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股東會結束後的第二天,林辰沒有絲毫鬆懈。他很清楚,環球資本此次拉攏小股東失敗,大概率會采取其他手段施壓——可能是聯合國際競爭對手搶占東南亞市場,也可能是在供應鏈端製造麻煩。僅憑辰星科技一家企業的力量,很難長期應對這些潛在風險。“必須聯合國內同行,形成產業合力,才能在全球化競爭中站穩腳跟。”林辰在管理層會議上提出想法,很快得到趙偉、陳默等人的支持。
當天下午,林辰就梳理出國內智慧城市領域的5家優質企業名單:深圳智安科技,專注智能消防係統研發,其自主研發的“煙感+視頻”雙重預警技術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5;杭州慧通交通,深耕智能交通領域,參與過杭州、上海等多個城市的智慧信號燈改造項目;廣州數智社區,擅長社區管理係統開發,其居民服務app用戶量超2000萬;成都雲感科技,是國內頂尖的傳感器研發企業,生產的低功耗傳感器廣泛應用於安防、環保等領域;南京智聯政務,在政務係統對接方麵經驗豐富,已為全國10多個省市的政務平台提供技術支持。
“這5家企業分彆覆蓋智慧城市的不同細分領域,與我們的智能安防業務剛好互補。”林辰指著名單對趙偉說,“智安科技的消防係統能和我們的安防設備聯動,慧通交通的交通數據能完善我們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雲感科技的傳感器還能降低我們的設備采購成本。”
接下來的一周,林辰親自帶隊,先後飛往深圳、杭州、廣州、成都、南京,與5家企業的負責人麵談。在深圳智安科技的會議室裡,創始人張明聽完林辰的聯盟提議,有些猶豫地說:“林總,共享技術研發成果是好事,但我們擔心核心技術泄露,畢竟智能消防和你們的安防領域有部分重疊市場。”
林辰早有準備,拿出提前擬定的“技術共享細則”:“張總放心,我們的技術共享是‘定向共享’——比如我們共享智能安防的ai行為識彆算法,幫助你們優化消防預警的精準度;你們共享消防係統的聯動控製技術,助力我們完善安防設備的應急響應功能。涉及各自核心市場的技術,完全可以不納入共享範圍,而且我們會簽訂嚴格的保密協議,明確技術使用邊界。”
在杭州慧通交通,創始人李濤則更關心聯合競標:“現在國際企業在智慧交通領域的競爭力很強,我們去年參與迪拜的交通項目競標,就是因為缺乏本地化適配經驗,輸給了西門子。如果能和辰星科技聯合,借助你們在東南亞的本地化經驗,中標率肯定能提高。”
“李總說到了關鍵點。”林辰接過話茬,“我們計劃把聯盟企業的解決方案整合起來,形成‘一站式智慧城市服務包’。比如參與東南亞某城市的智慧城市項目競標時,我們負責智能安防,你們負責智能交通,智安科技負責智能消防,數智社區負責社區管理,這樣的完整方案,遠比單一企業的產品更有競爭力。”
經過一周的密集溝通,5家企業的顧慮全部打消,均表示願意加入聯盟。一周後,“中國智慧產業聯盟”籌備會在辰星科技的深圳總部召開,6家企業的核心團隊齊聚一堂。
會議一開始,林辰就明確了聯盟的核心目標:“成立聯盟,不是為了壟斷市場,而是為了抱團抵禦國際競爭,共同開拓國內外市場。當前,歐美企業正在加速布局智慧城市領域,僅憑我們單一企業的力量,很難在技術研發、市場拓展、供應鏈保障等方麵全麵抗衡。隻有聯合起來,才能形成技術、資源、渠道的合力,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隨後,林辰提出三項核心約定,供大家討論:
一是技術研發共享:成立聯盟技術委員會,每月召開一次技術交流會,各企業分享細分領域的技術成果;共同設立“聯合研發基金”,針對智慧城市的共性技術難題如跨係統數據互通、多設備聯動控製)開展聯合研發,避免重複投入。
二是聯合競標合作:建立聯盟項目信息共享平台,及時同步國內外大型智慧城市項目的招標信息;對於符合聯盟企業業務範圍的項目,由聯盟協調,確定牽頭企業和參與企業,整合各方資源共同競標;中標後,按照各企業的貢獻度分配項目份額和收益。
三是供應鏈協同:整合聯盟企業的采購需求,與核心供應商簽訂“聯盟采購協議”,憑借批量采購優勢降低采購成本;互相推薦優質供應商,建立聯盟供應鏈黑名單製度,避免因供應商問題影響項目進度;在供應鏈出現風險時如國際物流受阻、零部件短缺),聯盟企業互相調配資源,保障項目正常推進。
三項約定得到6家企業的一致認可。廣州數智社區的創始人王芳補充道:“我們還可以增加‘人才交流’條款,聯盟企業之間互相推薦優秀人才,開展員工培訓合作,解決智慧城市領域高端人才短缺的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南京智聯政務的創始人劉敏也提議:“應該設立聯盟秘書處,負責日常協調工作,確保各項約定落到實處。可以輪流由各企業擔任秘書長單位,每半年輪換一次。”
經過一天的討論,聯盟的章程、細則、運作機製全部確定。當天下午,6家企業的負責人共同簽署了“中國智慧產業聯盟成立協議”,並舉行了簡單的成立儀式。儀式上,林辰作為聯盟首屆牽頭企業代表,發表講話:“從今天起,我們6家企業就是命運共同體。相信在聯盟的支撐下,我們不僅能守住國內市場,還能把中國的智慧城市技術推向更多國家和地區,與國際企業展開公平競爭!”
聯盟成立的消息很快傳遍行業,國內多家媒體紛紛報道,稱“中國智慧產業聯盟的成立,標誌著中國智慧城市企業開始從‘單打獨鬥’轉向‘抱團發展’,將顯著提升中國智慧城市技術的國際競爭力”。
消息傳到新加坡,環球資本的約翰看到報道後,臉色凝重地對團隊說:“辰星科技牽頭成立聯盟,意味著我們很難再通過分化中國企業來打開市場。看來,想要在東南亞智慧城市領域占據優勢,會比之前預想的難得多。”
此時的辰星科技深圳總部,林辰正和聯盟企業的負責人討論首個聯合項目——印尼雅加達的智慧城市升級項目。“雅加達市政府計劃投入10億美元,升級城市的安防、交通、消防、社區管理係統,這正是我們聯盟的第一個練兵機會。”林辰看著桌上的項目招標文件,信心滿滿地說,“隻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拿下這個項目,打響聯盟的第一槍!”
窗外,深圳的夕陽灑在會議室裡,6家企業的負責人圍坐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著項目方案。一個覆蓋智慧城市全產業鏈的中國企業聯盟,正以昂揚的姿態,迎接即將到來的國際競爭挑戰。
喜歡帶記憶愛你請大家收藏:()帶記憶愛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