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
決定既下,整個水沫縣考古營地仿佛一台驟然啟動的超巨型機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轟鳴運轉起來。
在晨曦王墓葬可能現世的巨大誘惑下,平日裡勾心鬥角、相互提防的各方勢力,此刻竟展現出了驚人的協作能力。
每天,數百架次的重型運輸直升機如同遷徙的蜂群,轟鳴著往返於水沫縣與外界之間。
它們不僅運來了搭建巨型玻璃穹頂所需的特種玻璃、鋼結構框架,還有大量的仿古建築材料、專業的古建築修複工匠、最先進的淨水設備;
還有來自世界各地、被緊急征調而來的曆史學、建築學、材料學、流體力學乃至光學領域的頂尖專家。
牧玉蕊作為總指揮,展現了其非凡的學識與組織能力。
她不僅對古唐時期的建築規製、材料工藝了如指掌,雖然沒有親自在第一線修複建築,卻也能及時用自己的學識指導前線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
更能虛心聽取各方專家的意見,將各種專業的事情,交給不同專業的專家,考古隊一邊繼續精細清理遺跡,一邊依據出土的構件殘骸和文獻記載,著手對這片水下古鎮進行仿古修複。
“這裡,根據柱礎分布和殘存牆基,應是一處三開間的廳堂,采用減柱造,內部空間應更為開闊。”
“這片區域的鋪地磚紋樣是典型的古唐中期‘蓮花紋’,修複時務必注意紋樣的連貫性。”
“瓦當!這片出土的蓮花紋瓦當與史料中記載的晨曦王行宮所用瓦當形製幾乎一致!這是重要佐證!”
牧玉蕊穿梭在忙碌的工地上,時而蹲下身仔細查看磚石接縫,時而與老工匠討論屋簷的起翹角度,時而在圖紙上快速標注。
她的專注與專業,贏得了許多真心致力於考古的學者的敬佩。
伊毅跟隨在她身邊,偶爾在她陷入沉思時,會狀似無意地提及一兩個從史書上看來的古唐建築細節或地方水文傳說,往往能起到點撥的關鍵作用。
牧玉蕊雖覺詫異,但處於高度興奮和專注中的她,也隻當是伊毅平時積累豐厚,並未深究。
宋錦年試圖插手核心事務,卻發現自己引以為傲的考古學識,在牧玉蕊和眾多彙聚於此的專家麵前,並不占優勢。
他更多時候隻能做一些協調溝通的工作,這讓他心中焦躁不已,與冷清月的密會越發頻繁。
奇跡在集體的力量下誕生,原本隻剩殘垣斷壁的水下遺址,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複活”。
青石鋪就的街道被重新貫通,古唐的民居、祠堂、店鋪拔地而起,雖然多是‘外殼’,但其布局、形製、乃至細部紋飾,都極力還原著古唐風貌。
那是一座長999米,寬666米的長方形小村莊,房屋畢節鱗次井然有序,青磚灰瓦,土牆石基;屋舍都簡潔古樸,透露著一種悠遠的古韻。
短短十天時間,這片沉寂了千年的遺跡,竟有八成區域恢複了昔日的古鎮格局,仿佛時光在此倒流。
而與此同時,遺跡上空的巨型玻璃穹頂也已架設完畢,蔚為壯觀。
淨化後的沅江水被引到穹頂之上,沿著特製的導流係統均勻灑下,形成一道薄而連續的水幕,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宛如為這座重生的小鎮披上了一層流動的紗衣。
就在古鎮修複接近尾聲時,一位專研古建築與風水的專家在複核整體布局時,發現了異常,他找到牧玉蕊,指著測繪圖紙,語氣激動:
“牧指揮,您看!這鎮子裡的108根石柱,它們的擺放位置,與整個建築的格局似乎並不完全融合!它們自成體係,像是一個……一個巨大的陣法!”
這一發現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關注。
“什麼?陣法?”
“假的吧?怎麼會有陣法?”
“那是騙人的,不可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