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達20個社區的抗震動智能安防設備還在逐棟樓安裝,新加坡分公司的商務電話就接到了來自泗水市政廳的來電。“我們知道辰星科技在雅加達做的抗震動設備,能不能儘快來泗水談談?我們的社區安防快‘撐不住’了。”電話那頭,泗水市政廳安全事務負責人哈迪的語氣裡滿是急切。
泗水作為印尼第二大城市,位於爪哇島東部,緊鄰默拉皮活火山——這座火山近十年已噴發5次,每次噴發都會引發持續數天的震動;加上城市處於地震活躍帶,小震級地震幾乎每月都有。當地社區此前試用過韓國、印尼本土公司的安防設備,可每次震動後,要麼攝像頭鏡頭偏移、畫麵模糊,要麼門禁係統電路板接觸不良、無法識彆,去年一次4級地震後,甚至有3個社區的安防係統全線癱瘓,直到一周後才修複。“我們需要的不是‘能抗震動’的設備,是‘能在泗水的震動和火山灰裡穩定工作’的設備。”哈迪在後續的視頻溝通中強調。
林辰接到彙報後,立刻安排陳默帶領技術團隊前往泗水。抵達當天,團隊就帶著便攜式震動監測儀、粉塵濃度檢測儀,深入泗水郊區的火山社區、市中心的居民區展開調研。在火山社區,陳默發現地麵仍殘留著默拉皮火山噴發後的淺灰色火山灰,居民家的窗戶縫隙裡都能摸到細灰;監測儀顯示,這裡的震動頻率多在300400hz之間,比雅加達高出100hz,且每天會有35次短暫震動,雖震級不大,卻足以讓普通設備的零件鬆動。“之前的抗震動設備能應對雅加達的環境,但在泗水,還得加兩道‘防護’。”陳默指著監測數據對團隊說,“一是鏡頭要防火山灰堵塞,二是電路板接口要徹底密封防塵。”
技術團隊連夜調整方案:在智能攝像頭鏡頭外側加裝“自動除塵裝置”——用高韌性的矽膠刮板配合微型電機,每小時自動擦拭一次鏡頭表麵,同時在鏡頭邊緣安裝熱風烘乾模塊,避免火山灰遇潮氣黏附在鏡頭上;電路板的接口處則改用軍工級防水防塵密封膠,將接口與外界完全隔離,就連設備外殼的散熱孔,也加裝了可過濾火山灰的hepa濾網,既不影響散熱,又能阻擋粉塵進入。為了測試效果,團隊還在實驗室模擬了泗水的震動和粉塵環境,讓改進後的設備在350hz震動、高濃度粉塵環境下連續運行72小時,結果顯示設備各項功能均正常,鏡頭畫麵始終清晰,電路板接口無任何粉塵滲入。
方案確定後,哈迪立刻安排在火山社區做試點。施工隊用了5天時間,在社區入口、主乾道、居民樓樓下安裝了12台改進後的抗震動攝像頭和3套門禁係統。試點第3天,泗水就發生了一次3級地震,震感持續約10秒。地震剛結束,陳默就帶著團隊和哈迪趕到社區監控中心——大屏幕上,所有攝像頭的畫麵都穩定清晰,沒有出現絲毫偏移;測試門禁係統時,居民刷臉、刷卡均一次通過,沒有任何故障。“之前每次地震後,我們都要派3個人挨個檢查設備,現在居然不用動!”社區管理處主任蘇托諾反複查看設備狀態,語氣裡滿是驚歎;幾位居民也圍過來看熱鬨,當看到攝像頭鏡頭自動擦拭火山灰的場景時,有人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設備外殼:“這個‘小刷子’真管用,以前鏡頭兩三天就被灰蓋住了。”
試點運行半個月,設備經曆了4次小震動、2場小雨,始終保持零故障。哈迪特意組織泗水各社區的負責人來火山社區參觀,當看到陳默團隊拆開一台運行了15天的攝像頭,裡麵的電路板、接口處乾乾淨淨,沒有一絲火山灰時,所有人都服了。“這才是我們要的設備!”哈迪當場拍板,決定與辰星科技簽訂合作協議。
本章末,泗水市政廳與辰星科技正式簽約,一次性拿下5個社區的安防項目,訂單金額1億人民幣。簽約儀式上,哈迪將一塊刻有“抗震動安防專家”的牌匾遞給陳默:“以後泗水的智慧城市建設,還要靠你們的技術。”陳默笑著回應:“我們會根據泗水的地質變化,持續優化設備,讓它一直‘扛得住’。”
消息傳回新加坡分公司,林辰在內部會議上特意強調:“泗水項目證明,抗震動技術已經成為我們在印尼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標簽’。接下來要把這套技術標準化,推廣到印尼其他火山、地震多發城市,甚至拓展到全球有類似需求的地區。”
此時的火山社區,居民們已經習慣了智能安防設備的守護。傍晚時分,孩子們在社區廣場上玩耍,攝像頭默默監測著周邊環境;遠處的默拉皮火山隱約可見,而辰星科技的抗震動設備,正像一道堅固的屏障,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安寧。
喜歡帶記憶愛你請大家收藏:()帶記憶愛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