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青盟山門一戰,觀天鏡與能量視覺化技術初露鋒芒,以近乎神話的方式擊退三大元嬰後期率領的聯軍,這個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以驚人的速度傳遍了整個東域,甚至向著更遙遠的地域擴散。
隔空一指,元嬰俯首!
科學修仙,可視大道!
靈青盟淩皓,乃謫仙臨世,執掌規則!
各種誇張的傳言甚囂塵上,將淩皓和靈青盟推向了風口浪尖,也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強大的色彩。前來投靠的修士幾乎踏破了山門,其中不乏一些中小宗門的宗主、長老級彆的人物,他們不再是單純的弟子,而是帶著整個宗門的未來,前來尋求合作乃至並入。
靈青盟的勢力如同滾雪球般膨脹,儼然已成為東域一股不可忽視的新興巨頭。
然而,處於風暴中心的淩皓,卻異常冷靜,甚至可以說有些憂慮。
核心實驗室內,他麵前的光幕上正反複播放著上次戰鬥的錄像,特彆是他動用洞虛之眼觀天鏡數據,乾擾三位元嬰修士的片段。
淩師,您還在研究這個?阿土端著一杯冒著氤氳靈氣的藥茶走進來,看到淩皓凝重的神色,輕聲問道,那一戰,我們不是贏得很漂亮嗎?所有人都說您是神乎其技。
淩皓接過藥茶,卻沒有喝,目光依舊停留在光幕上那定格的三道狼狽身影上。
贏是贏了,但贏得取巧,贏得危險。淩皓搖了搖頭,指著錄像中自己當時蒼白如紙的臉色,你看這裡,我幾乎耗儘了神識,若非雲逸子前輩及時相助,恐怕先倒下的會是我自己。
他切換光幕,調出了一係列複雜的數據曲線,那是他當時神識消耗、靈力波動以及係統負載的實時記錄。
通過對‘觀天鏡’捕捉到的深層能量紋絡進行解析,再以‘洞虛之眼’為媒介,強行乾擾甚至短暫修改對方能量運行的基礎規則…這種方法,本質上是在撬動天地法則的杠杆。淩皓的語氣帶著一絲後怕,消耗巨大隻是一個方麵,更重要的是反噬風險。上次targeting的隻是三個個體,而且他們的功法運行本就存在不少粗糙和漏洞,我才得以成功。若是遇到功法圓融無暇、或者對規則理解更深的對手,貿然使用此法,很可能引動法則反噬,後果不堪設想。
阿土聞言,臉色也嚴肅起來。他跟隨淩皓日久,深知老師從不危言聳聽。
那…我們以後不用這種方法了?
用,但必須建立在更穩固、更精確的基礎上。淩皓斬釘截鐵地說道,我們不能每次都指望對手有明顯的‘漏洞’可抓。我們需要一種方法,能夠普適性地、精細化地理解能量運行的底層邏輯,尤其是…在我們自己體內。
他的目光變得深邃起來:上次為趙小明優化功法,以及為你激活混沌靈根,都讓我意識到,我們對於自身——這個最精密的‘能量處理係統’的了解,還遠遠不夠。傳統的經絡學說,模糊、定性,缺乏精確的量化數據和動態模型。
就像我們要修理一台最精密的儀器,卻隻有一張潦草的手繪示意圖,這遠遠不夠。我們需要它的3d設計圖,需要了解每一個零件的材質、尺寸、公差,以及它們在不同工況下的動態表現。
阿土眼睛一亮:淩師,您是說…我們要把人體內的經絡,也像用‘觀天鏡’看外部能量一樣,‘看’個清清楚楚,還要建一個…立體的模型?
沒錯!淩皓重重一拍控製台,光幕上瞬間切換成了一個新項目的構想圖——一個由無數光點、線條和曲麵構成的、正在緩緩旋轉的立體人體經絡模型!
項目代號:。取自內景圖,但含義已截然不同。
目標:建立精確到微觀級彆的、動態的、個性化的人體能量經絡3d模型!
