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聲來自抑製器內部的、冰冷的“嘀嗒”聲,像一枚投入心湖的冰棱,激起的漣漪久久不散。林墨宇無法判斷那是什麼——係統自檢?遠程指令接收?還是某種他尚未觸發的監控機製進入了新階段?未知帶來了更深的戒懼,他感覺自己仿佛睡在一張遍布傳感器的床上,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可能引來窺探。
他變得更加沉默,更加內斂。在公司,他幾乎不參與任何與工作無關的交談,午餐永遠獨處,下班立刻離開。他像一塊被投入水中的乾冰,散發著冰冷的隔絕氣息,將周圍的一切熱情都凍結在外。同事們似乎也習慣了他的“孤僻”,將他視為一個帶著官方標簽的、需要保持距離的異類,這反而給了他所需的安靜。
然而,在絕對的安靜之下,是更加隱秘和高效的精神“訓練”。他不再滿足於感知台燈的開關狀態,開始嘗試更精細的區分——手機是處於待機、充電還是滿電狀態?筆記本電腦是輕度辦公還是高負荷運行?他甚至嘗試同時模糊感知房間內多個電器的“狀態”,鍛煉自己處理多線程信息儘管極其基礎)的能力。
每一次嘗試都伴隨著風險,抑製器的黃色警告光暈如同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於頭頂。但他對那“界限”的把握,也在一次次遊走中變得愈發精準。他學會了如何更好地分配精神力量,如何在感知的瞬間將“意圖”模糊化,如何利用極度疲憊後精神閾值變化的短暫窗口。這是一種在刀鋒上磨礪出的、近乎本能的技巧。
體內的那冰冷存在,在這種持續而克製的刺激下,似乎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它不再像最初那樣死寂,也不再像力量爆發時那樣狂暴。它更像是一潭深水,表麵被抑製器強行凍結,但冰層之下,暗流正在以一種更隱蔽、更有序的方式緩緩湧動。當林墨宇進行那些模糊感知時,他能感覺到一絲微弱的、來自冰層下的“推力”,讓他的感知稍微輕鬆那麼一絲。這頭野獸,似乎也在學習適應枷鎖,並嘗試與之共存,甚至……利用枷鎖的縫隙。
這天下午,他正在處理一份枯燥的銷售數據彙總,指尖在鍵盤上機械地敲擊。突然,一陣極其微弱、但帶著某種特定“韻律”的乾擾感,如同蚊蚋般鑽入了他被抑製器重重過濾的感知背景中。
不是之前那種混亂的“微生物”躁動,也不是那冰冷有序的“程序”低語。這種感覺更……“空曠”?帶著一種衰敗、廢棄的氣息,仿佛來自一個被遺忘的、堆滿電子殘骸的角落。
來源方向,似乎並非公司內部網絡,而是更遠處,通過城市公共網絡滲透進來的一絲“氣味”。
他心中一動,立刻維持著工作的姿態,精神卻高度集中,小心翼翼地將那彌散狀態的感知,如同調整收音機頻率般,極其輕微地向那個特定的“韻律”靠攏。
頭痛隱隱傳來,抑製器傳來熟悉的細微震動,淡黃色光暈在屏幕邊緣閃爍了一下,但並未升級。
他“聽”到了。那是一段極其殘破、不斷重複的、類似於老舊調製解調器撥號失敗的噪音,但其中夾雜著一些規律性的、類似心跳的微弱脈衝。這脈衝很慢,很虛弱,仿佛隨時會停止。
數據墳場。
一個名詞突兀地出現在他腦海。不是來自任何資料,而是那破碎火種殘留的“認知”與他自身理解融合後產生的直覺。一個堆積著被淘汰、被遺忘、但仍未完全“死亡”的數字殘骸的地方。這微弱的脈衝,就是某個殘骸發出的、最後的“生命信號”。
這信號本身無害,甚至算不上異常事件。但它指向了一個地方,一個可能充斥著類似這種“數字殘骸”的地方。對於正在饑渴地搜集一切關於信息世界碎片化認知的林墨宇而言,那裡或許是一個……危險的寶庫。
他記住了那股“氣味”和“韻律”的特征。
下班後,他沒有直接回家,而是繞道去了城市圖書館的公共電子閱覽室。他使用公共電腦,接入網絡,開始嘗試追蹤那股信號的來源。他當然沒有黑客技術,但他有那被嚴格限製的、模糊的感知力。
他找了一台位於角落、相對老舊的電腦,坐下。假裝瀏覽網頁,實則閉上眼睛,將感知力如同蛛網般,以這台電腦為節點,極其緩慢、極其小心地向外部網絡彌散開去。他不敢深入任何加密通道,隻是在公共數據流的表層,像雷達一樣掃描著那熟悉的“墳場氣息”。
這是一個極其耗費心力的過程。公共網絡的數據洪流遠比辦公室內部網絡龐雜和混亂,抑製器的壓製感也更強。他必須全神貫注,才能在無儘的噪音中捕捉那一絲微弱的、特定的“回波”。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他的額頭滲出了細密的冷汗,太陽穴突突直跳。就在他幾乎要放棄的時候——
找到了!
信號的源頭,指向了城市邊緣的一個坐標。那裡,根據他隨後用手機地圖查詢的結果,是一個大型的、廢棄多年的電子垃圾回收處理中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真正的“數據墳場”。
林墨宇靠在圖書館冰涼的塑料椅背上,長長地籲出一口氣,感覺大腦像被掏空了一般。但一股混雜著恐懼和興奮的戰栗,卻順著脊椎爬了上來。
那裡有什麼?除了這些垂死的“數字殘骸”,是否還有彆的?更完整的“數據排泄物”?甚至……其他形態的信息態異常?
風險毋庸置疑。官方知道這個地方嗎?那裡是否有監控?擅自靠近甚至進入,會引發什麼後果?
但他體內的饑餓感,和那冰層下湧動的暗流,都在無聲地催促著他。
他需要更多的“拚圖”。需要理解這力量的根源,需要找到擺脫或者至少是減輕)抑製器控製的方法。那個廢棄的電子垃圾場,像一座隱藏在迷霧中的礦山,吸引著他不顧一切地想要去挖掘。
他看了一眼手腕上沉默的抑製器。那個淡藍色的水滴圖標沒有再出現。
他站起身,離開了圖書館,融入外麵華燈初上的人流。
下一步,他需要製定一個計劃。一個如何安全地、隱蔽地探索那座“數據墳場”的計劃。他需要觀察,需要準備,需要利用一切他能利用的、包括官方暫時“賜予”他的那點有限資源和權限。
狩獵的目標,再次升級。
他不再滿足於在公司內部捕捉那些零星的“微生物”,他將目光投向了城市邊緣那片更大的、埋葬著數字亡魂的荒原。
回到那間租金昂貴的公寓,他站在窗前,望著遠處城市邊緣那片在夜色中顯得格外黑暗沉寂的區域。
那裡是數據的墳場。
或許,也將是他掙脫枷鎖的……第一個試煉場。
寂靜中,隻有抑製器內部元件運行時那幾乎不可聞的微小聲響,和他自己逐漸變得堅定的心跳。
喜歡幕後:改造人類文明請大家收藏:()幕後:改造人類文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