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點整,橢圓形的會議桌旁坐了七八個人,都是研究室的骨乾,包括硬件、軟件、結構、外觀等方向的負責人。
李建國坐在主位,伊毅被安排在他右手邊一個位置。
眾人看到伊毅,表情各異,有的麵無表情,有的交頭接耳,眼神中的懷疑和審視幾乎不加掩飾,顯然,李工已經提前鋪墊過了。
會議開始,李建國先簡單介紹了當前項目麵臨的困境:
對家劉氏集團憑借竊取的那兩款設計,推出的手機市場反響熱烈,牧氏急需拿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奪回市場;但目前設計部提出的幾個方案,都缺乏新意,要麼成本過高,要麼性能提升有限。
氣氛有些沉悶,幾位負責人輪流發言,提出的方案大多是在現有大米1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或者對標劉氏的產品進行模仿優化,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
李建國的臉色越來越凝重。
輪到伊毅時,會議室裡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大多是等著看笑話的心態。
伊毅不慌不忙地打開文件夾,沒有直接拿出圖紙,而是先開口,聲音清晰: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知道,我一個門外漢坐在這裡,大家可能覺得很奇怪,甚至覺得是浪費時間。”
他開門見山的話讓一些人愣了一下。
“我學曆不高,也沒係統學過電子工程。”伊毅繼續道,態度誠懇,
“但我對手機這個東西,有些不同的看法,我認為,未來的手機,不僅僅是通訊工具,更應該是個人移動計算和娛樂中心,是連接用戶與數字世界的窗口;
所以,它的設計應該緊緊圍繞用戶體驗展開。”
他頓了頓,觀察了一下眾人的反應,有人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有人則依舊不屑。
“基於這個想法,我結合市場調研和一些算是天馬行空的構思。”
他巧妙地避開了前世記憶這個無法解釋的來源,給自己找了一個合理的理由。
“我草擬了三款定位不同的手機設計初稿,分彆針對高端、中端和入門級市場,並且,對每一款產品的後續迭代,也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脈絡。”
說著,他將三份主要的草圖複印件分發給大家。
他沒有拿出精細的電路圖,那已經超出了他目前【手機設計中級)】的能力範圍和他想隱藏的底線,隻是側重於工業設計id圖、關鍵特性說明和性能配置構想。ate係列的商務沉穩風格,主打大屏、長續航和穩健性能,定位高端商務人士。
id圖上,機身線條硬朗,材質暗示采用金屬邊框加皮質或高品質複合材料的背蓋,強調了手感與質感。
第二份草圖,靈感來源於小米數字係列的性價比路線,外觀簡約時尚,注重性能與價格的平衡,定位年輕白領和學生群體。
圖上突出了屏幕占比和輕薄化設計。
第三份草圖,則參考了榮耀係列的思路,在保證核心體驗的基礎上極致控製成本,主打千元機以下市場,走量為主。
圖紙設計更趨實用,但也在細節上做了優化,避免廉價感。
更重要的是,伊毅在每一款的設計說明裡,都提出了一些在2014年的藍星看來頗為超前或精準擊中痛點的概念:
比如對於高端機,他強調“徠卡聯名調校的影像係統”和“快充技術”;
對於中端機,他強調了“水桶機”概念,即沒有明顯短板概念,以及“u風格的深度定製化係統”,致力於開創牧氏手機的生態係統;
對於入門機,他提出了“長續航”和“耐用性”作為核心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