻麻的優化方向,自己都忍不住吸了口涼氣。
這簡直是要把一本傳統的修仙功法,徹底改造成一套精準、高效、可控、安全的人體能量係統優化工程手冊!
工程量大得驚人,涉及到的研究課題多得可怕。很多方向甚至需要先搭建研究平台比如更先進的顯微鏡、能量探測設備)才能開展。
但淩皓的眼神卻越來越亮。
困難意味著挑戰,而挑戰,正是他這樣的研究者最興奮的源泉!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淩皓壓下心中的激動,開始製定優先級。
“當前最迫切的,是解決我自身‘能量利用效率低下’的問題。這需要先理解我這‘廣譜低效’能量係統的特性,然後量身定製一套‘解碼器和放大器’。”
“第一步,嘗試修煉這原始的《靈溪訣》,親身體驗能量運行過程,收集第一手‘故障數據’!”“第二步,結合顯微鏡觀察自身細胞尤其是血細胞、唾液細胞等易於獲取的樣本),尋找能量代謝異常的直接證據!”“第三步,對比李老爺子土靈根)和其他不同屬性靈根持有者的細胞能量代謝差異如果能有樣本的話)!”“第四步,基於對比數據,設計初步的優化算法,進行小範圍安全測試!”
思路清晰後,淩皓不再猶豫。
他按照《靈溪訣》的法門,盤膝坐在床上,嘗試著“凝神靜氣”,“意守丹田”。
然而,過程極其不順利。
他的大腦習慣了高速運轉和邏輯分析,很難真正切換到那種放空一切的“靜”態。各種公式、圖紙、實驗設計在腦海裡亂竄。
好不容易稍微靜下來,去“感天地之靈氣”,結果…他的“廣譜低效”接收器再次收到了全頻段的、微弱而嘈雜的“能量噪音”!各種屬性的靈氣似乎都能感應到一點點,但又都極其微弱,互相乾擾,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引導流!
嘗試了無數次,累得滿頭大汗,精神力消耗巨大,但引入體內的有效能量卻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這些微弱能量進入體內後,很快就散逸到全身,根本無法沉入丹田,更彆提進行周天運轉了。
“果然…故障現象明顯:信噪比極低,信號微弱,無法鎖定特定頻率,能量無法有效彙聚…”淩皓喘著氣,一邊擦汗一邊在草紙上記錄下自己的“失敗”體驗,仿佛這不是一次失敗的修煉,而是一次成功的故障診斷實驗。
“看來,直接修煉原版方案行不通。需要先加裝一個‘前置濾波器’和‘信號放大器’…”淩皓目光閃爍,“或許…可以從藥物或外部能量場著手?”
他看向桌上那些靈草樣本,又看了看那塊空明石。
“或者…利用這空明石能微弱增幅神念的特性,製作一個簡單的‘精神聚焦放大器’?”
這一夜,淩皓的木屋燈火徹夜未熄。
他不是在傳統意義上的“修煉”,而是在進行一場瘋狂的、基於自身為實驗體的“人體能量係統故障診斷與優化方案設計”。
窗外的月亮漸漸西沉,晨曦微露。
淩皓終於放下炭筆,看著眼前厚厚一疊寫滿了方案、草圖、公式的草紙,眼中雖布滿血絲,卻充滿了滿足感和期待。
《靈溪訣》原始版本,漏洞百出,效率低下,不予采納。
但經過他這一夜的“逆向工程”和“需求分析”,一套全新的、為他量身定製的《科學練氣法1.0apha測試版》的初步框架,已然搭建完成!
雖然前路漫漫,但第一步,已經邁出。
淩皓推開木窗,深吸了一口清晨清冷的空氣,感受著那無所不在卻又難以捕捉的能量場,嘴角勾起一抹挑戰的笑容。
廢靈根?不,這隻是個尚未解鎖的高難度課題。
而解鎖它,正是博士導師淩皓最擅長的事情。
喜歡科學修仙:我的實驗室連通九重天請大家收藏:()科學修仙:我的實驗室連通九重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