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竿廠唯一的小會議室內,關於新型魚竿定價的討論正在進行,氣氛頗為熱烈。
顧宏斌拿著成本核算單,眉頭緊鎖:
“新樹脂、新工藝,加上凝霜搞的這些新塗裝、新包裝,成本確實上來了,大概在7080塊錢左右。
咱們老款成本60,批發價80,一直走的都是薄利多銷的路子。
這新的……這價格我看批發價定個100左右,零售賣個一百七八,頂天了吧?”
林淑儀也附和道:“是啊,一下子漲太多,老客戶們能接受嗎?彆到時候沒人要,砸手裡了。”
按照他們傳統的小廠思維,性價比是唯一的競爭力,突然要把產品往【高端】方向做,心裡實在沒底。
顧凝霜準備充分,她打開筆記本電腦,連接上會議室的大屏幕:
“爸,媽,大哥,你們先看看這個。”
屏幕上,她展示了精心整理的市場調研數據和分析圖。
“這是我們收集的目前市麵上主流魚竿品牌的價格區間。”
她切換著ppt頁麵,點指著國內魚竿的一個個數據。
“國內幾個知名品牌,其中中端係列,零售價普遍在800元到2000元之間,高端係列售價能賣到3000至5000,一些限量版或者用了特殊技術的,甚至能賣到6000元以上。”
接著,她展示了國際大牌的數據:
“再看這些國外品牌,像日本的達瓦、禧瑪諾,美國的阿布加西亞等,他們的入門級產品就要三四百元,主流型號在1000元至3000元區間,旗艦款、紀念款,價格過萬是常態,有些特彆版本甚至高達十幾萬、幾十萬!”
一張張產品圖片和價格標簽閃過,衝擊著顧宏斌和林淑儀的認知。
他們一直埋頭生產,知道國外品牌貴,但沒想到差距如此巨大,更沒想到國內高端市場也已經有了這樣的價格標杆。
“可是……可是……”
不等顧宏斌可是出來,顧凝霜語氣堅定地打斷道:
“我們的新型魚竿,采用了伊毅改進的高性能樹脂,強度和韌性數據遠超國內標準,接近甚至部分指標超過了國際品牌的高端產品。
導環、輪座、手柄等人機工程優化,帶來了更好的使用體驗。
現在,加上我們獨特的外觀設計,具備了差異化競爭的優勢。”
她頓了頓,環視眾人:
“我們的產品品質,絕對已經達到了可以躋身中高端市場的水平,如果還抱著以前薄利多銷的想法,是對我們技術升級和設計投入的浪費,也無法支撐廠子未來的發展和研發投入。”
伊毅這時開口,補充道:
“嶽父,媽,凝霜說得對,定價不僅僅是成本加利潤,更是品牌定位和市場策略的體現。
我們之前是‘斌儀魚竿廠’,以後要朝著‘斌儀品牌’發展,價格是品牌價值最直接的信號。”
他拿起那支“熟手款”樣品:
“就以這支為例,它的性能、做工和設計,對比市麵上零售價1500到2000元的國外品牌產品,毫不遜色,甚至在某些方麵更有特色。
我們如果隻賣一兩百,反而會讓消費者懷疑它的品質。”
在伊毅和顧凝霜的引導下,大家開始了更深入的討論,顧雲帆雖然一開始也覺得價格高,但試用過產品後,他對品質極具信心,逐漸接受了提價的思路。
“是啊,爸你也親自試過我們的所有新款魚竿釣魚了,手感怎麼樣?”
“爽!我們的新魚竿用起來確實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