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響了,鈴聲突兀地打破了房間的沉默。
“鈴鈴鈴——”
這是他的私人專線,平時都有專人守著。
能打通這個號碼的,都是他最親近的商業夥伴。
他隨手接起。
“……阿城,我是老藿。今天的《天天日報》,你看了吧?”
李跑跑苦笑一聲,“當然看了。”
“這年輕人,真不簡單。”藿一東在電話那頭感慨。
“是啊,真不簡單。”李跑跑也隻能跟著附和。
“我想,不如叫上幾個老朋友一起聚一聚,也順便見見這位後生。阿城,你來不來?”
李跑跑心裡明白,這飯局一旦去了,會發生什麼。
他不想去。
但又不得不去。
不去,自己苦心經營的形象,會留下裂痕。
“好,什麼時候?”
《天天日報》的這聲驚雷,不僅震動了李跑跑和藿一東這些港島大亨,也驚動了更多人。
《天天日報》當日最高銷量突破30萬份,富德證券、晨星投資與秦迪的名字瞬間席卷全城。
華人資本大舉進攻英資核心企業,這個消息足以震動整個城市。
其他港島主流報紙,第一次集體跟隨《天天日報》的報道節奏,紛紛轉載那兩篇重磅文章。
那些平日裡格調不高的小報。
當天便加推號外,內容照舊,隻換標題,用更加勁爆誇張的措辭,直接投入印刷。
銷量出奇地好。
清晨時分。
李跑跑與藿先生通話之際,大部分港島居民已經讀到這篇新聞。
何翔是位普通白領,在一家外資貿易公司任職。
他住在九龍,每天搭乘巴士前往港島上班。
他習慣在自家樓下報刊亭買一兩份報紙,邊看邊到公司。
過去他偏愛《明報》和《信報》,一個小說精彩,一個商業內容豐富。
後來,《天天日報》改版推出新內容,主打小說與財經。
何翔發現,花一份錢就能獲得兩份報紙的閱讀量。
從此他成了《天天日報》的忠實讀者。
每天一份,值回票價。
今早吃過早餐後,他如常來到報刊亭,取了一份最新一期的《天天日報》。
他前麵已有幾人在翻閱報紙。
他還沒開始看。
忽然,前麵有人激動地喊了出來——
“太猛了!這年輕人太厲害了!為我們華人爭氣!”
“你看到沒?那個收購鱷魚恤的秦迪,竟然拿下了一家大型英資公司?”
“對啊!昨晚看tvb還以為是英資內部博弈,沒想到居然是我們的人出手!”
“哈哈哈!以前都是他們搶我們的,現在輪到我們反攻了!真爽!”
“聽說這人還是個股神,20多天,2000萬變成一億!”
“什麼?!那不是翻了五倍?!股市賺一億,這哪是人,是神!”
“……”
聽著前麵熱烈的討論,何翔忍不住翻開報紙。
頭版頭條赫然在目,他不由自主停下腳步。
“牛!太牛了!”
在外資公司上班多年,受儘洋人冷眼的他,看到華資曆史性地收購英資企業,忍不住脫口叫好。
一條新聞,點燃無數港人心中的自豪感。
凡是沒有利益牽連的市民,看到這條消息,幾乎都會在心中由衷喊一聲——好!
就像何翔那樣做。
多數港人看到這則消息後,並不在意秦迪到底有多少身家。
“華資第一人”的稱號,順理成章地歸於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