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眼下大陸確實急需支持。
1978年,改革開放剛起步,百廢待興。
那時的大陸,對每一筆外來資金都充滿期待。
此時捐款,恰如雪中送炭,會贏得大陸方麵的重視。
這不僅是善舉,更是一筆未來的投資。
其次,秦迪心底也真想為祖國儘一份力。
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他願意做一些有益的事。
像希望小學、人才培養這類公益項目,他打算長期投入。
再者,有錢人做公益能贏得好口碑,這其實是一種塑造形象的方式。
對商業對手可以不留情麵,哪怕背上惡名也無所謂。
但在公眾麵前,保持正麵形象總歸更有利。
比如,日後你公司推出的產品,老百姓會因為你的名聲更願意去購買。
更何況,秦迪本身就不缺錢。
他擁有投資眼這項能力,世界各大金融市場的資金都任他調用,就像自家提款機一樣。
他真正需要的,是能擴大影響力的資產,是能真正掌控社會資源的資本。
光靠錢,買不來這些。
當秦迪提出捐款的想法時,
藿一東沒有立刻回應,而是笑著岔開了話題,開始聊彆的。
等聊得差不多了,
李跑跑主動找到了秦迪。
“秦生,我手裡有18.3的青州英泥公司股份,你有興趣接下嗎?”
李跑跑笑得一臉和善,
加上他那副慈眉善目的樣子,還真有點龍國傳統中“儒商”的味道。
不得不承認,他在公眾麵前塑造的形象很成功。
如果秦迪是在十年前穿越,比如2010年之前,
那他可能真會對眼前這位李先生心生好感。
但好在他穿越的時間是2025年,那時候這位李先生的形象早已崩塌。
曾經的“超人”露出了真麵目,原來是個“半城跑跑”。
根本不是什麼超人。
“當然有興趣。”秦迪笑著回答。“我願意以每股2.1港元的價格收購。”
“不不不……不用那麼高。”李跑跑依舊笑得很溫和。
“秦生是我們華商的榜樣。我當初買入的均價是1.34元,就按這個價格,拿回本金就好。”
秦迪卻不打算占這個便宜。
他堅持用2.1元每股的價格收購,寧願多花錢,也不想欠李跑跑這份情。
雖然李跑跑願意賣股份,算是遞了個好意,
但秦迪多出點錢,讓李跑跑也能多賺些,人情就衝淡了。
將來真有什麼矛盾,其他商人也不會說他不懂人情世故。
最後,秦迪堅持要出高價,否則就不買。
李跑跑隻能賣了。
按2.1元一股成交,
李跑跑這一單淨賺了1000萬港幣。
但他心裡並不痛快。
青州英泥這樣的公司,不是隨便能遇到的。
失去它,換來的隻是一筆小錢,人情也沒能真正建立起來。
這筆買賣,他賺得毫無意義。
在整個港島,能找到幾家像青州英泥這樣的公司?
再想找下一個目標,恐怕得花不少時間。
這讓李跑跑很頭疼。
可現實擺在眼前,頭疼也沒用。
秦迪的態度和行事風格已經說明了一切,他不會輕易放手青州英泥公司。
李跑跑於是放棄了從秦迪手中獲取公司的念頭,轉而想和他拉近關係。
秦迪的決定出乎意料。
他寧願多花一筆錢,也不願在人情上欠賬。
李跑跑也沒轍。
隻能認下這個結果。
一場富豪圈的早茶聚會,
最終以秦迪拿到李跑跑手中的青州英泥股票收場。