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掃過去,臉色就變了。
他眉頭一皺,深吸一口氣,繼續讀下去。
讀完之後,隻輕輕“哼”了一聲。
這篇題為《慧眼識金——福德證券380小時尋金實錄》的文章,內容隻有一個重點。
它反複強調:福德證券在這場與李跑跑及斯凱恩家族的較量中,成功幫客戶拿下青州英泥,實力不容小覷。
雖然心中不爽,但李跑跑不得不承認。
這篇文章如果屬實,那福德證券的確有兩把刷子。
文中列出的幾組數據,尤其讓人無法忽視。
第一組數據展示了福德證券在收購青州英泥前後的布局。
原來,他們比自己早了整整半個月動手。
這說明,眼光和節奏都被對方壓製了。
他心裡明白,這一局,技不如人。
更震撼的是第二組數據。
數據顯示,福德證券在二十多天的時間裡,用兩千多萬本金,在股市上賺了近九千萬港幣!
李跑跑自己也是炒股高手,隻不過他更擅長的是資本運作,目標是吞並公司。
但如果換條路子,純粹玩交易。
彆說拚技術,就算拚運氣,也不可能在二十天內,讓兩千多萬翻成九千萬。
去年,港島最賺錢的企業之一——長江實業,全年淨利潤也才五個多億。
而福德證券呢?
兩千萬元本金,二十天賺九千萬,一個月就是一億,一年輕鬆十二億。
前提是——不追加投資。
如果把利潤繼續投進去,那數字根本算不清。
讀完這篇文章,李跑跑隻覺得胸口發悶,整個人都不太舒服。
文章最後還點出了福德證券厲害的根源。
因為它的老板,是秦迪。
文中是這麼說的。
秦迪的每一步棋,都是自己落子。
從拿下青州英泥這家極具前景的水泥企業,到在股票市場翻雲覆雨,背後操盤手始終是他本人。
早在倫敦求學期間,他就已經在那邊的資本市場賺進數千萬英鎊。
這段經曆,為他日後回港收購鱷魚恤、青州英泥,乃至持續在股市掘金,打下了雄厚基礎。
讀完這篇報道,李跑跑心裡已經信了七八分。
若非秦迪真有這等投資本領,年紀輕輕怎敢頻頻以高溢價出手?
他父親做電風扇生意,家底最多也就上億,而且幾乎都是工廠、設備這類固定資產。
這番背景調查,不止李跑跑做過,其他港島富商也都不約而同查過一遍。
秦家的來曆乾淨清晰:秦陽白手起家,後來不幸出事。兒子秦迪留學歸來,才接手家業。
“看來收購鱷魚恤和青州英泥的資金,都是他在股市裡賺來的。”
這是李跑跑這位真正的商界老手看完報道後的第一反應。
他都這麼看,可想而知,一般讀者也會作如是觀。
看完第二版那篇分析文章後,他翻回了頭版頭條。
頭版標題一入眼,他整個人猛地站了起來。
因為《天天日報》今天頭版的主標題寫著——《華資崛起!晨星投資收購青州英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