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丹的焦糊味尚未完全散去,淩皓卻已全身心沉浸在了對失敗數據的分析中。對他而言,這次意外的能量失控並非事故,而是一個巨大的寶藏,揭示了“丹控二號”係統隱藏的缺陷和優化的方向。
“響應延遲…1.3毫秒…”淩皓的手指在“丹控二號”的主控玉板上飛快滑動,調取著執行機構在事故發生前後的詳細日誌,“在地火功率急劇下調的指令發出後,執行機構的靈閥開啟度變化存在明顯的滯後!這不是軟件算法問題,是硬件機械慣性導致的!”
他眼神發亮,如同發現了新大陸:“還有這裡!能量失控的瞬間,爐內壓力峰值達到了標準值的178!但我們的壓力傳感器預警閾值設置得太保守了,等到報警時,能量已經開始連鎖潰敗!”
“壓力…是一個關鍵變量!傳統煉丹幾乎完全忽略了內部壓力的精細控製!”淩皓猛地站起身,在丹室內踱步,思路越來越清晰,“不同的反應階段,對壓力的需求是不同的!提純時需要適當負壓促進雜質揮發;融合時需要穩定壓力維持平衡;凝丹時更需要精確的梯度加壓來塑造丹胚結構…”
錢長老和幾個丹堂弟子聽得雲裡霧裡,但又覺得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壓力?煉丹還需要專門控製這個嗎?不都是密封好了自然產生的壓力嗎?
“還有密封材料!”淩皓又指向丹爐的密封圈,“現有的密封材料彈性不足,耐壓極限和響應速度都無法滿足高頻次、高精度的壓力調控需求!在剛才的壓力峰值下,雖然沒炸爐,但密封界麵肯定發生了微小的泄漏,導致了能量逸散和反應環境擾動!”
他越分析越深入,一個個問題被精準地揪了出來。傳統的丹爐設計,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如此精細的動態壓力控製需求!
“我們需要改進執行機構,降低響應延遲;需要加裝更靈敏、量程更廣的壓力傳感器;需要重新設計壓力控製算法,實現主動式壓力調節;還需要尋找或研製新型的、高彈性、高密封性、能快速響應的密封靈材!”
淩皓迅速列出了一長串需要改進的技術清單。
錢長老雖然聽不懂那些技術細節,但“研製新型靈材”他聽懂了!這可是丹堂…不,是整個煉器堂和材料學的領域啊!
“新型密封靈材?這個包在老夫身上!”錢長老拍著胸脯,立刻來了精神,“丹堂庫房裡就有不少從各地收集來的稀有靈膠、彈性靈礦樣本!我這就去取來給師侄你試驗!需要什麼特性,儘管說!”
對於改善煉丹效率,錢長老現在是不遺餘力。
很快,各種稀奇古怪的材料被送到了淩皓的丹室:有千年樹心分泌的琥珀色靈膠,彈性極佳但耐高溫性差;有地底熔岩深處形成的多孔海棉石,透氣性好但密封性不足;甚至還有某種水屬性靈獸的筋膜,強韌且自帶微弱活性,但處理起來極其麻煩…
淩皓立刻開始了材料測試。他設計了一套簡單的密封性、彈性、耐溫性、響應速度測試裝置,利用“丹控二號”進行數據采集。
“樣本a,靈膠,彈性模量優秀,但150度以上開始軟化,失效。”“樣本b,海棉石,耐高溫性好,但密封性評級僅d級,且脆性高。”“樣本c,火浣紗,耐高溫耐腐蝕,但彈性不足,無法滿足動態壓力密封需求。”“樣本d,靈獸筋膜…咦?活性保持良好!響應速度極快!但強度不夠,且不同批次的性能波動太大…”
一種種材料被測試,又一種種被否定。錢長老送來的樣本雖多,但能滿足淩皓苛刻要求的卻一種都沒有。
淩皓並不氣餒,科學研究本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他開始將不同材料進行複合試驗,或者嘗試用特殊符文進行加持處理。
就在淩皓沉迷於材料改進時,丹堂內關於他和“丹控二號”的傳聞也越來越玄乎。
“聽說了嗎?淩皓師兄那個鐵盒子,能把丹爐裡看得一清二楚!連哪邊熱哪邊涼都知道!”“何止!還能聞出藥性到沒到火候呢!”“昨天他煉淬體液,出了一鍋極品!藥力是咱們的三倍!”“不過好像也炸了一爐…但他居然還挺高興?說是什麼…拿到了關鍵數據?”“真是個怪人…”
這些傳聞,像爪子一樣撓著周霖的心。他一方麵極度排斥淩皓那套“離經叛道”的東西,另一方麵,身為一個丹師,又無法抑製地對那種“看得見、說得清”的控製力產生好奇。
尤其是那次炸丹後淩皓興奮的樣子,更是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炸丹能有什麼數據?難道失敗還有什麼價值不成?
這種糾結的心態下,周霖鬼使神差地,又一次悄悄來到了淩皓的丹室外,透過門縫向內窺視。
這一次,他正好看到淩皓在進行壓力測試實驗。
隻見淩皓在一個特製的小型透明反應釜用煉器手法臨時加工的)裡放入一些惰性材料,然後連接上改進後的執行機構和傳感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丹控二號”屏幕上顯示著實時的壓力曲線和反應釜內部的能量模擬圖。
“實驗編號p17,測試新型複合靈膠密封圈在階躍壓力下的響應和密封性能。”淩皓記錄著,“開始加壓,速率:每秒標準壓力0.1。”
屏幕上的壓力曲線開始平穩上升。
“壓力達到設定值,保持。密封良好,無泄漏。”“現在,模擬凝丹壓力脈衝,瞬時加壓百分之五十,維持0.5秒後快速回落。”
執行機構動作!
嘭!一聲輕微的悶響從反應釜傳出!雖然聲音不大,但周霖清楚地看到,那新型複合靈膠密封圈在壓力衝擊下猛地向外鼓脹了一下,雖然很快恢複,但屏幕上還是捕捉到了一絲極其細微的壓力泄漏波動!
“失敗。”淩皓冷靜地記錄,“材料彈性餘量不足,響應速度尚可,但抗瞬時衝擊性能不達標,存在泄漏風險。建議嘗試加入網狀金屬靈絲增強結構。”
周霖在外麵看得目瞪口呆!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壓力的變化和密封材料的響應!也第一次明白了,原來一次看似簡單的“壓力衝擊”,背後竟然有如此多的講究!原來密封不好,真的會導致能量泄漏和反應失敗!
而淩皓那種麵對失敗毫不氣餒、立刻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方案的態度,更是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原來…失敗真的可以不是終點?原來每一次失敗,真的都能離成功更進一步?
這種理性的、積極的、充滿探索精神的態度,與他所熟悉的、那種一旦失敗就歸咎於“狀態不佳”、“手感不對”的傳統思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周霖的心,亂了。他發現自己一直堅守的某些東西,正在悄然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