如果說觀天鏡是向外看,那麼計劃就是向內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欲要掌控外部能量,必先徹底了解自身。
這個項目的難度,遠超觀天鏡。
首先,探測手段就是一大難題。人體的經絡係統,並非實體解剖結構,它更像是一種存在於高維空間、在物質世界的能量投影。尋常的神識內視,主觀性強,且無法精確量化。而外部探測能量波動的手段,又很難穿透肉身屏障,直接觀測到內部精細的經絡運行。
我們需要一種能夠無損、高精度穿透肉身,並能捕捉到經絡能量特征信號的探測技術。淩皓在項目啟動會議上,對核心研究團隊說道。
眾人麵麵相覷,這聽起來比觀測外部靈氣難了何止十倍。
或許…可以嘗試‘靈犀共振’原理?雲逸子沉吟片刻後開口,萬物有靈,皆有其獨特波動。經絡作為能量通道,其波動雖極其微弱且複雜,但若能找到與之共鳴的頻率,或許能像敲擊音叉引起共振一樣,將其‘激發’出來,便於探測。
淩皓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雲逸子前輩所言極是!這正是思路之一!我們可以設計一種多頻段、可調諧的‘靈犀波發射器’,對目標進行掃描,通過分析其反饋的共振信號,來反推內部經絡的結構和狀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如何區分不同經絡、不同穴位的共振信號?它們彼此交織,如同亂麻。林風提出了技術難點。
這就需要龐大的樣本庫和複雜的算法了。淩皓早有準備,我們先從已知的、最基礎的十二正經、奇經八脈開始,邀請不同修為、不同體質、不同靈根的誌願者,在‘觀天鏡’輔助下進行外部能量觀測,同時用‘靈犀波’進行掃描,建立基礎數據庫和信號特征庫。
他看向璿璣老人:璿璣道友,您在卜算推演一道造詣極深,對於萬物氣機感應尤為敏銳,這信號特征的提取和歸類,還需您多多費心。
璿璣老人撫須點頭:義不容辭。此事關乎大道認知,老夫定當儘力。
研究迅速展開。實驗室裡立起了一座造型奇特的環形掃描儀——靈犀掃描陣列。誌願者們輪流進入其中,接受不同頻率的靈犀波掃描。
過程並不輕鬆。靈犀波雖然無害,但引起體內經絡共振時,會帶來各種奇異的感覺,有時酸麻,有時脹痛,有時又如沐春風。反饋回來的信號也雜亂無章,如同宇宙背景噪音,需要極其精密的法器接收和強大的算力處理。
淩皓親自擔任了第一個深度掃描的誌願者。他走入掃描陣列中央,放鬆身心,任由那無形的靈犀波穿透身體。
啟動基準頻率掃描…
切換到木屬性親和波段…
嘗試激發手太陰肺經共振…
隨著指令下達,淩皓清晰地感覺到,自己手臂內側的一條經絡產生了微弱的溫熱感和跳動感,仿佛沉睡的河流被悄然喚醒。
陣列外,巨大的光幕上,海量的數據如同瀑布般傾瀉而下。係統全功率運行,開始從噪音中提取有用的信號特征。
一天,兩天…一個月過去了。
掃描了超過三百名誌願者,積累了如山如海的數據。研究團隊不眠不休地進行著數據分析、特征提取和模型構建。
進展緩慢,困難重重。人體的複雜性遠超想象,幾乎沒有兩個人的經絡信號特征是完全相同的。同一個人的同一條經絡,在不同狀態如修煉、休息、受傷)下,其信號也會發生變化。
我們似乎陷入了一個悖論。林風揉著發脹的太陽穴,聲音沙啞,我們想要建立一個精確的模型,但模型需要基於精確的數據,而數據的獲取又依賴於我們對模型的理解…這像是一個死循環。
實驗室裡彌漫著一股焦躁和疲憊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